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回顾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洪流中的使命与担当

作者:《党史文汇》 发布时间:2020-10-02 08:46:53 来源:《党史文汇》2020年第9期 字体:   |    |  

  2020年09月30日10:03来源:《党史文汇》2020年第9期

  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企图灭亡中国。日本侵略者除了在中国的土地上烧杀抢掠,犯下累累罪行,还在占领地实行野蛮的殖民政策。每一个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为民族的独立和自己的生存拿起了武器,投身到了抗日的洪流。中国共产党在这场战争中的任务是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回答是“领导这次战争达到胜利”。

  最早高举起抗日救国的大旗

  当时,国民党是中国的最大的握有统治权的政党。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主席蒋介石声称:“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所谓安内,是指继续“围剿”工农红军、压制抗日爱国力量、排除内部异己。蒋介石的攘外,就是把制止日本侵略的希望主要寄托在英、美等国的干涉上。蒋介石还把“安内”放在“攘外”之前,实际上他的重心还是在“安内”方面。这就是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采取的不抵抗政策。在此政策下,国民党没有用主要精力去认真做抗战的准备;在此政策下,日本侵略者步步进逼,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全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和对日妥协退让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和抨击。更为重要的,中国共产党高擎起抗日爱国的大旗,从九一八事变后就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呼吁东北人民发动游击战争,抵抗日本侵略。同时要求东北党组织发动民众,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东北人民抗日斗争迅猛发展起来,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和影响的抗日游击队发展到十几支。在此基础上,1936年开始组建的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发展到3万余人,给日本侵略者以有力的打击,给全国人民以极大的精神鼓舞。在关内,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声势浩大的一二·九抗日爱国运动,进一步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全国抗战准备了条件。

  倡导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3年1月17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出宣言,表示愿意在三个条件下同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抗日作战协定。1935年8月1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指出中华民族已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抗日救国是全体中国人面临的首要任务。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此后,中国共产党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再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实现了联蒋抗日。到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国民党中央通讯社于9月22日公布《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于次日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国各民族,各阶级、阶层,各抗日党派、团体,各界人士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参加的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终于正式形成。全国人民衷心赞同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统一战线政策,摒弃前嫌,共御外侮,成为全国抗日军民的一致行动。全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团结抗战的新局面。中国共产党倡导和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决定性的条件和可能。在处理统一战线内部关系方面,中国共产党支持国民党抗日到底,帮助其他爱国抗日小党派,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方针,提出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和“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等正确原则,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团结,使中华民族的力量始终凝聚在一起,为保证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毛泽东曾预言:“历史的车轮将经过这个统一战线,把中国革命带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上去。中国是否能由如此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解放出来,将决定于这个统一战线的发展状况。”历史事实充分证明,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法宝,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

  提出和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组织群众,把人民群众作为生命之基、力量之源。在中国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更是把组织和动员人民群众开展人民战争,作为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根本保证。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军队和政府团结起来,筑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挽救民族危亡,抵抗日本侵略。8月下旬,中共中央在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了全国人民总动员,开放民主,改善民生,广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人民参加战争、支援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阐明了全面抗战路线的主要内容。但是,国民党当局却不愿意要人民群众参加抗战而坚持单纯政府和军队抗战。国民党坚持实行国民党独裁专政,拒绝一切有利于抗日的改革,不给人民以抗日所必需的民主自由权利,不改善工农大众的生活,并竭力防止人民力量在抗战中发展壮大。这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抗战造成了很大阻力。在全国抗战转入战略相持阶段后,中国共产党针对1939年前后国民党动摇、妥协和反动倾向加强的情况,提出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三大口号,即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大力宣传全面抗战路线,发动和领导人民群众参加抗日战争。在抗日民主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和一系列民主改革,大力发展经济、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保护人权、财权、言论自由等人民群众的民主自由权利,参与发动和领导大后方民主运动等。中国共产党认为,没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加,中国抗战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面抗战路线,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敌后战场人民军队开展的抗日游击战争中得到了体现,在地雷战、地道战、围困战等多种形式的人民战争形式中得到了体现;在发动沦陷区人民开展各种形式的抗日斗争中得到了体现;在大后方党组织领导的各项群众工作中得到了体现。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也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面抗战路线的胜利。

