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青春

《论持久战》读后感

作者:皇城根下刀笔吏 发布时间:2021-05-11 09:05:30 来源:皇城根下刀笔吏 字体:   |    |  

  这篇文章本来是想昨天发的,由于越写越长,导致昨天没写完,就推迟到今天发了。

  这两天由于偶然的原因,读了《论持久战》。读完后,感觉对他老人家佩服的五体投地。

  前两天阅读的时候,偶尔在微博上聊过只言片语。有朋友留言回复,说这本书是顶级阳谋。

  我感觉确实如此。

  因为这本书写于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之际。卢沟桥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他老人家的《论持久战》发表于1938年5月。当时,整个淞沪会战全败了。国民政府把家底全部掏了出来,跟日军在上海和南京一带进行了大决战,结果全面溃败。

  整个中国一片悲观和投降气息。

  在这个时候,他老人家的《论持久战》横空出世。

  为啥说这本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顶级阳谋呢?

  因为毛主席在1938年5月底的延安会议上,首次公开演讲了《论持久战》后,到了1938年10月时,一位名叫增田涉的日本人,就把《论持久战》全文翻译成了日文,发表在了日本最大的杂志《改造》上。

  相当于说,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军方是完全知道《论持久战》的。

  中国方面把如何打败日本人,全都告诉了日本人,并且大致按照这个战略,一步步打败了日本人。

  世界上最牛逼的事情,莫过于如此。

  《论持久战》的牛逼之处,我归纳了一下,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未来局势预测的无比精准。

  老人家对日本为什么发动侵华战争,以及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和未来军事行动的战略走向,都做了一一分析。

  举一个例子。他在其中提到,“日本地主资产阶级的野心是很大的,为了南攻南洋群岛,北攻西伯利亚起见,采取中间突破的方针,先打中国。”

  这寥寥数语,描绘出了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战略框架。

  到了1939年时,日本果然开始北进,跑到中蒙边境和苏联打了一场诺门罕战役,结果惨败。

  1941年时,日本开始南进,跑到东南亚攻打南洋诸国。

  1944年时,日军发现战线拉太长,北边和南边无法互相补给,于是在中国境内的河南、湖南、广西等地,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史称豫湘桂战役,要打通日军从东北到东南亚的大陆交通线。

  而《论持久战》在发表之际,日本内部对于到底是选择“北进政策”还是“南进政策”,还完全没有定论,内部吵做一团。

  相当于说,在《论持久战》发表时,连日本自己都没想明白的事情,毛主席已经提前给日本人都想明白了。而历史证明,日本也是在按照他老人家的预判和分析,在开展各项战略部署和军事行动。

  就好比两个人下棋。一方已经把对手在整场比赛中,可能要下的棋,都全部提前想到了。

  他比对手自己,都要更清楚对手自己想要下的棋路。

  这样的分析预判能力,简直不能用厉害两字来形容。

  2、从纷繁复杂的局势中抽丝剥茧,找到正确的方法,非常厉害。

  当时中国的形势,跟现在的中国,完全是两回事。

  现在的中国GDP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国家实力的提升,几乎连个傻子都能体会到。虽然跟美国还有点差距,但是世界老二的位置,已经坐的稳稳的。

  可是,当时的中国只剩两个字可以形容:穷、弱。

  蒋介石在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后,发表了一场著名的庐山抗战演讲。在演讲中,蒋介石多次提到,我们是一个弱国,我们是一个弱国,我们是一个弱国。

  而且不但弱,中国内部分崩离析,连个有效和统一的组织体系,都没有。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到1937年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中间差不多100年时间,中国境内一直在打仗。要么被西方列强打,要么自己人打。

  总之,没有一天安生日子。

  蒋介石为了表示抗战的决心,集结了全中国最精锐的军队,跑到上海、南京、徐州一带,跟日军进行大决战。结果,全面溃败。

  南京当时是中国的首都。蒋介石不但丢了首都,南京还被日军屠城,惨不忍睹。

  在这种情况下,全国上下弥漫着一片悲观和投降气息。

  悲观到什么程度呢?

  我们以汪精卫举例。

  虽然我们现在很看不起汪精卫,但汪精卫早年也是革命斗士,曾经抱着必死的决心,带了炸药去行刺清廷摄政王载沣。当时他身边人反复劝阻他,让他不要去,但他坚决要去。

  后来行踪败露,被清廷关入死牢。眼看就要掉脑袋了,但当时已经是1910年,清廷摇摇欲坠。由于担心革命党人报复,清廷投鼠忌器,内部经过激烈争论后,将对汪精卫从死刑改判为终身监禁。

  到了1911年10月、11月左右,清廷在行将垮台之际,宣统帝被迫下“罪己诏”,并对政治犯进行大赦,汪精卫由此捡回一条命。

  淞沪会战失败后,国民政府分裂,汪精卫直接叛变,投降了日本人。

  我写这一段,不是为汪精卫开脱。我只是想表达,能让一个曾经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人,都被逼到信仰崩塌进而投降的程度,可以想见当时的局势,有多么的悲观。

