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时事评析 > 舆论热点

人民日报整版批美国:美国何以成为世界动荡之源

作者:一个-中心微信 发布时间:2016-09-19 13:29:49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e88057baa8517eae9f8e7587cc4a195d.jpg

  长期以来,世界许多地方发生的争端均与美国有关。比如近些年,中东局势动荡、东欧国家“颜色革命”、南海问题等,都有美国插手的痕迹。美国热衷于在世界制造混乱,给多个地区的秩序与稳定投下阴影,对相关国家的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美国这样不断向外扩张、展示霸权,有其内在体制、意识形态、国家战略的深层次动因。本期观察版对这一现象进行探讨。

  ——编者  

2f26d0da05e45b74554da0eab94fdcbf.jpg

 

  人民日报文一:

 

利益驱动的“战车体制”

作者:杨光斌

 

  在上个世纪冷战之初,美国战略家乔治·凯南曾用一句话来分析当时苏联的行为特征:一部停不下来的战车,除非遇到强大阻力。如今这句话同样可以套用在美国身上。多年来,美国形成了一个资本权力“怪兽”所驱动的永动机式的“战车体制”,让其对外扩张行为一直停不下来。这突出表现在美国利用“一硬一软”两种工具不断向外展示霸权,硬的一面是军事霸权,软的一面是文化霸权。近年来,软工具的成效还要大于硬工具。

  “军事工业复合体”绑架内政外交

  美国自称其对外政策有两个标准:原则与利益。所谓原则,就是鼓吹其所谓的“普世价值”。但实际上,这一原则只是一种说辞。不然,已经符合其“普世价值”即实行了所谓自由市场和自由民主的上世纪90年代的俄罗斯,为什么依然遭到美国的无情挤压?而且很明显,俄罗斯国内的分裂势力得到了美国支持。由此可见,影响美国对外政策的真正因素还是其国内体制。

  代表着强大利益集团的“军事工业复合体”体制绑架着美国政治制度。“军事工业复合体”由军事机构、军工行业、拥有既得利益的国会议员以及从事军事战略研究的科研机构组成。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在其离任演说时曾警告说,“军事工业复合体”的总体影响力覆盖经济、政治等领域,权力越界现象灾难性上升的趋势已经并将继续存在。“军事工业复合体”是美国扩张体制的现代升级版,美国本身就是殖民扩张的产物。两次世界大战是放大美国扩张本性的机会,使美国从“新大陆”走向全球,而且二战后其扩张手段更加高明,不但有赤裸裸的军事霸权,还有意图俘获人心的文化霸权。

  当世界受到美国威胁的时候,美国自身也深受其体制之害。枪支泛滥导致其国内每年发生多起死伤多人的枪击案,就是突出表现。美国参议院表决控枪议案,结果因达不到绝对多数而得不到通过。美国宪法规定,只有达到2/3多数,才能修改宪法相关条款。试想,哪一项利益能让2/3绝对多数的利益多元化的政治人物达成一致意见?绝对多数规定看起来非常尊重民主,实际上反而成为阻碍发展的条款。

  美国最强大的寡头力量无疑是“军事工业复合体”。“军事工业复合体”已经深深嵌入美国社会体系中,它是促使美国不断向外扩张的根本动力。战争结束以后,这个利益集团靠什么维持下去?没有敌人也要找出新的敌人,这样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更庞大利益。在这种利益驱动的外交政策影响下,美国的敌人越来越多。

  寻求军事霸权

  “军事工业复合体”必然要寻求战争和军事扩张,否则资本权力就维持不下去。很多人原以为冷战结束后世界会更太平,但结果是失去了制衡的美国更加肆无忌惮地向外扩张。美国主动发动战争的频次比冷战时期更高了。冷战刚结束,美国就在海湾打了一场不对称的高科技战争。这场战争可谓是美国军事工业发展水平的试验场,同时也为其军事工业打开了更大市场。

