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友杂谈

文字“查重”盲目“接轨”必须改进

作者:山西 楚刃 发布时间:2020-02-10 21:42:49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当前,社会风气浮躁,文字剽窃之风,确实令人头疼。比如,下载一篇文章,改成自己的名字者有之;两三篇文章拼凑为一篇,冒充自己的文章者有之;七八篇文章剪接成一篇而自己署名,恐怕已经是很平常的现象了。这些不正之风当然属于剽窃,理应坚决禁止。

  但是不知何方神圣,从哪里搬来一个技术,而且采用机器操作,叫做“文本复制检测报告(全文对照)”。按照这种技术单就会出现种种结论:同一个书名比如《论语》,张先用了,李不能再用,否则就是重复。那么改成《语论》,又和孔子没有了关系;同一句文字比如“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张先提出来,李不能再说,只好说在北方,否则就成了相似;同一个措施或制度,张的单位制定出来,李的单位不能借鉴。因为有的条文难免会重合,张单位会说李单位剽窃。

  世界文化本来是各民族共同创造,在各国之间流动,多民族相互借鉴。这是文化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本来是非常明白正常的。历史上既有过东学西渐,中国的四大发明流传到西方。也有过西学东渐,西方的科学技术被引进中国。特别是西方借鉴中国科举建立了文官制度,中国借鉴西方文官建立了公务员制度。其中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又是谁重复了谁?谁相似了谁?谁剽窃了谁呢?如果用“文本复制检测报告单(全文对照)”来检测一下,会有多少的重复、相似和剽窃呢?

  我们借鉴西方的先进文化和技术,从来都是有鲜明、科学而坚定的态度的。习近平主席指出:“要学习借鉴世界上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但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认真鉴别、合理吸收,不能搞‘全盘西化’,不能搞‘全面移植’,不能照搬照抄。”[1]法治上如此,任何方面都应当如此。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有些人学习西方的“素质测评技术”,把人才素质分为生理、心理、品德、知识、能力等物种及几十个测评指标,使用机器测评。但是在实践中,有几个公务员、科学家、艺术家是靠这些指标测评出来的?上世纪80年代测评技术测不出优秀的人才,本世纪的外地检测技术就能检测出剽窃成果吗?

  所以,这个所谓的先进技术或机器,不但不能有效防止剽窃之风,反而使得文人战战兢兢,望而生畏,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就成了剽窃。看看历史上一些巨著如《史记》,公然把贾谊《过秦论》全文照搬,而且不做注释,不加说明。如果用所谓的检测技术检测一下,司马迁算不算重复、相似和剽窃呢?这里只是提出这个问题,至于如何改进,还是要靠大家的努力!

  作者:楚刃,山西太原市漪汾街50号高层宿舍东单元10层西户

  注:

  [1]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人民出版社2016年4月版,第90页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