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艺纵横

永远的红色记忆

作者:胡世英 发布时间:2017-12-12 20:34:57 来源:中国文化报 字体:   |    |  

  走进这片热土,听到最多的就是那些有血性的抗日勇士们舍生忘死、驱倭逐寇、浴血奋战的故事,看到最多的就是那些遍布四方的抗联遗迹与英雄们的纪念碑和塑像,感受最深的是流淌在这片土地上的有着炽热温度的红色旅游文化。这些动人的红色记忆,聚焦着人们的目光,灼热着人们的心胸,感染着人们的心灵,让人们在耳濡目染中铭记了那段不同寻常的抗联史话和故事。

  这是位于三江平原西部和松花江、汤旺河下游的汤原县,它因汤旺河的冲积平原而得名。汤原县现在面积虽然不大,但历史上却不小,有“地大于一府,可设十县”一说,几乎涵盖了整个汤旺河的流域。当年的抗日烽火最早点燃了这片大地,使它成为有名的东北抗日的一片热土。走近它就会发现,这片土地上有着厚重的红色积淀,到处都飘扬着红色的记忆,传颂着英勇抗日的动人史话,它是孕育下江(松花江下游)一个最早的红色革命摇篮,是久负盛名的革命老区。

  历史永远忘不了这一页。十九世纪的二十年代,一个孕育革命的新时代。一九二七年夏季,梧桐河畔燃起了革命的火种,几名共产党员以救国为己任开始了反日的革命宣传。不久,上级党组织又派来了崔庸健同志,发展党员,建立支部,成立县委,培养武装斗争骨干,开展减租减息斗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胜利。这期间,在这片热土上,党支部由最初的一个迅速发展到了十六个,革命火种不断向三江平原蔓延,汤原已然成了下江的革命发祥地。

  说起这段革命斗争史,汤原人最为自豪,因为这里有很多让他们称道的第一,即:下江的第一批党员最早在这里发展,下江的第一个党小组、党支部、县委、中心县委、区域特委以及北满临时省委也都诞生在这里;下江的第一个工会、农民协会、妇女协会、抗日救国同盟会和共青团、儿童团等组织也都最早在这里成立;下江的第一个革命武装也是最早建立在这里;并且在游击大队基础上组建了第一支有血性的义勇军,由此建立了下江一带第一个有影响的革命根据地。这些“第一”,不仅印证了汤原是下江革命的发祥地,也印证了汤原是下江革命的重要核心区。那时的红色汤原犹如一颗怦然跳动的心脏,整个下江一带的革命斗争都随着它而律动。没有汤原的革命孕育和启动,难以形成后来下江抗联的壮大和整个抗日活动的纵深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汤原在东北革命斗争中举足轻重,其地位与影响不可低估。

  在这片热土上,人们眼前浮现最多的是红色的记忆。“九一八”事变后,一九三二年十月,一支由四十余名党团员组成的被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三军汤原反日游击队的武装,在城北半截河村应运而生,他们就是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的前身。尽管饱经磨难、屡遭挫折,但他们的革命信仰从未改变,抗日救国的忠魂从未消散,而且愈挫愈勇、屡建战功,几经改编而不断壮大,兵力最多时曾达四千五百余人。他们转战于大小兴安岭、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呼伦贝尔草原之间,成了威震一方的抗联铁军,被誉为驰骋沙场的一支抗日劲旅。夏云阶、李兆麟、冯仲云、戴洪斌、冯治纲等同志都曾担任过六军的主要将领,赵尚志率领三军会师汤原时,还为他们扩编整编给予过有力支持和帮助。

  在这红色记忆中,人们永远不能忘怀的是那些有着钢筋铁骨、意志如磐、英勇无畏的抗日志士,他们的英名一一被镌刻在历史的丰碑和史册上。这些英雄志士中,既有数位东北党组织和抗联的核心人物,也有数十位抗联将领和师团级的指挥员,还有上千名革命烈士血洒在汤原,赵尚志、夏云阶、张传福、高庆云等抗联将领都在这片热土上英勇献身。据说,当年有七千汤原儿女参加了抗日武装,书写了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的英雄篇章,抗日联军的大多数部队都曾转战在这片热土,所以,人们称汤原是东北抗日联军及抗日志士的最大聚集地。

  如今,在这片土地上有迹可寻的抗联遗址就达五十多处,集中分布在梧桐河、阿陵达河、格节河、亮子河、黑金河、汤旺河和石场沟、黄皮沟、西北沟、四块石一带,其中尤以大亮子河的抗联密营为最。踏入这片深山老林,一组栩栩如生的抗联将领群雕便映入眼帘,他们有姓有名,为人熟知,令人景仰。再往里面走入山林之中,仿照当年的样子陈列着抗日联军的营地:木头架起的一个个小营房,虽然分散、极为简陋,但弥漫着一股峥嵘岁月的气息。远处的水井依在,却已早枯。一排板房里的满墙壁展览,深深触动着人们的心弦。有些是当年的真实遗迹,有些是后来根据追忆形成的一些情景,透过这些文字、图片,能想象出当年那艰苦卓绝的抗战场面。

  其中有英勇悲壮的“十二烈士”慷慨就义的遗址。遗址是一口立着英雄纪念碑的枯井,让人肃然起敬!一九三三年八月,汤原中心县委组织的反日义勇军进攻县城,惊动了日伪当局,遭到了日伪军的大肆反扑和搜捕。在叛徒的告密下,原中心县委书记裴治云、县委组织部长崔圭复、县委妇女部长金成刚,以及其他党团员群众十二人不幸被捕。敌人用尽酷刑也没能使他们开口,残忍的日寇无计可施,最后将他们全部推入院内枯井中活埋。十二位烈士用他们的坚贞和牺牲,保护了山里大批隐蔽的同志。后来这批同志跃出山洞重整旗鼓,再次组建了反日游击队,对日寇进行了沉重的打击!他们不断发展壮大,最后改编为抗联第六军,成了北满抗日武装的中心力量。像这样的红色记忆,在汤原的红色旅游文化中比比皆是。我们一定不忘初心,以此铸魂,教育和告诉后人在强县富民的征途上,实现新的崛起和腾飞。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