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青春

青年视角下女性解放与休闲解放的辩证思考

作者:李昊益 发布时间:2020-05-05 09:05:47 来源:复兴网学生群 字体:   |    |  

  摘要:女性文明的解放程度是衡量人类文明解放的天然尺度;休闲文明的解放程度是衡量生产劳动文明解放的天然尺度;女性的解放与休闲的解放都离不开人的解放。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女性和男性的辩证统一,人类活动的发展离不开生产劳动与休闲的辩证统一,人的解放中最重要的是团队认知的解放,团结是人类活动即其自身发展的根本的方法论。

  关键词:女性解放; 休闲解放; 辩证统一; 团队认知

  提到女性,人们自然地想到她们特有的比较细腻且丰富的情感和感性的思维方式,对男性来说温柔、细腻的触感是很好的亲和力。这些特质也表达了女性对温馨和自然的情感需求的向往。二十世纪法国著名存在主义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在她所著的作品《第二性》中提出了“什么是女人?”的问题,并指出“除了天生的生理性别,女性的所有“女性”特征都是社会造成的”[1]那么社会给予了“女性”怎样的本质特征呢?在中国其实早已有了肯定的回答,毛泽东曾说过:“妇女能顶半边天”。马克思主义学说和我们身边每一个家庭都密切相关,男女平等是家庭非常重要的大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科学地去创造发展,可以最大程度保障女性的权利,更好地促进女性的发展。在中国社会,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后来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女性的解放过程,它是一个几百倍的一个速度往前推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大力地推进了中国女性的解放。对比以前中国女性的地位,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延安时期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女性地位的改变。

  长期以来“休闲”作为现代社会一个流行的词,或许大家不会陌生。正如对女性的讨论,休闲的地位和女性的地位一样重要,或许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对人的研究中,女性的研究至关重要。而对人类活动的研究中,休闲的研究包容甚广,不但成为许多哲学家和人类文化学及社会学家研究的专门学问,而且似乎显得意义重大。“休闲具有多方面的性质和意义,市井文化可以从中找到乐趣和空间。哲学家可以从中发现自由、美和人生真谛;社会学家可以从中发现个性、生活方式,察见社会变迁;经济学家可以从中发展消费、就业和新的产业,提出新的理论范畴;而文化学者把它看成一种思想或高尚的态度。神学家把它看成是寄托灵魂的地方。”[2] 休闲与生活密切相关,休闲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休闲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在促进身体和精神健康方面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人的生存不仅在于物质的存在同样也在于精神的存在。休闲是一种哲学思考似的深思状态,沉思、从容、宁静和忘我,休闲是对个人意识、精神、个性的开发。[3]寻找幸福和生活的意义是一个古老的追求,积极心理学引领该命题走向现代休闲研究的前沿。[4]亚里士多德的名言:“正在休闲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休闲才是一切事件环绕的中心”。

  在现代工业化的社会中,休闲又以这样的存在呢?休闲既是一种经济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在后工业社会,经济表现为“从产品生产经济转变为服务性经济”,“如果工业社会的定义是根据作为生活标准标志的商品数量来确定的话,后工业社会的定义则根据服务和舒适——保健、教育、娱乐和文艺——所计量的生活质量的标准来确定的。”休闲在工业化的社会中,可以是以人的精神向往“以欣然之态做心爱之事”,也可以是在社会和生计的压力下不自由地被迫去做的“机械劳作”。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的草稿中指出:对于人类发展来说,“休闲”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这种时间不被直接生产劳动所吸收,一是指用于娱乐和休息的余暇时间,二是指发展智力,在精神上掌握自由的时间。休闲是人的一种思想和精神的态度,休闲的目的是自由地探寻“人生意义和文化精神的坐标”,休闲的时间是“发展智力,在精神上掌握自由的时间”。正是马克思通过对工人阶级的考察,在透视社会发展内在逻辑的前提下,把“休闲”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价值意蕴统筹在一元论之内,为未来休闲学的诞生奠定了先期基础。[5] 马克思主义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休闲的存在已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生着变化,其中也面临着挑战。

  Henderson指出,当代休闲学者面临的挑战是运用社会正义研究来解决休闲导致的社会变革问题。[6]社会的变革中,资本、民主的博弈一直存在。Hemingway最早将Coleman的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概念引入休闲领域中,探讨了休闲、社会资本与公民民主之间的关系。[7]现代休闲的研究中,一方面休闲经历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另一方面休闲又产生了一种回归。休闲的福利主义取向决定了休闲研究需要回归到“人”的本体论。除了从休闲的社会价值展开研究外,未来的研究中还要关注休闲的人本价值。始终秉持人文主义情怀,把“休闲”作为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引导研究方向回归到休闲与人关系的考察上。[8]

