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回顾

三原反军阀斗争

作者:王继 发布时间:2017-12-22 13:09:29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体:   |    |  

  三原县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因境内有孟候原、丰原、白鹿原而得名。这里人杰地灵,交通便利,文化积淀深厚,素有“衣食京师、亿万之口”的美誉。20世纪20年代,中共三原党、团组织在这里积极发动群众、开展统战工作,揭露和打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参与领导了国民会议运动、驱逐吴新田、反抗刘镇华部围城等一系列斗争,并取得了胜利。

  国民会议运动

  1923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对时局的主张》中提出了召开国民会议、反对军阀政权的号召。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并电邀孙中山北上。中国共产党于11月在《第四次对时局的主张》中提出了召开国民会议、制定宪法、争取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主张。中国共产党号召召开国民会议的主张得到全国人民的响应,各地纷纷成立国民会议促成会,拥护国民会议的召开,在全国形成了国民会议运动高潮。

  1925年1月下旬,共青团中央派李秉乾回到三原,筹建开展国民会议促成会等工作。同月,孙中山派屈武、董汝诚回到陕西做国民会议促成会工作。2月4日,李秉乾等联络三原及渭北各地30多个团体召开了三原国民会议促成会筹备会第一次会议。不久,在筹备会第二次会议上正式成立了三原国民会议促成会,并发表宣言和通电。此后,渭北国民会议促成会、陕西妇女国民会议促成会、三原妇女国民会议促成会相继成立。

  1925年3月中旬,孙中山在北京逝世的消息传到三原,共青团三原特别支部立即发动学生、市民多次举行大规模悼念活动,李秉乾在悼念大会上做了《中山主义与实业救国》等专题演讲。4月21日,各校学生、市民共同召开追悼大会,其声势和影响很大。

  12月,中共党、团中央根据反帝反封建策略需要,再次号召开展国民会议运动,指示各地党、团组织,恢复和重新成立国民会议促成会组织。共青团三原特别支部于10日召开会议,讨论如何执行区委通告精神,会议通过六项决议。

  在全国人民反对段祺瑞北洋政府情绪高涨的形势下,北洋军阀在北京制造了三一八惨案。北京大学三原籍学生、共产党员、共进社主要领导张仲超在惨案中遇害,更加激起了三原人民的反段情绪,各校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活动。

  18日,在中共党团组织的积极参与下,由5000多名市民参加的大会在三原城隍庙召开,会议一致通过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宣言及七项议案,会后举行了示威游行,散发了大量传单。19日,三原各校组织宣传队,到城乡进行宣传。20日,中共三原团组织召开14个团体代表会议,重新成立了三原国民会议促成会。

  驱逐吴新田

  1925年5月1日,段祺瑞政府任命吴新田为陕西军务督办。吴部进驻西安后,骄横恣肆,欺压人民,激起了人民群众的坚决反对。5月4日,发生了吴部官兵镇压西安省立一中学生的五四惨案,40多名学生被打伤,其中4人伤势严重。

  事件发生后,一中全体师生罢课并发表宣言揭露吴军暴行,西安数十所学校声援一中,并召开学生代表会议,组织学生后援会,要求吴新田惩办凶手,但吴新田置若罔闻。于是,中共西安团组织领导各校学生从5月10日起一律罢课。西安学联代表张含辉受西安中共党组织领导者之一的魏野畴派遣,同中共三原团组织及学联负责人李秉乾、张仲实、赵宗润、王之鼎等研究共同领导“驱吴”运动,并寻求驻军三原的杨虎城部的支持。

  在团组织的领导下,三原人民多次召开“驱吴”大会,动员学生团结起来,组织演讲队,大力宣传动员各阶层革命群众团结起来参加“驱吴”斗争:渭北青年社、渭北学联发表“驱吴”宣言,创办“驱吴”日刊《血泪》;为声援学生,三原教职员工也成立了渭北教职员联合会。

