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艺纵横

等待,一首撼动心灵的军旅诗

作者:郑蜀炎 发布时间:2018-02-11 09:23:33 来源:解放军报 字体:   |    |  

 

 

  最撼动心灵的诗,未必是诗人笔下的锦文绣章。

  比如,婚礼上美裳艳妆的新人彼此凝视间,或轻缓或急切、或羞涩或豪爽倾吐而出的那3个字——我愿意,你能说它不是春色入毫楮,描绘幸福、赞美爱情的最美诗句吗?

  爱情是文化,而每一种文化中都存在着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理想。“你侬我侬”谁不愿意,可“相思始知海非深”,如果你必须面对一片现实的大海,在相思相望中等待时,还能够坦然地说出“我愿意”吗?

  “诗与远方”堪称浪漫,可远方的端点必须有人在等待。如果等不来耳鬓厮磨的柴米油盐,如果待不到朝扫夕炊的人间烟火,岂不是“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飞雨更伤春”?

  然而,偏偏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今逢四海为家日”构成了他们的婚约,他们的爱情坐标标定在祖国的万里山河,他们的婚姻定义中清晰地注明了“奉献”二字。看似一个悖论,却是一种责任;明知是在牺牲,选择却是那么坦然。无论有多少浮躁被认可,多少感知被掩盖,多少情怀被忘却,等待却始终是他们所遵循的使命逻辑,因为祖国的改革发展不能等待,人民的幸福向往不能等待。

  是的,我说的是专属于军人的爱与等待。

  云南边防某连有一片“蜜月桔”——连队副指导员回家结婚,为了赶上栽种节气,蜜月没过完就背着200棵家乡的金桔树苗赶回连队。他与新婚妻子相约,等到桔子成熟时接她来探亲。可快要等到这一天时,这位副指导员却在保卫边疆的战斗中牺牲了。妻子赶来,只有刚刚成熟的金桔在风雨潇潇中等待。

  我不知道桔子留给这位军嫂什么样的滋味,但我总觉得,余光中那首关于等待的诗是为她而写:“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每朵莲都像你。尤其隔着这样的黄昏,隔着这样的细雨。等你在时间外,在时间内。等你在永恒,在刹那。”

  等待不是忘却而是将思念强压心头。一个“念”字,总是让我们被那一幕幕场景打湿眼眶——风浪中,靠不了岸的船与人焦灼的等待;冰峰间,漫漫大雪封山期苦涩的等待……尽管祖国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已经使山河变通途、天涯不遥远,但是,军人的特殊使命、战争的防务需求、疆域的广阔辽远,让等待成为军人家庭永远的“标配”。

  启动让欢聚和团圆进入等待模式的“密码”,是“军令如山”。这军令,有时是上级下达的,有时却发自内心。当一次又一次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袭来时,有多少家在灾区的官兵,匆匆安顿一下本身也是灾民的亲人,就转身投入救灾队伍;又有多少走在探亲路上的官兵,在一声“当兵的,站出来”的召唤下,主动组成临时战斗集体。就在目送那些身着便装的官兵从车站“军人优先”通道登车时,我懂得了“优先”的真正含义……

  曾看到过这样一幅宣传画:一位妇女肩上扛着弹药箱,怀里用布兜着熟睡的孩子,画的题目让我怦然心动——“肩扛祖国怀抱家”。与那些牺牲和热血相比,这些可能只是有关军人家庭“犹春于绿,俯拾即是;如月之曙,淡不可收”的平凡叙事。但是,这种等待不仅仅是一份等候和期待,更是一种担当和情怀。

  “胸中自有青山在,何必随人看桃花?”把等待作为一种责任,它就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体验。

  又是一年春来到,在万家团圆的欢聚中,等待是军人和军属们永远不可替代的光荣与存在,是他们深情写就、撼动心灵的军旅诗。诗中,他们用坚守毫不犹豫地告诉祖国:我愿意——等待!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