  尝到甜头的美国更加肆无忌惮地放任其军事霸权,扩张无从停顿。先是以莫须有的借口打了第二次伊拉克战争,搞掉原有政权而使伊拉克国之不国。有“使命感”而无责任感的美国不但不关心伊拉克人的生存状况,其所谓的“大中东民主计划”还把伊拉克人的苦难放大到整个大中东地区。在“阿拉伯之春”中,美国硬是一手端掉了不喜欢的卡扎菲政权,进而又支持叙利亚内战。一战后历经约一个世纪建立起来的中东秩序就此遭到破坏。结果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欧洲出现难民危机。

  在搞乱了中东秩序之后,美国又加剧了与俄罗斯和中国的紧张关系。对俄罗斯,先是拉乌克兰进欧盟乃至北约,以其擅长的“颜色革命”推翻合法的民选总统。美国对俄罗斯还原了冷战时期的“遏制战略”,军事上挤压,把导弹防御系统部署在俄罗斯家门口;经济上孤立和制裁,试图再次通过“遏制”促使其国内政治剧变。

  在东方,广阔的太平洋原本足够容纳世界多个经济体。但是美国的扩张禀赋决定了其排他性战略。对待中国,“重返亚太”的美国在经济上设计了孤立中国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在政治和军事上首先怂恿日本制造东海紧张局势,又支持菲律宾前政府搞所谓的“南海仲裁案”,并决定把“萨德”部署到韩国,直接威胁中国战略安全。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加剧了中美冲突的一面。

  推广意识形态

  冷战某种程度上是一场因意识形态对立而起源的全球性对抗。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建立了自己的话语体系,对外推广的就是所谓“自由民主”。这是美国文化霸权的基础。

  在冷战中,美国把被人讨厌尤其是被知识界所激烈批判的资本主义民主置换为“自由民主”,因为自由、民主这两个词很能俘获人心。然而,自由主义是工业革命之后产生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关键是保护私有财产权。这里所谓的民主,则主要是竞争性选举及党争民主。美国对外关系中的文化政策都是围绕“自由民主”展开的,无论是代表美国政府之声的“美国之音”,还是美国的社会科学研究,乃至电影电视剧,推广“自由民主”都是绝对“政治正确”的。

  由于包括苏联在内的很多国家都没有自己成熟的社会科学体系,以美国“自由民主”为核心的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其他各种社会科学对非西方国家的精英阶层产生了洗脑作用,使他们以为有了“自由民主”这种好制度,一切都会好起来。这样,心理臣服的国家不战而败,美国打赢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美国赢得冷战,与其说赢在军事霸权,不如说赢在文化霸权。

  然而,这些信奉美国“自由民主”的国家并没有因此而变成美国式国家,依然过着自己固有的日子,甚至境况更差。原因很简单,“自由民主”是需要严格条件的制度安排,其中不但需要相关的程序规则为基础,更需要同质文化这样的背景。而照搬美国“自由民主”的后发国家大多数属于异质文化国家,充满族群与教派冲突,“自由民主”的盲目引入反而强化了这些固有冲突。

  滥用所谓“主流理论”

  美国体制的扩张性是与生俱来的,二战以来形成的资本权力主宰的世界体系又助推着美国的扩张行为。历史已经证明,美国的军事霸权并不可怕。别说对中国这样的大国,就是对阿富汗、伊拉克这样的小国家,军事霸权也不能达到其全部目的。美国人说军备竞赛压垮了苏联,其实也是不准确的,事实是意识形态竞争对美国的帮助更大。当统治集团的思想被俘获之后,所做的事自然是自我解构。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的研究发现,300多年来世界没有哪个大国是按照所谓“主流理论”发展起来的。中国这样的巨大的发展中国家有今天的成就,更不是所谓“主流理论”所能解释的。但是,一些人习惯于以“主流理论”来丈量中国,把中国事实上已经做得很好的事情视为不正常。这其实是观念上出了问题。有人曾极力反抗经济帝国主义,在文化帝国主义面前却自认低人一等。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危险莫过于此。

