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友杂谈

在校大学生疯狂炒货:这种投机当取消!

作者:肖明 发布时间:2020-06-21 09:20:02 来源:乌有之乡 字体:   |    |  

  球鞋、服饰、玩具……这些商品竟成为疯狂炒作的工具;看盘、抄底、T+0……这些专业术语并非出现在股票或期货从业者口中,而是出现在炒球鞋、炒服饰、炒玩具的“冲冲群”里。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调查发现,从小圈子蔓延兴起的“炒货”风潮在资本的推波助澜下变了味儿,并已形成完整的利益链条,不少人在动辄几十甚至几百倍涨幅的诱惑下进场,期待缔造一夜暴富的神话,最终却成了被收割的“韭菜”。而且,参与者中多以青年人为主,包括大量在校大学生。

  高额获利源于“炒货”市场的高溢价。群里一位资深炒鞋客介绍,去年7月在“得物”球鞋交易App平台上,某款鞋的价格超过6.6万元,溢价超3200%,另一款鞋的价格超过3.6万元,溢价近2700%。

  “无论炒的是什么东西,方法都差不多,就是炒价格。”唐驰透露,由于人为操纵,商品价格会很快回落,只有精通其中套路、会把握时机的人才能赚钱,不懂的人只能被“割韭菜”。

  实际上,早在去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已发布《警惕“炒鞋”热潮防范金融风险》的相关警示,但炒鞋市场短暂调整后,又日趋火热,另外还衍生出炒服装、炒潮流玩具等新变种。

  2019年10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下发了以《警惕“炒鞋”热潮 防范金融风险》为主题的一份金融简报(下称“金融简报”),其中明确提出,国内球鞋转卖出现“炒鞋热”,“炒鞋”平台实为击鼓传花式资本游戏,提醒各机构高度关注,采取有效措施其实防范此类风险。

  简报显示,目前国内已有10余个“炒鞋”平台,毒、Nice、斗牛、当客(get)、YOHO!有货、识货、切克、Drop store、95分球鞋、盯潮等,呈现出参与者数量多、交易量大、价格波动剧烈等特征。“炒鞋”行业背后可能存在的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金融诈骗、非法传销等涉众型经济金融违法问题值得警惕。

  央行上海分行在金融简报中提到,一是“炒鞋”交易呈现证券化趋势,日交易量巨大;二是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为炒鞋平台提供分期付款等加杠杆服务,杠杆资金入场助长了金融风险;三是操作黑箱化,平台一旦“跑路”,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除了金融风险,其实还有严重的欺骗犯罪行为。据《钱江日报》2019年11月9日报道,有人建高端球鞋群“钓鱼”,杭州北京好些年轻人被骗惨,包括不少大学生被骗成千上万元。

  近几年,诸如炒币、炒鞋、炒盲盒之类的新式投机屡屡出现,入局门槛更低、影响范围更广,社会危害也更重。对于这种游资突击式玩法,监管部门应当及时发出警示,提醒风险。对于一些存在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存款、金融诈骗、非法传*销等问题的违法平台,更应重拳出击、及时“亮剑”。

  监管要发力,教育也要及时跟上。年轻人阅历不足、“财商”不高,容易被披着互联网创新外衣的黑心贩子所蛊惑。对此,家长与学校都有责任进行教育引导,让孩子习得常识、避免头脑发热。

  1636年,荷兰郁金香合同价格的上涨幅度达到骇人听闻的5900%。但次年,郁金香价格暴跌直接引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金融危机。热衷“炒点什么”,绝不是一代人朝气蓬勃的样子,更不是社会健康发展的路子。这类“击鼓传花”的游戏该停下了。

  除了金融风险和社会治安问题之外,更令人值得关注和深思的是青少年的教育,特别是在校学生的三观教育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2020年3月26日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

  我们今天,尤其要重视,一方面从正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另一方要旗帜鲜明地大力批判和反对一切不劳而获、贪图享乐、崇尚暴富的错误观念,批判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资本主义国家的错误思潮!

  因此,为了维护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了保障金融安全,为了减少社会风险,更为了遏制不良社会风气,为了教育我们祖国的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对于投机炒货这种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的心态不可纵容,更不能助长,要对相关平台、涉事资本的极端错误行为重拳出击,严厉打击,坚决取缔,拯救青少年,拯救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