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时事评析 > 世界风云

美国华人离婚率5年翻番 传统家庭婚姻观念过时

作者:筱茱 发布时间:2015-05-15 22:36:43 来源:环球时报 字体:   |    |  

在很多人看来,与其他族裔相比,美国华人的离婚率普遍偏低,2008年至2009年华人离婚比例平均值为5%,而同年美国家庭离婚率为10%。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数据发生了变化。2008年至2012年期间,美国华人离婚率增长为10.4%。

  不甘“围着灶台转”

  这一最新数据发表于马里兰大学社会学家菲利普 科恩(Philip N. Cohen)教授主持的Family Inequality 网站。调查对象的年龄段分布在18-54岁之间。其中提出离婚的女性明显增多,大多是有子女,事业、经济稳定,个性独立的中年女性。纽约律师苏珊 爱德华兹(Susan Edwards)对媒体表示:“从一个层面来讲,很多移民家庭夫妻关系破裂,却因为离婚成本高等现实问题而继续生活在一起,这无疑对婚姻双方、子女或整个家族都是一种煎熬和伤害。”

  就像美剧《绝望主妇》一样,美国很多女性一旦结婚、有了孩子,便辞职在家相夫教子,主流社会也认同家庭主妇是值得尊敬的职业。可偏偏有天生“不安分”的女性,不甘“围着灶台转”而把曾经的理想、兴趣爱好全部放弃。于是,矛盾产生了。

  43岁的维科 徐从去年夏天开始与丈夫分居,“很多女性认为婚姻是最后的归宿,其实我觉得婚姻是人生前半程的结束,后半程的开始。而我的后半程却寸步难行,所以还不如重新来过。”

  Vicky Xu的梦想是开一家设计公司,因为结婚生子让计划搁浅。在儿子10岁时,她终于重返职场实现了当初的梦想,却因为忙于事业疏于料理家事,引来丈夫的不满,久而久之矛盾加深。经过深思熟虑,她决定带着13岁的儿子独立生活。分居即将一年,日子虽然辛苦,却让她有了一种重获新生的自由感。

  像Vicky Xu这样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大陆新移民女性遍布美国的各行各业,与“80后”、“90后”的新一代女性相比,她们的婚姻观大多传统而保守,在家庭生活中很少顾及自己的感受。而落户美国后,在西方开放、遵循自我的社会环境下,她们的思想不断受到冲击和影响,女性自我意识逐渐被唤醒。

  退休后各自生活

  70岁的琳迪 布兰切特单身已有十余年,提起离婚的原因,她说其实很简单,当时刚退休的她与丈夫的兴趣爱好发生变化,不久两人和平分手,前夫搬到新墨西哥州,她则背着画架四处写生,退休生活安排得非常充实。“当孩子长大成人,各自有了不同的生活之后,我便更加关注自我,凡事听从内心的感受。我身边很多朋友离婚也是为了让自己过的更快乐。”

  相比之下,杰妮 王的遭遇显得颇为曲折。她结婚20年了,初来美国时,先生为了供她读书,休学在外打零工。毕业后,她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先生也陆续完成余下的课程顺利毕业就职,两人共同奋斗慢慢扎下了根基。女儿出生后,她辞掉了工作,在家带孩子。如今女儿已经到了快上大学的年纪,她开始为自己的未来做新的打算。

  “其实我一直过得很压抑。我先生是一家之主,什么事都要听他的。他对我和孩子过度‘保护’,只要是与外界接触的事都不让我做。每天除了接送女儿上学,我都呆在家里。他还喜欢隔三差五查信用卡记录,有超过100美元的消费,就要问个清楚。这么多年我已经很少见朋友,也几乎不自己购物了……”虽然在外人看来这些都是琐事,但常年在这种无形的精神拘禁下生活,让她愈发感到窒息。在多次与丈夫沟通无果后,她决定“自我救赎”。从事过生物制药统计工作的她,凭借以往的工作经验,很快得到了一家公司的工作机会。她说,“我已经向丈夫提出了离婚,他觉得我疯了。可我考虑得很清楚,这个决定不会改变。”

  新移民的新挑战

  弗吉尼亚华裔社工特雷莎 张(Theresa Zhang)说,“新移民的生活方式会直接影响婚姻质量。‘以家庭为重’的观念在东西方的理解也各有不同,西方人更注重的是婚姻双方的心理需求和个人价值体现,这是以尊重和理解为前提的。而一部分男性还在固守中国老一套婚姻观念,这在当今的中国社会都已经过时了。”

  如今,中国进入美国的新移民人数逐年增多,与上世纪80年代的移民相比,他们语言能力普遍提高,也更容易接受和吸纳西方的文化,尤其是女性在精神层面上会更加关注自我意识。当一切稳定之后,随之而来的精神追求、自我价值等问题引发的家庭矛盾成为不可忽视的部分,这是新移民家庭在融入美国社会过程中要面临的一个新挑战。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