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时事评析 > 世界风云

旅法华二代忆童年:“华人”成受害者群体代名词

作者:夏莹 发布时间:2016-08-27 14:45:28 来源:中国侨网 字体:   |    |  

  据法国《欧洲时报》编译报道,数日前,旅法温州籍华侨张朝林在巴黎近郊(欧拜赫维利埃市,以下简称“欧市”)遭北非裔劫匪暴力袭击后连续昏迷多日,12日晚终因伤重不治辞世。这起恶性治安事件引发旅法华界的强烈反响,法国华人社区的安全问题以及在法亚裔屡遭歧视的现象一时间成为舆论焦点。

  法国《新观察家》近日刊文讲述了David Liu的故事。David Liu今年22岁,在巴黎出生,是一名“华二代”,7岁时随家人搬到欧市居住(至今),他的童年满满都是“种族歧视”的印记。

  “狗肉好吃吗?”

  据David Liu回忆,从小学开始,他就被人叫做“中国佬”。

  “他们会问我的父母是不是开餐馆的,接着就会问‘他们做狗肉和蛇肉吗?好吃吗?”David Liu表示:“我通常会回复他们‘回家吃春卷去吧’。”

  进入初中,这种生活还在继续,伴随而来的还有“敲诈勒索”。David Liu说:“总有几伙人在学校前拦住我,或是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等’我”。

  幸运的是,David Liu很少随身携带值钱的物品。“那时候没钱也没有手机,他们就拿走我身上的糖,最多就是Playstation的两个游戏碟,也就这些,只是游戏碟是我从朋友那儿借来的。”

  “‘华人’这个词已经失去意义”

  “尽量不要跟他们四目相对,我养成了这样的习惯。”David Liu表示,否则会被认为是挑衅,并得到“你看我干嘛?有问题吗,中国人?”这样的回应。

  David Liu会尽量避开这些人,“当我看到他们出现,我就会绕路走,不被他们注意到,尽量避开骚扰。”

  自那时起,对David Liu来说,“华人”这个词已经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它再不代表一个种族,而成为弱小、随时可能成为受害者的群体的代名词。

  David Liu认为是偏见使华人成为了被袭击的目标。“无论你是中国游客,还是在这里居住了15年以上的华人,对袭击者来说都是一样的。‘带着大量的现金到处溜达’,他们认为华人就是这样的。”

  对于在法国的第一代华人来说,语言障碍使得他们在受到伤害时选择保持沉默。David Liu的母亲曾数次被抢包,还丢失了身份文件。“然而,她一般都不去警察局报案。”

  一部老式的诺基亚手机

  David Liu 15岁的时候,父母把他送去了巴黎的私立高中,那里的教育十分严格,但是风气却改善了很多。

  在进入私立高中前,David Liu的朋友几乎全是亚洲人,因为他们境况相近,可以相互理解。在进入私校后,这一情况就改变了。从非裔到几代都生活在巴黎的法国人,David Liu结交了很多其他族裔的朋友。“本来我很内向,但从那时起变得开朗了。”

  但是David Liu并没有改变他以往的想法。“直到今天仍是这样,当我从巴黎的大学回到欧市的家,我会尽量避免在晚上10点后乘坐地铁,也会找3、4个人结伴而行。”

  David Liu表示:“有时候为了和朋友一起喝一杯而不得已在巴黎待到晚一点,我就会把手机放入背包深处,手里拿着一部老式的诺基亚九键手机。我的身上只带了零钱和身份证,用来应对检查。”

  “呃!中国人。”David Liu在路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还会有人把眼角向两边拉,来模仿亚洲人的凤眼。”

  在沉默中“灭亡”?

  张朝林遇袭事件使得旅法侨胞愤而上街,David Liu也参与了14日的悼念游行,他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面。当晚,他父母的一辆车就遭到人为破坏。3天后,另一辆车也惨遭“毒手”。

  David Liu的父母也在14日参加了悼念活动,但与儿子不同,他们选择混在人群中。对于9月4日的游行,David Liu的父母请求他“不要拿横幅,也不要上卡车”。

  David Liu表示:“在中国人的文化中,人们讨厌麻烦,喜欢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华人群体在沉默中死去。”这是游行时人们喊的口号,David Liu认为确实是这样:“无论发生什么事,华人都会保持沉默,不喜欢将事情闹大,现在是改变的时候了。”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