  提出持久战的方针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

  中国共产党在科学地分析中日双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情况的基础上,针对“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提出了持久战的理论,全面地考察和论证了中国能够、也必须经过持久抗战取得胜利的客观根据,指出持久的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中国的抗战是持久的,最后的胜利是中国的。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持久战的总的战略方针,是对抗日战争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从思想上武装了全党全国人民,鼓舞和坚定了广大军民的抗战决心,给全国人民指明了争取抗战胜利的道路。国民党当局也以“持久战”作为全国抗战的基本战略方针,并提出“持久消耗战” “以空间换时间” “积小胜为大胜”等口号。但是国民党提出的“持久战”基本上限定为一种军事上的指导方针,是单纯的军队和政府的行为,缺乏广泛的政治动员和全民抗战的群众基础。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的方针,同时论述了抗日游击战争在中国抗战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大国中,特别是在民族战争条件下,游击战争是抵抗日本侵略的有效和重要的形式。人民战争是游击战争的一种最生动的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武装力量,独立自主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用各种方式发动群众,实行人民战争,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收复大片沦陷区,在游击战争中发展壮大,逐渐发挥了抗日战争主力军的作用。在全国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对敌作战12.5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其中日军52.7万余人,缴获各种枪支69.4万余支、各种炮1800余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也得到空前发展。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余万人,民兵发展到260余万人。抗日民主根据地面积达到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党领导的人民武装成为中国抗战亦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中坚力量,配合正面战场,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和新中国雏形

  中国是全世界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5个大国之一,是在亚洲大陆上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中国共产党认为,中国人民不但在抗日战争中起了极大的作用,而且在保障战后世界和平上将起极大的作用。从人类的进步和和平发展的需要出发,中国共产党指出,占全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能够齐心协力,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创造一个自由平等的新中国,对于争取全世界永久和平的贡献将是非常伟大的。为了使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人民的胜利,使中国从近代以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境遇中解放出来,变旧中国为新中国,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与富强的国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符合中国实际、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这一理论主要以马列主义的民族殖民地理论和无产阶级革命等理论为基础,注意汲取了孙中山三民主义理论的合理因素,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经验教训以及长期探索的理论成果,有针对性地回击了抗战期间一些人对中国共产党的攻击和诬蔑。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提出,回答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领导力量、主要力量、革命目标、革命步骤和革命前途及未来走向等,为全国人民勾画出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指明了中国社会进步的方向。同时,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努力实践,从事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为全国人民树立了新民主主义的模范,使全国人民看到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希望。到抗日民主根据地采访或工作过的外国记者、外国友人等,无不对根据地的新民主主义建设成就及人们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留下深刻印象。

  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

  中国共产党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大力发展党的组织和党员,大批进步人士加入党内。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巩固党的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1939年10月毛泽东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强调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提出“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的任务。中共中央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发挥先锋作用和模范作用。这种先锋和模范作用,具体体现在各个方面。在八路军和新四军中,共产党员应该成为英勇作战的模范、执行命令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和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在和友党友军发生关系的时候,共产党员应该坚持团结抗日的立场,坚持统一战线的纲领,成为实行抗战任务的模范;应该言必信,行必果,成为统一战线中各党相互关系的模范。在政府工作中,共产党员应该是十分廉洁、不用私人、多做工作、少取报酬的模范。在民众运动中,共产党员应该是民众的朋友,而不是民众的上司,是诲人不倦的教师,而不是官僚主义的政客。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这就是抗战中广大的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貌。中国共产党还提出理论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自我批评三大作风,对党内的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等不良作风进行坚决整顿,在全党树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抗日战争后期,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对统一全党思想,指导全党行动,实现党的政治路线,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和作用。

  所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是仅在口头上说的,或者当作口号一天到晚去高喊的,而是以它在实践中提出并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主张、理论来体现和实现的,是通过千千万万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和实现的,是通过华北、华中、华南的抗日根据地以及人民力量获得空前发展的历史事实来证明的,是通过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以及中国社会的发展来证明的。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在长期战争和艰难环境中,只有共产党员协同友党友军和人民大众中的一切先进分子,高度地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为克服困难、战胜敌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为此,中国共产党不懈努力,艰苦奋斗,赢得了民心。中国抗战的历史证明,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幸福和民族解放的坚强核心,是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作者为原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