  实际上,中国意识形态权力即话语权与我们的国际地位严重不匹配。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迫在眉睫。话语权直接影响文化自信。只有具备自信、健康的心态,才能坦然面对中美关系中的各种问题。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f3adea2ef5bb96c1a85160a9ce10513d.jpg

 

  人民日报文二:

四处插手的价值观

作者:林宏宇

 

  近来美国对我国南海问题格外“热心”,引发了新一轮中美关系紧张。人们不禁要问,美国又不是南海问题的当事方,为何那么热心干预?实际上并不奇怪,这是美国外交中一贯的强势扩张和海外干预风格的体现。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美国强势参与海外扩张有其自身的深层动因,并且这种行为方式对世界和其自身都有消极影响。

  天赋使命意识与精英忧患意识是美国强势外交的重要内生动力,它既造就了美国今天的霸权,也让美国四面树敌,更给国际局势增加了不稳定因素。

  天赋使命意识也称天赋使命观,是美国外交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含义是美国受上帝委托,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自身的命运负有一种特殊的责任和使命。为此,美国自视为天下唯一的道义之邦,用自身的是非标准来衡量其他国家的价值体系和行为模式,认为有义务和责任将美国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推广到世界各地。

  天赋使命意识首先体现为美国政治家身上强烈的“使命感”或“责任感”。用英国学者吉尔·伦德斯塔德的话来说:“美国人传统上视自己为世界上负有特殊使命的一个独特民族,其他国家只有利益,而美国却肩负责任。”例如,美国总统威尔逊1919年宣称:“我比其他任何人更相信美国的使命,我认为她有一种精神能量,任何其他国家都不能用此来使人类获得解放,唯美国享有完成其使命和拯救世界的无限特权。”美国政客还说:“美国人不应该放弃使命,我们是整个地球上国家独立和人类自由原则的受托人。打开我们的历史,这是一种自豪而自然的责任”。

  “天赋使命”还被表述为一种无私的“利他主义”,成为美国海外扩张的道义借口。例如,美西战争之后,威廉·麦金莱总统说,他做出要西班牙割让菲律宾群岛的决定是为了菲律宾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履行美国在世界上的特殊使命。他说,“为了菲律宾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别无选择,只有把它们全部占领,教育菲律宾人,提高他们素质,使他们信奉基督教”。

  天赋使命意识的逻辑延伸必然是自信美国优越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并将领导世界,在世界事务中起引领与示范作用。这种意识对美国处理国际关系产生深刻影响,促使其不断向海外强势扩张。喜欢到处干涉别国内政就是这种影响的直接体现。美国外交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对海外强势扩张、干涉别国内政的发迹史。尤其是二战以后,美国实力如日中天,自以为是的使命感和优越感加上超强实力,使美国对别国事务更是横加干涉。而且,受这种观念暗示,美国在海外扩张、到处干涉别国事务、霸气十足的时候,还显得那么坦然自若、理所当然。因为他们深信只有美国的价值观才是人类未来的希望,为了人类的未来,他们有义务推行这种价值观,输出他们的影响力;即使这种输出带有强制性,也是为了改善落后民族和国家,并最终使落后民族和国家得益。

  此外,精英忧患意识也是美国保持强势外交的重要动因。所谓精英忧患意识,是指美国国内一些人为了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不断制造美国衰落的舆论,以起到预警与鞭策之效。精英忧患意识源于美苏冷战时期,部分美国保守媒体和战略精英们是这种忧患意识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冷战期间,他们时常叫喊“美国衰落了、美国落后了”,夸大所谓的苏联威胁,制造耸听的危言。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政客大肆宣扬美苏在卫星、导弹技术方面的差距,营造反苏氛围,配合美国政府对付苏联,为美国最终赢得冷战立下了不小功劳。冷战结束后,他们仍然时刻警觉地盯着世界各地,生怕美国的国家利益实际上是强权利益受损,时常鼓噪美国再不出手就吃亏了、美国正处于危险中、美国要积极防范潜在对手、美国要敢于秀肌肉等等。