  6月1日,各县学生一律罢课。6月20日至7月15日,渭北学联、西安学联在省立渭北中学联合举办夏令讲学会。各校师生、学联代表六七十人参加听讲,李秉乾、魏野畴、王尚德、耿炳光、赵葆华等分别讲授“帝国主义与中国”“最近中国之时局”“最近陕西之时局”等内容,此次讲学会为“驱吴”斗争培训了骨干。

  7月7日,陕西省学生联合会第一届代表大会在三原召开,出席代表13人,分别代表陕北、陕南和关中等地学生联合会。在魏野畴的主持下,选举了省学联负责人,成立了陕西省学生联合会执行机关。代表会讨论通过了“驱吴”斗争等决议案。会后,组织了5个宣传队,分赴蒲城、汉中和高陵等地开展宣传活动。

  西安、三原的共青团组织通过学联派出代表到各县宣传。西安中共党组织的魏野畴、方仲如等来到三原召集了重要会议,提出了“到农民中去”“到部队中去”的口号。会议动员中共党、团员和学生中的积极分子,组织宣传队、工作队赴三原、渭南和华县一带开展宣传,组织农民协会,实行减租减息,广大农民积极参加“驱吴”斗争。同时,中共党组织还派人到陕军和国民军中,大力开展统战工作,动员他们入关协助“驱吴”,并在沿途向驻陕各军进行宣传“驱吴”的重要意义。

  7月上旬,国民军孙岳、李虎臣、杨虎城部向西安进发,吴新田被迫率部撤离,“驱吴”运动取得胜利。

  协助抗击刘镇华部

  1925年8月,北洋政府任命孙岳为陕西军务督办,李虎臣为陕西军务帮办,杨虎城部被孙岳编为国民第三军第三师。12月,孙岳离开陕西,李虎臣升任陕西军务督办。与此同时,吴佩孚、张作霖向国民军发动大规模进攻。吴佩孚任命刘镇华为“讨贼联军陕甘总司令”,率部入陕。李虎臣派兵支援河南未果,于1926年2月退回西安。

  面对刘镇华部的进犯,西安守军只有李虎臣部以及国民军第二军第十二混成旅卫定一部,人数不到5000人。3月29日,李虎臣、杨虎城等在三原召开军事会议,决定李虎臣辞去陕西军务帮办职务,通电下野;推举陕西军务帮办兼陕北镇守使井岳秀“维持全省治安”“并守中立”。会后,杨虎城率领3个旅从三原进驻西安,展开了8个月之久的西安保卫战。

  1926年5月初,刘镇华分兵围困三原,遭到三原驻军国民军二军和杨虎城部甄寿珊的抗击。中共西安党团地委多次派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出城到三原及渭北一带参与反对刘镇华镇嵩军的斗争。不久,围攻三原之敌被三原守城军击退。同年5月,由中共党团员领导的三原学生联合会发表《对陕局之宣言》,号召全省军民从速组织联合起来,合力抗击北洋军阀。

  8月上旬,刘镇华部再次围攻三原。中共三原党团负责人张仲实、贾怀庚、王鸿俊等积极组织城内市民、商人、学生及各界人士投入斗争,并号召周边县的党团员学生回本县发展党、团组织,支援三原守城斗争。针对城内驻军成分复杂、互不团结、军规军纪涣散的现象,学联组织学生宣传队到陕军士兵驻地张贴标语、散发传单,深入营房慰劳伤兵,慰问守城士兵,提高陕军官兵和群众的守城信心。同时,中共党组织还发动党团员和青年学生协助守城士兵修工事,巡逻放哨,使守城将士深受感动。

  在中共党团组织的领导下,三原守城军民同心协力,与刘镇华围城之敌展开了艰苦的斗争。10月12日,刘镇华被迫从三原撤围,三原人民取得了反“围城”斗争的胜利。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