  在兼顾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休闲需要回归到人类活动的发展中,休闲更大的研究价值在于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自由、平等、共同富裕和大众民主,要回答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个最根本的问题。休闲与人的关系、休闲与自然的关系值得人类的反思。

  两性的阴阳合一、生产劳动与休闲的天人合一需要辩证统一地看待。

  女性文明的解放程度是衡量人类文明解放的天然尺度。

  毛泽东正是看到了女性文明与人类文明之间的辩证关系,才从根本点上扭转乾坤,带领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完全男女平等的国家,甚至在政治上强行规定各级领导班子和两会代表的妇女比例不得低于1/3。马克思、恩格斯创立这套学说里面特别强调了阶级问题来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家庭问题是解决男性和女性的关系问题。国家问题是解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独立平等的问题。马克思也在他的著作里面有几次、几个地方都引用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的那句话:妇女的解放程度是衡量人类解放的天然尺度。这一点恰恰是在中国影响是非常大,恰恰不是自由主义完成了这种启蒙,恰恰是马克思主义帮助中国完成了启蒙,而且也包括我们今天所熟悉的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尤其是三八妇女节即国际劳动妇女节,是庆祝妇女特别是劳动妇女推翻男权压迫和阶级压迫、争取妇女权利和解放的日子。如果没有在中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可能还作为一个学院派的少数人所研究的某种理论,恰恰是中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之下所取得的成就,让这套学说的魅力得到完全的呈现和展现。

  马克思主义在性别问题上,它相对于很多学说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超前性。

  对待女男的问题上要以完整的一个人的标准和角度去考虑,人应该怎么做,普适性也同样适合男女,在尊重男女生理、心理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做到平等。女性和男性的平等关键在与思想上的平等,体力劳动上各尽其所,资源分配上强调公有制,关键是遏制私有制,种种问题的源头几乎都来自于私有制,古代的奴隶制、封建制、还是近现代的资本主义莫不过如此。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是以阶级、劳动以及公私领域等概念来分析女性状况的。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则是提倡理性与个人的。然而一味地理性,一味地追求自己的私利,个人主义泛滥,没有边界的个人自由,这些显然是违背人类伦理道德的。中国八九十年代以西方自由主义为基调的知识分子们在提倡再次启蒙的同时却丢掉了“阶级”这个重要的概念工具,而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对于快速进入商业与消费时代的中国社会现状的有限甚至是错误的认知。更严重的是,由于“革命时代”的糟糕记忆与创伤,而导致知识分子对于“阶级”分析避之不及,从而使其对再次重塑的中国贫富差距以及性别问题难以真正的洞察。再看看中国目前女性地位的改变,天价彩礼屡见不鲜,尤其是农村地区因婚致贫的不在少数,结婚的时候要房要车,然而离婚率又屡创新高。婚后年轻家庭都不想生二胎,或者少数的一胎也不想生。这是个社会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中国广大女性的地位到底是提高了还是倒退了,男女之间到底是平等了还是不平等了。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女人的价值取向往往决定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方向。女人崇拜什么,男人就追求什么。什么样的女人造就什么样的男人,什么样的男人造就什么样的世界……一个妇女崇拜英雄的民族,她的所有男人就都会成为英雄;相反,一个妇女崇拜金钱的民族,她的所有男人就都会成为骗子和懦夫。”正是因为如此,全世界所有民族都用女性来代表最神圣的情感和最美好的事物,西方的女神和东方的菩萨就是例证。因而女性的从属地位也不是被自然赋予、不可变更的。

  女性的解放对人的全面发展必不可少,女性的解放实质上是人类两性的阴阳合一。

  休闲文明的解放程度是衡量生产劳动文明解放的天然尺度。

  休闲在某种意义上指的是在生产劳动之余的人类行为活动的总称,女性又是人类社会两性中阴的部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所谓阴阳合一或者阴阳混一就反映了这个思想。一个完整的人尚是如此,人类完整的活动也是如此。休闲和生产劳动也是辩证统一的。本质上休闲和女性是一样的,他们底层的思想逻辑具有同一性。休闲对于解放来说有重要意义,不知道休闲是何物,比得到休闲更加没有意义。只有某个个体或少数人的休闲,不为多数人的休闲不是真正的的休闲,也不可能真正激活全社会的解放,而社会的解放又离不开女性的解放。

  “休闲”里面不仅仅有娱乐,更有为追求人的价值和人的发展而产生的如教育、学习、科学探索、职业培训等与工作密切相关的活动,或者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群体与群体之间的聚会等社会活动,是人对自我价值进行精神的、文化的和经济的“重新定位”的过程。“娱乐”则仅指人纯粹为追求快感、进行欢乐而轻松的活动,是人自我陶醉、自我游戏和自我肯定的基本摆脱了社会价值追求的活动。[9]休闲与娱乐都是以生活悠闲和快感为追求的,娱乐活动正是休闲生活快感的重要来源。“休闲娱乐”则被看成现代社会那些所谓“成功人士”的理想生活境界。休闲活动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以休闲为目的的消费在大中城市大规模的发展。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社会的日益“休闲化”不见得就是有利的。

