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艺纵横

北京东城年内腾退修缮11处文物 多处沦为大杂院

作者:记者 发布时间:2017-06-09 15:04:54 来源:北京晨报 字体:   |    |  

 点击进入下一页

  曾经为进京考学、经商、会友的同乡提供服务的各地会馆,一度担任着“驻京办”的角色。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繁盛一时的会馆逐渐没落,很多都成了拥挤破旧的大杂院。昨天,北京晨报记者从东城区召开的名城委全会上了解到,今年年底前,包括安乐禅林、江西丰城会馆、湖南辰沅会馆、江西新建会馆、福建汀州会馆南馆等在内的11处文物有望腾退完毕。“十三五”期间,东城区将推进47处文物腾退工作,所有会馆建筑拟全部腾退修缮。

  200多处文物被不合理占用

  由于文物腾退涉及面广、持续时间长、推进难度大,东城区这次特别成立了文物腾退工作领导小组,由区长李先忠兼任组长。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研究制定文物腾退的政策和工作方案,制定文物腾退的年度及中长期计划,协调落实资金和房源,审议具体文物腾退方案,协调调度文物腾退工作等。

  东城区住建委历史名城保护科科长余金卫告诉记者,东城区一共有不可移动文物356处,是北京所有城区里最密集的。由于历史原因,很多文物一直都被不合理占用,有些已经沦为了居民大杂院,住户在里面私搭乱建,破坏了建筑原有的格局,有些则被单位占用。同时,因为年代久远,很多文物建筑都存在安全隐患。据统计,356处文物里,被不合理占用的有200多处。

  据介绍,根据《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复兴行动计划》,十三五期间,东城区将以改善民生、消除安全隐患为目标,以区属直管公房为突破口,推进47处文物腾退,实现会馆建筑全部腾退修缮,使全区文物保护状况得到明显提升。

  年底前拟再腾退7处会馆

  余金卫说,东城区一共有37个会馆,目前已经腾退完成13个。例如位于前门地区的临汾会馆,经过腾退,目前已经基本修缮完成。将来,临汾会馆将变身为公益性博物馆,专门用于展示会馆的历史文化。根据《东城区2017年文物腾退工作任务》,今年有望腾退11处文物,其中包括安乐禅林、江西丰城会馆、湖南辰沅会馆、江西新建会馆、福建汀州会馆南馆等,其中有7处是会馆。

  余金卫介绍,大概在2000年,随前门东片地区的改造腾退,就已经启动了对这些会馆的腾退工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7处会馆建筑中还都有居民居住。例如7处会馆中面积最大的丰城会馆,总面积达900多平方米,目前还有8户居民居住其中。

  记者了解到,今年有望腾退的11处文物中目前都住着居民,涉及百余户,未来将采用市场评估和对接安置房源的方式进行腾退。

  9处文物今年修缮

  此外,今年东城区还将启动袁崇焕祠墓、中法大学旧址等9处文物修缮,研究启动法国兵营旧址、太庙、皇史宬文物腾退。

  东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东城区名城保护工作将构建“一轴、六片、三网、多点”保护格局,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修补和恢复旧城历史风貌,推进重点文物的腾退修缮,全面启动六片精华区建设,继续推动前门东区、南锣四条胡同、东四三至八条、新隆福(张自忠路南)修缮整治等项目,研究雍和宫-国子监、东四南历史文化精华区的实施路径,实施渐进式有机更新。

  以中轴线申遗为契机,大力推进周边项目和环境整治,着力重塑传统中轴线壮美秩序。完成天坛周边简易楼、南中轴路项目收尾工作,并实施周边绿化工程;开展故宫周边环境整治,对周边7条主要大街开展整治。完成前门东区三里河周边、草厂区域整治提升。

  继续挖掘内涵,传承历史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核心技艺的保护;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扶持计划,鼓励并培养一批文化技艺传承人;开展居民口述史及历史街区文化故事整理工作,讲述老百姓自己的东城故事。

  ■现场探访

  会馆聚集地期待露真容

  昨天,北京晨报记者来到前门地区的长巷头条,这里最近热闹起来,因为紧挨着刚刚亮相的三里河水系。而不为人所知的是,长巷头条曾经是大批会馆的聚集地,会馆的“密度”之大,甚至到了“门对门”的程度。

