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回顾

苇荡深处保军需 黄河口边谋民富

作者:陈晓婉 贾瑞君   发布时间:2019-08-27 10:14:35 来源:大众日报 字体:   |    |  

——重访渤海垦区抗日根据地

  沿着黄河一路东行,当风中泛起淡淡的碱味儿,便来到了东营市垦利区永安镇。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清河区军民坚持抗战的稳固后方。凭借天然屏障的掩护,这里不仅安置了兵工厂、医院、银行、学校等诸多机构,为部队提供大量军需,还为部队休养生息提供了一片安全之地。

  藏在芦苇荡深处的垦区抗日根据地发生了哪些故事,红色老区发生了哪些变化,记者沿着历史的脉络溯源而上。

  英雄的讲述者

  1941年,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旅跨过小清河挥师北进,一举解放了黄河入海口两岸广大地区,建立了以八大组(今永安镇)为中心的垦区抗日根据地。从此,这里成为清河区抗战的稳固后方,清河区党委、行署、清河军区后勤机关及各生产单位、医院、学校和文化团体等陆续从广北、博兴纯化镇一带迁往以八大组为中心的垦区农村。

  如今在永安镇,19处抗战遗址,只有兵工厂、教导营等5处还留有一点点断壁残垣。

  建筑消失了,故事在流传。

  张英士就是其中一本“故事大全”。1982年,张英士开始接触垦区的革命故事,深受触动。2004年甫一退休,张英士开始着手写作《渤海垦区革命史》。如今76岁的张英士老人,对垦区的事件、人物、故事如数家珍,“这种军民鱼水情,放在什么时候都不过时。”

  同样深有感触的还有刘婧。刘婧是永安镇文化站副站长,同时也是渤海垦区革命纪念馆资历最深的解说员。记者随她一路走过纪念馆的9个展区,听她讲述当年的故事,仿佛经历了一遍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今年已经是刘婧做讲解员的第十一个年头,她也成了垦区历史专家。“40分钟的素材,忙的时候一天要讲20遍,一天下来累得不想说话。尽管如此,我依然会继续讲下去。英雄的故事需要倾听者、传承者。”刘婧说。

  “家传”的带头人

  在永安,有个80多岁的“新”村——新十五村。1938年,一场大海潮毁坏了老十五村,村民们搬迁到了如今的新十五村。

  7月底,记者来到村民曹伟德家中。在一张黑白老照片前,曹伟德指着合影中一个模糊的人脸告诉记者:“这就是我的父亲曹同山。”

  1939年,医生曹同山受八路军山纵三旅九团团长赵寄洲派遣,冒着极大的危险携家眷打入当时汉奸土匪盘踞的八大组,以开办诊所行医为名,暗察敌情。他想方设法深入敌人内部,掌握了盘踞在八大组的民团武装联庄会的人数、武器装备等重要情况。

  受父亲经历的感召,1964年,22岁的曹伟德结婚仅半个月就参军离开了家乡。1967年8月,在江西抚州执行任务时,曹伟德负伤了。在医院治疗了9个月后,曹伟德转业回到了家乡。

  “不能在军队里冲锋陷阵了,在地方上也要好好干。”1969年开始,曹伟德开始在大队干副书记,一直到1981年退下来,他依然为集体的事情忙前忙后。

  王善文的父亲王锡臣也是一名军人。1947年,王锡臣在泰安的一次战役中牺牲。1962年,王善文成为新十五村的团支部书记、民兵连长,1975年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直到1991年为照顾生病的母亲,王善文才卸任。

  2002年,王善文39岁的外甥女朱梅英接过了新十五村的接力棒,成为新一任村党支部书记。当支书第一年,村里硬化了路面,解决了路面损坏严重的难题,村前一千多亩的泥涝地也建好了沟渠配套。几个大动作之下,朱梅英的威望逐渐树立了起来。

  2010年,村里按照全镇规划要整体搬迁上楼。要做通老百姓的工作,不是易事。“没办法,只能从自家亲戚做起,然后再动员其他人。”朱梅英说。2014年,新十五村实现了全体上楼,村里6万亩土地复垦,统一开发。去年,村里流转出去的土地给每位村民带来2730元的收入。

  如今在村里提起朱梅英,人人都伸大拇指。“我是烈士后人,就是得带头。别人做到的我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我也要做到。”朱梅英说。

  泥碗与金碗

  今天的垦利位列全国工业百强区第89位,诞生于此的万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位列全国民企500强第54位。该区先后获得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全国健康促进区等荣誉称号。

  而在当年,这里遍地荆荒,海沟河汊纵横,交通极为不便。向南几十公里外的小清河南北,则是人杰地灵的粮棉之乡。舍南取北在垦区建根据地,在当时被认为是“丢了金碗,得个泥碗”的选择。

  历史证明,有了荒草野荆等自然屏障的保护,加之抗日民主政府制定并实施了正确的土地政策,自然环境恶劣的垦区反而成了战火中的一方净土。1941年秋,垦区取得了抗战以来前所未有的大丰收,不仅大部分垦区人民达到了丰衣足食,还为清河区党政机关及军队提供了军需及抗战经费,并生产了大量粮食支援胶东、鲁南等抗日根据地。

  如今,永安依然在不断上演着“泥碗与金碗”的故事。

  去年3月,垦利县万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转型成立东营汇通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从高利润的石油化工行业一头扎进挣辛苦钱的农业,总经理党春贵的选择让不少人不解。

  “办厂子不光是挣钱,更重要的是为乡亲们办点实事。”党春贵是西十四村的村民,西十四村曾是垦区抗日根据地被服厂和后方医院的所在地。“党为群众办事从来不求回报,我现在有条件了,干啥事更得想着大家伙。”他说。

  党春贵曾两次去香菇之乡河北遵化考察。去年汇通建厂,一期工程投入1000万元。一年下来收支一核算,要补的窟窿不小。但党春贵不认为这是个亏本生意:建厂第一年就解决了周边110多名村民的就业问题,“今年二期投产后,将提供200个就业岗位,这样每年可以增加农民收入500万元”。

  汇通的身后,永安的现代农业正飞速发展。2019年,永安以打造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狠抓大闸蟹、水稻、香菇、生猪四大支柱产业,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目前,全镇大闸蟹精养面积已扩大到1.3万亩,粗养面积扩大到1.5万亩,预计年产高品质黄河口大闸蟹1400吨,预计实现年产值2.8亿元。新培育食用菌种植大户3个,每年可创造群众灵活就业岗位400余个,增加群众工资性收入50万元。”永安镇镇长任方旭说。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