  在那种情况下,如果有人跑过来跟你说,我们能够战胜日本。你的第一反应,可能不一定是开心,而可能会认为对方是忽悠人。

  但是,《论持久战》不但告诉你我们会战胜日本人,还告诉你我们将如何战胜日本人,方法和步骤是什么,如何一步步取得最终胜利。整个时局分析和棋盘推演,都非常有道理。

  能在如此悲观的氛围中,怀有如此坚定的信念,并且找到如此正确的方法,简直不能用厉害两个字来形容。

  我们不要因为是事后诸葛亮,就感觉好像没啥。如果你对此不服,我们可以举个例子对比一下。

  比如,现在中美竞争剧烈,我估计可能也会持续个10年左右。有谁能够系统性的预判出美国未来的战略部署,中国应对的招数,中国如何一步步战胜美国,逻辑和方法推演等。

  我们现在可是处在互联网时代,美国那边发生点啥,我们通过网络都能知道大概。而在当时那个年代,连电脑都没有,信息流通极为不畅。在如此闭塞的年代,能够做到如此顶级的分析,这种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强大到让你跪拜。

  蒋公面对这样一个对手,输的一点都不冤。

  3、《论持久战》不但有战略,还有战术,完全不是纯理论性质的纸上谈兵,而是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政治军事谋略。

  这个世界上,有的人战略思想很厉害,但是到了战术层面,就不行了。也有的人,战术层面很厉害,执行也很厉害,但是战略不行。

  能够站到非常高的高度,将战略和战术进行统一的,非常稀有。

  而《论持久战》就是这样一本书。

  比如,其中提到的将中日战争归纳为三个阶段,即防守、相持、进攻,就属于战略和战术的统一结合。

  《论持久战》对上述每一个阶段中,日军会如何打,中国方面如何应对、如何出招等,都写的非常具体和清晰。

  比如在第一阶段中,其中写到,“敌之企图是攻占广州、武汉、兰州三点,并把三点联系起来。敌欲达此目的,至少出五十个师团,约一百五十万兵员,时间一年半至两年,用费将在一百万万日元以上。”

  寥寥数语,把日军想要干什么,出动多少兵力,耗费多少时间,花费多少金钱数据等,都一一列了出来。

  这不是纸上谈兵,这是非常具体的战术层面操作。

  而对于如何应对日军的这一行动,后边也作了描述:

  “敌人如此深入,其困难是非常之大的,其后果将不堪设想。。。我们的作战计划,应把敌人可能占领三点甚至三点以外之某些部分地区尽可能互相联系起来作为一种基础,部署持久战。。。这一阶段我所采取的战争形式,主要的是运动战,而以游击战和阵地战辅助之。”

  补充说明一下。根据《论持久战》中其他地方的描述,所谓运动战,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大开大合,只要发现敌人,就集中数倍的优势兵力,冲上去猛打猛扑,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然后打完就撤,不留恋,不决战。

  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在运动中消耗敌人有生力量。

  在敌我实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随意决战,以便保存我方有生力量。但在逮着机会时,毫不犹豫的扑上去,消耗敌人有生力量。只要将敌人越打越少,则慢慢就赢了。

  这是具有高度操作可行性的战术层面指引。

  除了《论持久战》,毛主席在其他论述中提到的农村包围城市,也是兼具战略和战术指引的神操作。斯大林对农村包围城市,坚决表示反对,因为苏联的成功经验,是在城市发生的。

  但毛主席顶住了斯大林的压力,坚持按照中国实际制定战略和战术的操作指引,实践证明是对的。

  以上种种,基本奠定了《论持久战》作为近代中国顶级阳谋的历史地位。

  不仅延安这边学习这本书,国民党高层包括蒋经国、傅作义等,对《论持久战》也极为喜爱。据说,蒋经国对这本书,反复看了很多遍,还做了很多笔记,反复研究,

  而最牛逼之处在于,这样一本阳谋公开之作,还动摇了日本高层的作战信念。

  日本当时的天皇有个弟弟,叫三笠宫,具有亲王身份。

  他在1943年日本战局每况愈下之时,被派到中国考察日军前线情况,进而制定战略对策。

  然后,他就看到了这本《论持久战》。

  看完后,他感觉有点懵。因为中日战争的每一步走向,基本都完全被这本书提前预判。所以他觉得,不论日本方面如何想要挽回颓势,都不过是在这本书预判的范围内,重新演习一遍而已。

  于是,这哥们儿就走上了反战的道路,天天宣扬日本不应该对中国发动战争,搞得军方头大不已。

  由于他是天皇的亲弟弟,虽然军方势力很大,但也没法把他怎么着。

  三笠宫在反战舆论宣传不成后,干脆跑去刺杀日本时任首相东条英机。为了确保刺杀成功,他使用了剧毒气弹,把东条英机吓的够呛。

  当然,东条英机这个老狐狸,当时躲过了一劫。

  这就是《论持久战》的最牛逼之处。它是摆在桌面上的阳谋。不但不怕敌人知晓,而且还欢迎敌人研究。敌人研究完后,可能会产生一个副作用,即由于被里边的论述所折服,导致对自己一方的战争信念,产生动摇。

  如果我们转换一下场景,把自己代入到那个贫弱且混乱不堪的年代,这本5万多字的《论持久战》,可能是支撑很多国人坚持下去的一盏明灯。

  蒋介石发表的极其著名的庐山抗战演讲声明,跟《论持久战》比起来,简直弱爆了。

  坦白讲,我本来对伟人没有那么多的个人感触。因为关于他的很多东西,都是在政治课本上学到的。但凡把知识变成考试内容的,都会让你有点抵触。

  但是,看了《论持久战》后,我在kindle上买了全套毛泽东选集,准备感受一下顶级战略家的思想谋略。学习一下近代中国最聪明的脑袋,是如何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提升一下自己。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