  美国著名战略学家布热津斯基的“奶头乐”理论。这个理论源于要解决“全球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其中被称为“二八现象”(世界上20%的人占有80%的资源)的贫富分化的问题最为突出。布热津斯基说,没有人有能力去改变这个“二八现象”,给贫困人群塞一个“奶嘴”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好处就是可以起到较好的情绪调节作用,安抚贫困人群对社会不满。“奶嘴”就是发展两种产业,一种是包括色情业、赌博业、暴力影视剧、低俗游戏等发泄性的产业。另一种是包括虚拟的网络社交、娱乐花边、娱乐节目、真人秀节目、明星八卦之类等满足性产业。不难发现在这商业化的社会中,这些不良的娱乐正是社会环境中重要的土壤。“奶嘴”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及环境,不少人正是很好地贴合了这种不良娱乐的社会现象及环境,才导致进一步的沉浸其中、无法自拔。传统的“玩物丧志”是对人们娱乐的评价,现代的娱乐被认为是“宣泄感官欲望、拒绝精神内涵”的活动,自然显得“低级”、“庸俗”。一方面尼尔·波兹曼发出了现代社会的人们将“娱乐至死”的慨叹。另一方面又存在休闲限制的问题,影响主体休闲偏好的形成,而导致其无法、不愿意或减少参与休闲活动的所有因素及其内在制约机制,包括对休闲活动产生不利影响的任何因素,既有阻挠人们参与的因素,也有削减活动频率、强度或持续性的因素,以及那些降低休闲活动的质量或满意程度的体验。

  真正的休闲应该是具有较高层次、追求真善美、有朴素的审美标准、有思想深度和精神内涵、满足人的文明高尚的精神生活,具有完善心灵的体验,可以获得心旷神怡的心流状态,具有创造的自由和生活的宁静。而不是追求低层次的、满足人的动物快感、推崇及时享乐、让人玩物丧志的、一切向钱看的异化的社会活动。休闲的庸俗化和泛娱乐化的状况令人担忧,现在人们所谓的“休闲”是金钱复制的机械产物,是文化的工业复制品,是缺乏灵魂的、无个性的,是有悖于休闲的真正本质。

  人们对休闲的追求不能简单地约化为是对自由时间的追求,而是对自由精神的追求;不是追求获得更多的业余爱好或娱乐活动,而是追求超越繁忙的日程安排所获得的一种雅致与宁静的感觉。[10]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宁静致远”和“诗意的栖居”的休闲正是如此。

  解放休闲,回归东方文化的和谐共生,告别西方文化的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追求感官享受的纵欲主义。休闲的解放的实质是生产劳动与休闲的天人合一。

  人的解放中最重要的是团队认知的解放。

  女性的解放与休闲的解放都离不开人的解放,人为什么要解放?人类活动的发展离不开生产劳动与休闲的辩证统一,它是唯物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对于人类活动的主体人而言,两性同样是辩证统一的。

  解放的方法论首先是团队思想的解放,单纯某个个体或少数人的解放对整体而言并没有什么意义。能体现出女性解放的最好的例证就是女性自己解放自己了,而女性解放的同时又有团队思想的解放则是最有说服力的。中国革命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恰恰是最好的代表。无论《红色娘子军》走到哪里,都会造成异乎寻常的巨大轰动。它在美国艺术圣殿肯尼迪艺术中心惊人爆棚,观众伴随着激动泪水的欢呼声、口哨声几乎掀翻了屋顶,演员七次谢幕仍是不能结束,观众的掌声欢呼声经久不绝,台上台下的激动泪水流在了一起。那是在美国及其罕有的震撼场面,美国媒体竞相报道,这些就足以说明“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这句马克思的经典格言对人民群众心灵的冲击。观众为什么会如此激动疯狂,是因为他们长期被金钱社会压抑的生命之火,被红色娘子军一下子点燃了,他们原本扭曲的生命,在那一刻突然伸展开来了,所以他们才欢呼,鼓掌,流泪,激动,如同佛教徒突然开悟,基督教徒突然看到天堂开启的大门一样。这就是红色娘子军为代表的红色经典无与伦比的伟大的觉悟作用。

