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回顾

刑架上的英雄

作者:陈启西 发布时间:2018-08-31 19:55:48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字体:   |    |  

凌福顺就义前留影(周宁县党史研究室供图)

  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陈列着这样一张照片:只见一名成年男子一脸正气,高昂着头,但四肢被无情地绑在木架上。这是一位革命志士英勇就义前的真实瞬间。

  照片拍摄于82年前,照片上的人名叫凌福顺,事件的发生地是福建周墩特种区(今周宁县)。这张照片的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凌福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周宁,地处闽东鹫峰山脉东麓,原为周墩特种区,1945年设县。1912年,凌福顺出生于周墩端源村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

  凌福顺自小家境贫寒,童年是在饥饿和屈辱中度过的。他讨过饭,打过零工,苦难屈辱的生活塑造了他桀骜不驯、爱打抱不平的刚强个性。后来迫于生计,来到周墩特种区常备队当兵。凌福顺第一次走进了城关,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少数闽东籍在外入党的知识分子开始回乡宣传革命思想,发展组织,开展农民运动。周墩西门街,人流密集,有利于传播新思想、发展队伍,红色的种子很快在这里得到播撒。此后,在党的领导下,周墩一批革命者坚持地下斗争,秘密发展组织,建立、壮大人民武装力量,与反动派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

  1932年,20岁的凌福顺秘密加入了周墩地下革命组织。

  凌福顺斗争性强,敢作敢为,经常只身到周墩城附近的浦源、吴山底等乡村发动群众,很快就成长为革命骨干。

  1934年7月,中共闽东临时特委委员詹如柏来到周墩,召开革命小组骨干会议,作出“建立武装,筹划财政,策动兵变”三项决定,确定由凌福顺和他的战友王大尧负责策动兵变。在王大尧的介绍下,凌福顺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在周宁城郊的坂头村成立了闽东工农游击队第十一支队,凌福顺担任队长。

  距周宁县城5公里远的浦源镇萌源村,当年,凌福顺带领的游击队在这里十分活跃,全村有二三百人都参加了革命。萌源村还建立了地下交通站,成为周宁、福安、寿宁、屏南的秘密联络枢纽,许多革命信息从这里再传递到下一个交通站。

  1934年10月,叶飞、阮英平率领的闽东红军独立师一部,攻占地处宁德(今蕉城区)与周墩交界的咸杉乡(今咸村镇),处决恶霸,革命声势高涨。10月30日,凌福顺率十一支队配合闽东红军独立师一部挺进周墩特种区,取得了周墩暴动的胜利。11月1日,在叶飞的主持下,周墩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推选凌福顺为军事委员。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国民党在围追堵截红军主力的同时,大举“清剿”闽东红色根据地。凌福顺意志坚定,不怕牺牲。1935年8月,周墩独立营成立,凌福顺任营长,坚持开展游击战。

  周墩独立营刚成立,在反“清剿”中就打了漂亮的一战——萧家岭伏击战。萧家岭,在周墩城关西北约3公里,是城关通往萌源、纯池的要隘。1935年8月,叶飞、阮英平率闽东红军独立师第一纵队、第三纵队向周墩紫云方向挺进。国民党福建省保安第八团陈琨部300多人穷追不舍。凌福顺率部配合叶飞、阮英平率领的闽东红军独立师在这里设下埋伏,敞开口子,敌人如瓮中之鳖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最后,保安团溃不成军,龟缩回城。

  萧家岭一战,英勇果敢的凌福顺威名大振,成了敌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保安团欲除之而后快,四处派出密探,给凌福顺布下了一张无形的搜捕大网。

  1936年4月,凌福顺前往闽北建瓯筹集革命经费后,返回周墩。当他途经浦源村停留时,行踪被敌人发现。周墩国民党保安第五团一个连的兵力,向浦源村扑来。凌福顺不幸被捕。

  抓到了凌福顺,敌人如获至宝,希望从中获知闽东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的秘密。随后20天,敌人软硬兼施,威逼利诱,或封官许愿,或严刑拷打,穷尽了一切伎俩,凌福顺始终守口如瓶。敌人气急败坏、束手无策。

  1936年4月25日,周墩西门外,晚春的天气还十分寒冷,山风呼啸。遍体鳞伤的凌福顺被敌人绑至西门外的刑场。在一片荒滩上,凌福顺上身赤裸,被粗绳和铁链牢牢绑在木架上,他身体稍稍前倾,神态坦然,目光坚定,浑身上下透出一种不屈不挠的凛然正气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刽子手用锥子在他的身上乱戳,用刀残忍地割他身上的肉。暴行灭绝人性、惨无人道,持续了2个多小时,凌福顺成了血人,昏迷过去。醒来时,他使尽全身力气高呼:“父老乡亲们,死没什么可怕,我凌福顺会绝代,革命永远不会绝代!要永远从红莫从白……”敌人急忙朝他心窝捅入匕首,凌福顺壮烈牺牲,年仅24岁。

  这张凌福顺英勇就义的照片,为后人留下了无比珍贵的资料。新中国成立后,周宁县委为了让历史告诉后代,组织创作了话剧《凌福顺》。闽东革命纪念馆把他的革命事迹永久展览,上个世纪90年代,刚刚落成的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把凌福顺慷慨就义的照片陈列在序厅大型影雕《闽之魂》中。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前夕,中国革命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为了共和国的诞生——全国革命英烈事迹展览”。在这张经典照片之前,许多观众久久伫立,一些老将军说:“看了这张照片,就知道什么是英勇就义了。”当年7月3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缅怀英烈 开创未来》的专题展览访谈节目,专门用特写镜头重点介绍凌福顺英勇就义的事迹。不久后,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再次报道了展览实况,凌福顺的英勇事迹从此传遍海内外。

  “革命永远不会绝代。”凌福顺的临终遗言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坚贞不渝的信念和矢志不移的初心。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上世纪90年代,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叶飞深情地对周宁县的领导说:“凌福顺这个人值得纪念,你们周宁要好好纪念他。”

  凌福顺的铿锵遗言惊天地泣鬼神,这尊被绑在木架上的血肉之躯高昂着闽东革命者不屈的头颅,带着闽东儿女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永远定格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辉煌史册中。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