  精英忧患意识是一种标准的冷战思维。即使在今天后冷战时代,美国的精英忧患意识仍有强大影响力。甚至有学者认为,由于受这种意识影响,东亚地区国际关系有进入新冷战的势头。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随着美国国际影响力下降,其主导亚太地区的“定力”也有所下降,这是美国精英忧患意识还有生命力的根本原因。在美国整体实力尤其是经济实力明显下降的情况下,如何继续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老大地位,维持在冷战时期形成的盟国体系,是美国战略精英们考虑的首要问题。经济牌不行了,美国自然要打军事和安全牌,而且在这方面,美国的相对优势明显。然而,如果要打军事和安全牌就需要有现实危机或者潜在威胁才可行。于是,充满冷战思维的精英忧患意识继续通行。另外,由于经济不景气,近来美国削减军费开支,但在亚太地区不减反增,尤其是太平洋舰队,这就需要为此找到合理理由,而精英忧患意识正好应景。实际上,美国军事力量在南海的存在是有目共睹的,南海早已被美国军事化了。

  美国这种精英忧患意识的危害是:可能诱发大国的战略误判,从而导致真正的危机和冲突;恶化国际安全环境,加重新的冷战色调,不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同时,很可能误导美国舆论,引导美国政府作出错误的外交决策;再作用于相关大国,导致相关大国也作出战略误判,从而导致真正的危机和对抗。如果国际社会对此认识不够、处置不当,则有可能导致国际局势动荡、冲突,甚至战争再现、和平终结。

  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我们必须看透美国强势外交的根源与实质。当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布局只不过是其传统海外扩张与干预外交的一个组成部分与阶段性表现,是为延续和保持美国国际主导地位的再次努力。我们要增强战略定力,充分利用现有各种全球治理机制,保持与美国的战略沟通,以建设性方式管控两国分歧,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作者为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  

627bf2908be820aa0dba288f8309bd8f.jpg

 

  人民日报文三:

 

谋一己之私的国际战略

作者:李文

 

  当今世界许多地方发生的诸多事端,深究起来,都不是“地方特产”,而是“美国制造”。比如,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给当地政治秩序和力量平衡造成严重破坏,使这个国家陷入长期动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利比亚和叙利亚内政粗暴干涉,致使这两个国家至今内战犹酣。美国主导下的北约东扩,恶化了俄罗斯与乌克兰、欧盟的关系。自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加剧,日本明目张胆地修改和平宪法并在钓鱼岛问题上公然挑战中国的领土主权,菲律宾则在南海屡生事端。美国悍然派军舰非法进入中国南沙岛礁邻近海域,更是导致这一地区安全局势出现了不应有的倒退与紧张。

  美国这样唯恐天下不乱,四处煽风点火,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衰落中的帝国特有的心理扭曲在行为上的反映。这是一种典型的“霸权焦虑症”。冷战结束初期,美国处于权力巅峰,呼风唤雨、不可一世。但近年来由于其经济实力相对下降,调动各种资源服务其政治外交目标的能力受到限制。无奈之余,美国不得不开始由昔日的“积极霸权”转变为“消极霸权”,即由对自己领导世界的能力充满信心,转变为对维持自己的领导地位力不从心;由倾向于通过建立和维持世界秩序与和平提升国际地位,转变为倾向于通过扰乱和破坏世界秩序与和平保住现有地位;由不担心其他国家和地区赶上和超过自己,转变为对一些国家和地区良好发展态势深感恐慌。

