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艺纵横

百年巨变的历史省思

作者:朱永刚 发布时间:2018-03-01 10:29:07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字体:   |    |  

 ——读《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

 

  《生死印——1978·安徽凤阳》 张国琳 等作

  从1921年党的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到2017年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之路上已经砥砺奋进了近百年时间。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历经无数急难险关、曲折艰辛,从失败和成功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一次次做出正确抉择,走出了自己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功。如何正确看待和把握党百年奋进的历史进程,理解探索开创中国道路的实践艰辛,关系我们党对自身的认识和把握,关系更好地面向和开创未来。

  著名史学家金冲及的《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用翔实的史料、客观的语言、严谨的逻辑,研究阐释了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若干重要历史关头如何选择自己的道路,以及在实践过程中如何加以丰富、发展或调整的过程,为全党坚定道路自信提供了重要根据和由来。特别是其中蕴涵的历史思维方法和辩证思维方法,为我们考察省思党百年奋进的历史主线、重大转折和基本经验提供了重要思想方法。

  从“历史过程论”视角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巨变

  正如恩格斯指出:“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社会发展是一个有规律可循的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百年奋进的伟大实践也是一个历史进程。如何深透把握这一宏大历史?本书的研究与写作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过程理论”,以“三次历史性巨变”为历史主线清晰再现了这一宏大叙事。

  关于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本书使用了一个画面、一个事件、一个人物将历史的宏大叙事展现在世人面前。一个画面:当20世纪历史翻开第一页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幅画面。即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最后以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而告一段落。国家和民族处在了千钧一发的生死边缘。

  一个事件、一个人物:中国要生存、要独立、要发展,应该怎么办?洋务运动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戊戌变法的“资产阶级改良”、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的各种尝试和努力,都难逃失败的厄运。悲惨的命运迫使中国人最终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为了把中国从危难中拯救出来,孙中山先生最早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1911年他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金冲及先生如此评价:“闸门一经打开,历史进步的洪流便不可阻挡地奔腾向前,中国的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了。”

  尽管没有经历过辛亥革命的人们无法切身体认到它在历史上的巨大进步意义,但是它却是一个崭新的起点,是中国在20世纪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当然辩证地来看,尽管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如此巨大,却并没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改变中国和人民面貌的重任历史性地落到了共产党人的肩上。正因此,可以说共产党人与20世纪中国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紧紧相连。

  关于第二次历史性巨变。本书用“毛泽东思想、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28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改革开放前30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近60年的历史高度凝练在一起,使人们较为直观和深刻地认识到整个中国革命、建设的漫长历程和巨大成就。在作者看来,虽然经历了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但是旧中国贫穷落后和人民悲惨的境遇并没有彻底改变。为解决这一历史性难题,中国共产党人擎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大胆探索,从成功和失败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决心摸索出一条自己的革命道路。为了这条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辛磨难,终于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产生了指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和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确立,以及在其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经过二十多年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战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在中国的统治,在20世纪刚过去一半的时候,建立了新中国。这一历史巨变使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扬眉吐气。自鸦片战争,一百多年来受尽苦难和屈辱的中国人民,从此在全世界面前站起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紧接着在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社会主义制度在落后的东方大国得以建立。这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未来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定基石。

  关于第三次历史性巨变。于本书而言,它无疑与邓小平、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紧紧联系在一起。20世纪的中国尽管已经经历了两次历史性巨变,但是共产党人在探索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道路上走得并不平坦。在探索前进的过程中,虽然取得过巨大成功,但是却经历了严重挫折。因而,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对于已经走过近60年的中国共产党而言依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郑重的态度,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认真纠正新中国成立以来自身所出现的重大失误,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展开了一场盛况空前的新的伟大革命。

  在推进这场新的伟大革命过程中,共产党人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用新的思想和观点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在邓小平看来,“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中华民族满怀信心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大步迈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大大改变了国家的面貌。正是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从“唯物辩证法”视角看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从历史过程论视角考察党的百年巨变,有益于把握党百年奋进的历史主线和发展逻辑。而从唯物辩证法的视角来审视百年巨变的伟大历程,特别是坚持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观察方法,则有助于把握党在生死关头所作出的重大历史抉择。在本书中,作者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抓住并呈现了若干重大历史转折。比如,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大革命。再如,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之初的行动纲领。

  “历史就是历史”,“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正像金冲及看来,能否提出正确的行动纲领至少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思想;二是顺应时代要求,符合世情国情党情;三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应当说,这都是百年巨变的经验总结。不过,综合看,满足上述条件,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没有党的坚强领导,一切都无从谈起。

  正是在此意义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百年大党才始终风华正茂,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才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才始终成为党和人民的坚强领导核心。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