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友杂谈

守好人生的底线

作者:郑蜀炎 发布时间:2019-11-18 09:58:31 来源:解放军报 字体:   |    |  

  现实中,每个人都有犯错失误的可能。但是,如果超越和践踏了人生的底线,无论有多少托词也掩饰不了猥琐的世相。

  “陈桥崖海须臾事,天淡云闲今古同。”历史的繁花晨露总是寂灭地过于匆遽,那些从岁月的纵横捭阖、烽火烟尘间斜逸出来的芜蔓闲枝,后人读之总能够从中咂摸出另外一番滋味来。毕竟,历史的轨迹在今天依然难免存在着某种惯性。

  苏格拉底说过,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都应该有“三个筛子”——凡事皆需过滤一下,其中一个就是良知。说实话,一个人具备的基本的良知,并不是很高的标准,而是为人的底线。“卿本佳人,奈何作贼。”现实中,每个人都有犯错失误的可能。但是,如果超越和践踏了人生的底线,无论有多少托词也掩饰不了猥琐的世相。

  行古志今,丧失底线的人并不是他们遭遇了多么坎坷的命运,而是他们总是利用一切机会将自己的人格和灵魂标上低廉的售价,面不改色地随时出售。北宋大臣丁谓就上演了一幕无底线的小丑戏。此人进士出身,也算是读过些诗书。某次宴会上,当朝的宰相寇准胡须上沾了点菜汤,他立马上前又拭又拂。寇准鄙视地斥之:国之大臣,乃为长官溜须耶?以“溜须”传世,这样的人生和仕途,哪里还有底线可言?借用《剑桥中国明代史》的说法,这就是“颓废和廉价的灵魂”。

  “四海皆秋气,一室难为春。”你不能让天气转暖回春,但心里却不能满是冷酷的冰霜。这就是人生的底线。尽管底线的划分并无明确的标准,但如何去选择、掂量、衡度都明镜似地揣在心里,也都明明白白地摆在所有人的眼中。元初,忽必烈对南宋名相文天祥倾慕至极,软硬兼施地用了3年时间来劝降。后来,居然挟带上已经投降的小皇帝(宋恭帝)亲自出面当说客。文天祥一见,不待对方开口,先行伏地大哭,只说一句:“圣上请回。”弄得对方无颜开口。培根说得真好:“哪里有正义,哪里才有高贵。”文天祥这伏地之哭,是“留得丹心照汗青”的高贵气节,也坚守了高尚君子的正义情怀和道德底线。

  事实上,持守底线的人恰恰是会受到尊重的。三国时曹操手下有个叫何夔的官员,虽然没有那么壮怀激烈,但也保持着自己人格的底线——尊严。何夔是主管人事任免的官员,他提出的“以贤定爵、以庸(功绩之意)制禄”,还有官员考核“先核之乡闾”(民意测评之意)等,深得曹操赏识。可其人只知干事,不懂投其所好。他明知曹操生性多疑峻苛,却从来不屑登门叩拜拍马、行打小报告之类媚俗之举。为了不受当众剥裤子打屁股的侮辱,“夔常蓄毒药,誓死无辱”。曹操得知,虽有几分恼怒,但在一个正直者的生命底线面前,亦收敛了几分,加杖之责“是以终不见及”。

  英国学者默里这样概括哲学的意义:“可以使世界变得更好一些,但只能在使我们变得更好一些的前提下。”同理,拥有并且持守生命与人格的底线,才能够使自己“变得更好一些”。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