  人之所以存在,正是因为性别的存在、劳动和休闲的存在。团结就是生存或存在下去的最大意义。女性的问题离不开男性与女性的平等,离不开家庭的问题,而团结正是组建家庭在文明上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体现。人不是机器,健康、适度且有益的休闲是人类作为个体存在的必要条件和现实意义。人为什么要聚集在一起,为什么要团结,人多力量大。在情感上人多人类才不会孤独;在思想上人多人类才会互相交流、学习;在物质生产关系上人多人类才会互相交换。本质上团队的形成对于多数人一定条件下的重复价值的劳动是一种节省,那么节省下来的无意义的劳动恰恰就是休闲,在一定的辩证意义上生产劳动的团结就是为了休闲,他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是辩证统一的。男性与女性之间、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实质上就是团结的问题。同样休闲与生产劳动之间、人类活动与自然活动之间、存在与意识之间的实质也是团结的问题。了解团结的本质意义,对女性的解放、休闲的追求与探索来说意义重大。

  虽然表面上看男权社会中的妇女处于弱势地位,但是如同马克思所言,历史发展的最强大力量往往蕴藏在表面上看最薄弱的地方,最终决定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的,是妇女而不是男人。生产劳动集聚产生的力量固然强大,但是反映人类活动的薄弱一面却是休闲,尤其是多数人的休闲。休闲和团队、集体密不可分,强制性是团队、集体里的一个重要特性,不论这个团队、集体是好的还是坏的都必须遵循。强制与休闲,强制是社会秩序必不可少的,甚至是主要构成部分。没有强制性,也许就没有团队什么事。世界上最难的事莫过于在没有强制性的情况下,把多数人组建在一起,形成团队并最终干成造福人类的事。在强制性社会里多数人的休闲容易被忽视。只要有剥削,多数人的休闲就得不到公平地分配。

  团队、战斗力等集体相关的观念和事,从来都是从不在意的薄弱地方开始的。真正想发展团队以及战斗力就必须从社会的薄弱地方开始,实事求是,寻找初心。然而事实上女性在团队上表现得并不理想。但是并不意味着女性就不擅长团结。

  军队是充满各种挑战的地方,待战、备战并随时投入战争。那么我们来看看,女性的表现如何。现在的中国女性可以驾驶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飞行表演队的王牌战斗机,可以在军舰、航母上服役,可以开50吨左右的主战坦克,可以发射战略洲际弹道导弹,可以当三栖特种兵,男性可以干的,女性也都可以干,关键是她们喜欢干。这是女性对机械的征服欲,而且越来越明显。当今武器装备的智能化,越来越淡化了性别的差异,本质上是越来越符合一个人的标准,是符合女性特性的发展规律,会操作,会思考,敢于向传统力量强悍的男性发出挑战。女性的休闲,越来越挑战化、探险化,这是一种新的趋势。面对休闲,女性群体本身也出现分化,在不同层次上同男性展开竞争。只要战略得当,在基本面上会极大牵制、挑战甚至促进男性团队的发展。

  没有很好的休闲空间,社会文明的活力可能就会徘徊甚至倒退。但是休闲不代表着过度休闲,甚至不良休闲。被异化的休闲对团队的发展并不利,但是休闲本身恰恰又是团结的原动力之一。团结的结果当然是生产劳动的巨大发展,但是休闲却是团队发展的初心。所谓共同富裕、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等等人类的诉求本质上不都是对休闲诉求的体现吗?休闲固然要发展,但是必须对休闲的异化或者修正主义进行斗争。这种斗争离不开团队认知的解放。

  团队认知的解放本质上是为什么人的问题。为少数人,还是多数人。为了私,还是为了公。评判准则:什么人收益?少数人收益,还是多数人收益,分裂收益大还是团结收益大。

  女性的解放与休闲的解放都离不开人的解放,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女性和男性的辩证统一,人类活动的发展离不开生产劳动与休闲的辩证统一。人的解放中最重要的是团队认知的解放,团结是人类活动即其自身发展的根本的方法论。

  参考文献

  [1][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

  [2]马惠娣,呼唤中国的休闲学[N],中华读书报,2000-1-9.

  [3]MANNELL R C. Leisure, health and well-being[J]. World Leisure Journal, 2007, 49(3): 114-128.

  [4]BAILEY A W, FERNANDO I K. Routine and project-based leisure, happiness, and meaning in life[J].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012, 44(2): 139.

  [5] MA Huidi. The evolution of leisure: Historical, cutural and philosophicalperspectives[J]. 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2003, 19(1): 55-65.

  [6]HENDERSON K A. The imperative of leisure justice research [J]. Leisure Sciences, 2014, 36(4): 340-348.

  [7]HEMINGWAY J L. Leisure, social capital, and democratic citizenship. [J].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999, 31(2): 150-165.

  [8]XU Yuchen, ZHANG Haizhou, LU Lin. A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leisure research: Statistical analysis based o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Leisure Sciences and Leisure Studies[J]. Tourism Tribune,2019,34(3):134-148.

  [9]李建秋.休闲与娱乐:两种文化形态的联系与差异[J].中华文化论坛,2011(01):159-164.

  [10] 马惠娣,刘耳,西方休闲学研究述评[J],新华文摘,2001,(8).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