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青春

强军思想成为成才航标

作者:匡大镇 林希民 谢浩 发布时间:2017-11-28 09:00:17 来源:解放军报 字体:   |    |  

——陆军步兵学院2017级新学员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迈好军旅第一步

  “强军使命,肩扛一道杠的我们要勇敢担起来!”在陆军步兵学院学员一队“我看十九大”微讲堂中,新学员木热迪力讲起学习心得,心潮澎湃,难掩激动。

  回想入学初那个在全连自我介绍还两腿发软的自己,短短3个月,木热迪力已判若两人。今年8月中旬,他和800余名同学一道成为该院军旗下的首批本科生。在奋进新时代的起点上,缤纷的梦想、张扬的青春不期而遇,学员们沐浴着党的十九大春风,用拼搏和汗水书写了一个别样的军之初。

  要想把初入军营时心中的“十万个问号”拉直,需要一座直抵学员心扉的“桥梁”——

  “下午又是队列课,军姿又要站好久,真没意思……”课上,学员吴涛涛一边心里盘算着,一边打起了瞌睡。

  教导员姚伟注意到了“异常”,晚上与他谈心,吴涛涛直言:找不到学习生活的目标。

  “你最开始报读军校的初衷是什么?”

  “当兵入伍,报效祖国,在部队干出自己的事业。”

  “有没有想过具体要干什么样的事业、怎样去干?”

  许久的沉默后,吴涛涛直挠头:“我是真不清楚。”

  入校前,学员们对部队的认知基本来自影视作品、新闻报道和亲戚朋友的口口相传,确实很想干,但对“要干什么”“能干什么”并没有太多想法,最初的“新鲜感”在紧张忙碌的生活中很快变得乏味。

  怎样解开学员思想“疙瘩”、拉直心中“问号”?短短的入学入伍教育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在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后,姚伟有了想法:习主席在报告中提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弄潮儿。学深学透大会精神,也许能让学员找到他们想要的答案!

  针对部分学员对教育“不感冒”,作为政治理论教员来队里代职,姚伟开动脑筋:利用学院学习党的十九大网络平台,与技术骨干制作专题网站;把理论要点做成PPT、漫画、展板,在走廊文化中展览;梳理汇编“口袋书”,以主题演讲、知识竞赛等形式以比促学……

  “学习完报告,我好像看到了未来的样子、找到了通往心灵深处的‘桥梁’,强军思想就是我们军旅生涯的‘强心剂’。”学员刘博克服了最初的抗拒心理,沉下心来原原本本学习,内心受到很大触动。

  学员王世冉感慨:“第一次站岗感悟扛枪站哨、保家卫国的神圣,第一次拉练强化枕戈待旦、练兵备战的意识,第一次过节抒发一家不圆、万家团圆的情怀……太多的第一次让我认识到,如今的我,不再是一名地方青年,而是一名革命军人了!”

  课堂不分室内室外,一手捧书、一手持枪,只为打通理论指导实践的“通路”——

  初冬时节,赣南野外。学员十八队正进行一次10公里适应性拉练,“敌情”忽然出现:道路两侧的灌木丛中冒出大片灰白色烟雾,前方道路能见度不足十米。

  “尖兵班注意!迅速前出,探明染毒地段!”

  只见学员叶凯文迅速穿戴好防护器材,在仔细检查防毒面具气密性后才前出判定染毒类型。通过后,在染毒地段的上风口,他又就地取材找来一把树枝,与身边战友互相进行洗消后才脱下装具。

  回想起第一次在行军途中遭遇这样的“敌情”,叶凯文还历历在目:由于好奇、兴奋,他匆忙地穿戴了防护器材后就冲了过去,浓密的烟雾沿着防毒面具缝隙直灌口鼻,呛得他课后还泪水直流,双眼通红。

  “总以为没上过战场就学不到怎么打仗,但带实战背景的训练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新训过后,各类军事课程陆续开课,在第一堂军事基础理论课上,他的心里就萌生了“问号”:“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军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那到毕业时,在校学习的知识是不是就落伍了?”

  抱着疑问,他通过课程学习寻找答案。在军事理论课上,沙盘推演颠覆了他对“大兵团正面对抗”的刻板印象,“陆海空协同”的作战样式印在心里;在野外训练中,构筑工事、隐蔽侦察、扫残破障等新颖内容让他大感意外:前人总结下来的作战方法,看似过时,实则管用!

  “习主席强调要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因此,我们坚持在‘兵之初’为学员夯实‘一手捧书、一手持枪’的素质基础。”该院领导介绍新学员课程设置时说。

  为此,该院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在开设射击、战术等共同课目课程,打牢军事体技能的同时,吸纳地方优质教学资源,优化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科目教学质量;注重理论教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加大实操内容比重。

  “短短3个月,我实现了器械成绩的‘零突破’,现在单双杠成绩能达到良好,长跑也有长足进步,这些原来想都不敢想。”回顾自己的“蜕变”,叶凯文对未来信心满满。

  把“理想信念”“作风纪律”融进骨子里,虽然黑了、瘦了,但军人的“好样子”正逐步成形——

  “呼……”学员王朝渊长舒一口气,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他的微课《新时代下的选择与担当》获得了教员和同学们的好评。

  谈起刚刚受领任务时的模样,王朝渊坦言:“大家的成长轨迹各不相同,怎么把小讲堂上好上精,真正地从心底打动身边同学是最大的难题。”

  手里有粮,心中不慌。王朝渊广泛查阅、收集素材,自学7万多字的理论资料,又及时将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要点融入结合,并反复与教员请教完善。

  “天边不如身边,道理不如故事。”教导员吴乐介绍,“要用理论感染别人,自己先得学深一层,讲清故事,打动自己。学员队以这样的方式,把报告精神的学习贯彻融入学员自我实践的大课堂中。”

  自新训以来,该院先后组织新学员赴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方志敏纪念馆重温历史变革,利用井冈山、小平小道等红色资源开展现地教学,为学好报告精神打实了底子。

  “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院领导介绍说,“学院坚持用好驻地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为新学员扣好第一粒扣子,教育引导他们厚植底色初心,担当强军重任。”

  11月上旬,学员吴琪珑的父母来校探亲,看见言谈举止散发着阳刚之气的儿子,二人满心欢喜,都很爱听叫到孩子的名字时,他条件反射答“到!”的声音。

  “动一下要‘报告’,回复命令要用‘是’……”从前的吴琪珑对军校严格的时间观念、纪律要求很难适应,现在却已将“蒙圈”逐渐转化为军人养成。

  磨砺青春去除娇气,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入学入伍3个月,学员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反复摔打和考验,虽然黑了、瘦了,但一举一动越来越有线条,军人的“好样子”正在成形。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