  根据资料,长巷头条35号是江西新建会馆,长巷头条53号为江西丰城会馆,长巷头条62号为福建汀州会馆南馆。但因为前门东区目前正在修缮整治,很多院落原有的门牌号已经不见,几乎无法寻找这些会馆的旧址。一位住在附近的居民老季告诉记者,50年前自己就在这里出生。“这儿的哪个院里不得住着十几户,甚至几十户人啊!”他说,“这儿是丰城会馆,对面62号是福建汀州会馆,前面那个大院也是个会馆,具体是什么我记不清了。”

  在老季的指引下,记者终于找到了长巷头条53号,也就是今年有望腾退完毕的11处文物之一——江西丰城会馆的旧址。会馆的大门和部分外墙正在整修,记者从外墙的缺口处进去,才能见到这座占地900平方米的会馆的真容。部分居民已经搬走,工人正在对腾空的房屋进行修缮,墙壁、屋顶的灰瓦已经重新安装铺就,只不过木质门窗还没有重新油漆(如图)。

  一边是正在进行的施工,另一边则还是柴米油盐的烟火气。记者沿着坑洼不平的院落道路继续向前,道路两边堆积着各种拆下来的木料、砖头和杂物,原本院中的大树已经参天,一畦瓜藤竟然盘着大树爬到了十几米的高处。可能是瓜藤原有的主人已经搬走,瓜熟蒂落后落在院中没人捡拾而干瘪在地上。

  大树下,完全是老北京旧城区大杂院:原本的房屋经过一次次的加盖,已经把道路挤占得只容一人通过。很多房屋的窗户和门框的红漆早已褪色,变得斑驳,有的住户虽然更换了铝合金门,但白色的门安装在已经全是裂痕的洋灰墙面上更显得不协调。

  到了中午,一户居民开始做饭,因为自建的小厨房过于低矮,阳光照不进屋里,只有把门敞开才能借到亮光。厨房的墙壁上糊满了发黄的报纸,屋里的地面即使在晴天,也是一大片一大片的潮湿痕迹。因为各种私搭乱建的房屋,院中已经完全没有格局可言,甚至还建了“院中院”“门中门”,弯弯曲曲犹如地上的蚁穴。

  北京晨报记者 王萍/文 李木易/摄

  年内有望腾退的部分文物档案

  福建汀州会馆

  位于长巷头条胡同62号,长巷二条43号。始建于明代,具体年代无考,现存为清式建筑。坐北朝南,东西两套院子,原布局为四合式,房屋均硬山合瓦,正房为三开间硬山合瓦式北房,前有吞廊。上部天花做成各种形式的“轩”。挑尖随梁是双象耳蜀柱,梁头有天马、神牛等多种雕饰。汀州会馆分南馆及北馆,北馆在长巷二条路北,与南馆相对。

  湖南辰沅会馆

  位于草厂八条胡同27号。始建于清代,具体年代无考,现存为清式建筑。坐西朝东,大门一间,门两侧有倒座房各三间,前院正房七间,五架梁前后廊。前院还有南北厢房各一间。正房两侧有穿堂门通往后院。后院有正房五间已翻建,另有北配房二间,院内房舍均为硬山合瓦。原前院明间墙上有石刻四方,现抹砌墙内有重建京师辰沅会馆记(民国八年五月立),重修辰沅会馆记(清咸丰七年)等。

  安徽泾县会馆

  位于长巷头条胡同60号。始建年代无考,现存为清式建筑。坐东北朝西南,前后有四排房屋,硬山合瓦。大门居中两侧有倒座房三间,其后有厢房西二间、东三间,之后有三排排房,最后一排为九间。

  安徽芜湖会馆

  位于长巷五条7号。始建于明代,具体年代无考,现存为清式建筑。坐西朝东,中为大门,硬山合瓦清水脊五架梁。前后两进院落,硬山合瓦,现存穿堂门洞及北房八间,为原前后院配房。

  湖南长沙会馆

  位于草厂十条19号。现存为清式建筑,始建年代无考。坐西朝东,大门一间,硬山合瓦清水脊,五架梁。大门内两侧有倒座房五间,北侧四间,南侧一间。院内北房两排各五间,两排北房之间,有东西房各二间,所有房屋均硬山合瓦。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