  资本的本性是盈利,资本家的天性是追逐利润,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剥削与压迫。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一直把本国利益置于世界其他国家利益之上,只是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方式有所不同。目前,维持世界霸权地位是美国最大的国家利益。奥巴马就说,美国还要领导世界100年。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把世界搞乱几乎是目前情况下美国的“最佳”选择,因为挑起种种零和博弈,损失的是对抗的各方,而美国则可以坐收渔翁之利。具体来说,可以获得以下收益。

  收益之一是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得以维持。时至今日,虽然美国在国际金融体系内的制度霸权遭到削弱,但美元依旧是世界上最坚挺的货币,美国仍是当今世界上唯一可以通过印钞票来获得巨额财富的国家。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低迷、社会分裂和政治动荡,反衬出美国的经济和安全状态依旧相对领先。这种状况使人们继续保持对美国的信心,从而倾向于购买美元和美债;另一方面,其他地区动荡不安,一般情况下会使其货币的地位受到削弱,从而有效降低这些币种对美元霸权的挑战程度。

  收益之二是军事霸权地位有所巩固。世界其他地区局势越紧张、冲突越激烈、军备竞赛越升温,美国军工企业就越能大量出售军火,美国就越有机会炫耀武力,向海外派遣军队、搞军事扩张。

  收益之三是政治霸权地位得以延续。在对国际政治组织的控制力及影响力大不如前的情况下,美国希望其他地区国际关系恶化,其他国家在政治上遭受挫折与失败。大国分裂、强国变弱,美国就有机会成为唯一能掌控局面的国家。

  收益之四是文化霸权地位获得加强。文化扩张是美国实施文化霸权的重要手段和方式。美国重视国家“软实力”,经过多年苦心经营,目前美国已经在国际上形成了强大的价值评判话语权。与此同时,美国全力以赴在世界范围推广自己的意识形态。这一做法的“高妙”之处在于,无论其他国家因此在思想上变成美国的附庸,还是在精神上出现混乱,都符合美国的利益。

  当然,美国一心想搞乱的全都是别人的天下。这个国家在添堵生乱时从来没有忘记根据不同国家与自己关系的远近亲疏加以区别对待。北美是美国的根据地,必须确保和平稳定;欧盟貌合神离,必须加以防范和掣肘;中东和中亚毗邻俄罗斯,越乱越好;在中国的周边,则有必要制造可控的混乱和紧张。

  欧盟虽然是美国的盟友,但也有自己的利益与主张。美国不愿意看到欧盟一体化进程加速和俄罗斯崛起。为避免同时面对一个强大的欧洲和一个强大的俄罗斯,美国强势发动北约东扩,使一些原属于俄罗斯势力范围的欧洲国家投靠到北约麾下。美国又进一步挑拨俄罗斯与欧盟的关系,声称俄罗斯对欧洲安全构成威胁,挑动欧盟加入对俄罗斯经济制裁的行列。围绕着俄罗斯周边国家大搞颜色革命,鼓动车臣独立、格鲁吉亚脱离独联体,制造乌克兰危机,挑动叙利亚和利比亚内战。这些变故没有一件是孤立发生的。俄欧反目、互相为敌、两败俱伤,才是美国最感到称心如意的状态。

  美国搞乱东亚的目的主要在于遏制中国。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在中国带动下,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也有声有色地开展。但树欲静而风不止,东亚呈现的良好发展态势让各国看到了希望与未来,却令美国寝食难安。为了扼杀形成中的东亚地区新秩序,美国不惜以默认日本实现军事大国的企图为条件怂恿其率先打破东海平静,在钓鱼岛问题上挑战中国核心利益;支持个别国家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作对;推进“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谈判,以干扰破坏现有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美国为一己之私把世界搞乱,尽管改变不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这一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却给多个地区的秩序与稳定投下阴影,对新兴国家的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对这些挑战,中国应作为地区与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利用现有国际机制,发展良好国家关系,为世界和平多做贡献,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更多利益。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