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友杂谈

田文林:“巫术经济学”埋下美国衰退隐患

作者:田文林 发布时间:2020-08-01 10:43:52 来源:环球时报 字体:   |    |  

  2020-07-14 02:22:21

  美国国力日衰早已不是秘密。一般认为,2003年伊拉克战争是美国国力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但正所谓“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早在里根政府时期(1980年-1988年),美国就因推行新自由主义埋下了由盛转衰的伏笔。

  表面看,里根时期正是美国历史上的高光时刻。当年里根政府打着“重振国威”口号,对外与苏联强硬对抗,使冷战态势从“苏攻美守”转向“美攻苏守”,后来又因苏联解体成为唯一超级大国。因此不少人对里根政绩评价甚高,甚至将其列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但透过现象看本质,恰恰是在那个“烈火烹油”的繁荣表象之下,美国经济开始由实转虚,日渐走上经济金融化道路,最终使美国“体质”越来越差,最终在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并在应对当前这场新冠疫情时表现糟糕透顶。

  导致这一切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里根政府大力推行的新自由主义政策。里根上台后,抛弃自大萧条时代以来始终奉行的凯恩斯主义,转而奉行以市场化、私有化、去管制化为主要特征的新自由主义政策。这派理论认为,需求的扩大超过实际产量的增长,就会导致通货膨胀,并由此导致生产停滞。从这一理论出发,里根政府的政策目标从“全面就业”转向“抑制通胀”。但这一政策既未真正发展生产力,也未缓解阶级矛盾,反而制造出更多棘手问题。

  首先,“反通胀”政策加速实体经济萎缩。通货膨胀原本就是经济发展的伴生物,适度通胀非但无害,反而有利于经济繁荣。但里根政府从维护大资本利益角度出发,将“防通胀”作为首要目标。而降低通胀,必然要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减少,又导致利率上升;贷款成本上升,又导致企业生存困难,企业为获得更多利润,不得不大量向海外转移中低端产业,利用发展中国家相对低廉的土地和劳动者成本,降低产品成本,由此造成实体经济日趋萎缩。

  与此同时,大量资本涌向利润率更高的金融领域,从事“钱生钱”的金融炒作,由此打开了经济金融化的“潘多拉魔盒”。众所周知,经济金融化是“资本主义进入秋天”的象征。金融资本本身并不创造财富,而只是参与财富的分配,因此金融资本占据经济主导,无疑是生产力倒退的体现。

  从现实看,产业空心化和经济金融化导致美国经济和社会陷入恶性循环:实体产业不足,导致失业问题剧增和中产阶级队伍萎缩,同时政府因税源减少导致财政状况恶化。加上里根大力增加军费开支,导致美国财政赤字居高不下。事实上,正是从里根政府开始,美国由最大债权国转为最大债务国。

  其次,“劫贫济富”政策导致美国贫富分化空前加剧。任何改革都是利益再分配过程,因此必然是个“谁得到什么,如何得到”的问题。里根政府改善供给侧的主要举措,就是通过大幅减税给大资本让利,同时严厉打压工会、抑制工人工资待遇,由此导致大量就业人员无法获得较高薪酬的全职工作。此外,忽视就业问题,还导致失业率居高不下,庞大的失业和半失业人口无形中成为任由资本盘剥的“蓄水池”。可以说,里根政府的社会财富分配政策,实质上是站在大资本一边的“劫贫济富”政策。

  从政策效果看,美国企业大幅减税导致政府财政收入减少,财政赤字日增。而政府解决财政赤字的办法,就是通过变卖国企和公共服务设施释放“红利”。另一种办法就是大幅削弱福利开支,将普惠性福利转向选择性救济。据统计,1980年-1984年,里根政府通过减税和改变预算支出比例,造成低收入人群230亿美元的收入损失,同时为高收入家庭增加了350亿美元收入。

  为了给这种“劫贫济富”的政策辩护,里根政府抛出“涓滴效应”(又称利益均沾论、滴漏理论)的概念。里根政府认为,在经济发展中,政府救济不是救济穷人的最好方法,应该通过经济增长使总财富增加。当社会财富足够丰富,便会使财富自动从富人口袋流向穷人口袋。因此“涓滴经济学”也被称为“里根经济学”。

  然而,“涓滴效应”从来就没发生过。资本谋求剩余价值最大化的本性,最终导致资本家财富积累与劳动者贫困积累的“资本主义绝对规律”,由此造成美国的收入不平等、财富不平等和机会不平等空前加剧。减税和削减社会福利开支,并没有带来预期中的投资增长。美国的大公司借助政府减税增加了利润,却没将增加的利润变成大规模的投资。据统计,1980年-1983年,美国政府通过减税对大公司的补贴增加了41%,但同期私人资本的投资却下降了9%。

  而且,里根政府用于救济穷人的资金,主要是通过加大向收入较高的中产阶级征税所得。公司收入税占政府税收总额的比例,1960年为23.2%,1970年为17.0%,1980年为12.5%,1984年减少至7.8%。相反,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税的比例,1960年为15.9%,1970年为23.0%,1980年为23.0%,1984年为30.5%。最终出现了“1%对99%”的金字塔型社会结构。中产阶级队伍利益受损,导致社会主要矛盾从原来资本家与劳动者阶层的对抗,变成了劳动者阶层内部的对抗,出现了“白人对抗黑人、男人对抗女人、青年对抗老年、中等收入者对抗低收入者”的局面。

  里根政府的这套做法被竞选对手称为“巫术经济学”,这话并不过分。里根政府时期经济政策留下的教训,不仅应当引起当今美国执政精英的反思,也为其他国家提升治理水平提供了镜鉴。(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