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时事评析 > 舆论热点

忽悠民工“网贷升舱”的广告,邪恶在哪里?

作者:子午 发布时间:2020-12-17 10:16:00 来源:子夜呐喊 字体:   |    |  

  近日,某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两则广告短视频在网络上广泛流传:

  其中一则视频中,一身着迷彩服(指代农民工身份)的中年男子带母亲坐飞机,因为母亲恶心想吐,请求空姐开窗或换座位,引发周围人的鄙夷和嘲讽。空姐询问男子是否需要花1290元升舱,男子掏出手机,微信零钱里却只有五十多元;在男子难堪之际,身后一名成功人士拔刀相助,称升舱的钱由他来出。狗血的是,他接过农民工的手机,进行了一系列操作,给农民工开通了15万元的网贷,还告知:“随用随取,别被那些没有礼貌的人笑话了”。

  而在另一则视频中,外卖小哥路边搭救董事长耽误了送外卖,董事长的漂亮女秘书来了,董事长叫住了外卖小哥要报答他。女秘书的胸部还打上了马赛克,看到这里你以为这是要送“老婆”的节奏吗?你想多了,董事长竟然抢过外卖小哥的手机,给他开通了15万额度的网贷……

  两则广告看似正能量满满,实则槽点多多。最终,这两则视频“成功”引发网络的巨大争议。

  昨天下午,该互联网金融公司通过官方微博发了一份致歉信:

  相比另一金融巨头“施工队长用花呗借钱给女儿过生日”的视频广告,上述广告尤其是第一条广告的邪恶与恶臭,完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金条”广告的第一重邪恶就是涉嫌有针对性的诈骗。

  经过广大有良知的自媒体对吃相难看的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揭露,普通老百姓即便不了解“网贷”里面的道道,也对“网贷”有了一个大概的认知——就像毒品一样碰不得。

  两则广告里,两名成功人士都宣称“J东金条”万元每日利息最低1.9元。第一则广告里,“农民工”也说了句“这是网贷,我怕……”事实也正是如“农民工”的“我怕”,哪怕你说得天花乱坠——“还没一瓶矿泉水贵”,“金条”的实际年化利率都在百分之十几,最高的百分之三十多,远超信用卡利息,这实质上就已经等同于高利贷了。

  “还没一瓶矿泉水贵”或许不能再忽悠那些充分了解“网贷”本质的群体,但对于获取信息不畅以及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中下层群体仍然极具诱惑力。就像一位网友嘲讽的,“董事长嘿嘿一笑,南京法官都教过了,遇事不要扶,就这么傻的小伙不骗他去贷我公司的网贷太可惜了!”

  拍这种看似“土掉渣”的广告,其实就是为了那些筛选不明事理、不顾后果的用户。这样的筛选具有双重含义,一是这个群体还愿意上钩;二是相比那些能够在免息时间内还款的阶层,这个目标群体的偿付能力有限,只有当他们违约然后利滚利,网贷公司才能赚取暴利。

  “金条”广告的第二重邪恶就是鼓吹消费主义,诱导透支消费。

  在忽悠农民工网贷升舱的广告中,“母亲”头晕、恶心有很多种处理办法,诸如空乘提供药物或进行简单的护理,空姐却提出一个需要花很多钱的升舱服务。

  广告视频刻意杜撰了“农民工”的无知,以及周围乘客的冷血以及对比自己社会阶层更低的群体的嘲讽。而要消除这种社会评价体系带来的歧视,视频给出的路子就是升舱。事实上,1290元顶多也就能从经济舱升到商务舱,无非是座位宽敞一点,想换到能躺下的头等舱,这点钱还不够。

  显然,升舱所带来的首要“收益”,并不是改善“母亲”恶心的状况,而是“让那些嘲笑自己穷的人闭嘴”,这才是这则视频真正想要传递的价值观,但无疑也是戳中了很多底层民众的痛点。

  前些年大学校园那些深陷“裸贷”困扰的学生,大多并不是借钱用来满足最基本的生活开支,而是用于奢侈消费,例如买iPhone,又或是出去跟同学聚餐、KTV、旅游。千元机不是不能满足学生的日常使用需求,但在很多学生的观念里,用iPhone才有“面子”,才能在同学面前抬起头。

  但这并不完全是这些学生自己的错。四十年前“贫穷可耻、致富光荣”、“笑贫不笑娼”的观念便开始向大众灌输,并逐渐深入人心,到年轻一代身上体现得就越发明显;而五颜六色的广告从各个角度轮番轰炸,不断激起人们的物质欲望,去购买那些自己并不急迫需要的商品……在这种大氛围和社会评价体系之下,一个人要想安守清贫是十分困难的。

  对于资本体系而言,维持一个人的最基本消费需求并没多少利益可图,但奢侈消费是无止境的。笔者老家农村现在几乎半数以上家庭都买车了,其实他们常年在外打工,基本上也就过年回来开一下,使用频率很低,但没车就意味着没面子,买车还要10万元以上的,很多人都是贷款或借钱买车……

  这才是金融资本鼓吹“消费主义”、诱骗底层网贷的日常操作模式,那就是诱导社会底层透支未来去高消费。真要是到了大部分民众要靠“网贷”度日那一步,社会也该到“沸点”了。

  “金条”广告的第三重邪恶就是挑战公序良俗,涉嫌寻衅滋事。

  发行广告的金融公司的致歉信声称,“该短视频传播系团队管理不善、审查不严”,意思就是说广告团队工作失误、“不懂事”。恐怕这不是“失误”,而是有意为之吧?

  这两则广告为什么能激起网友的强烈反弹,因为它已经像花呗广告那样套上“人情味”的外壳,打擦边强,而是整个的广告设计都是在“反常识”、“反常理”。例如,现在的“农民工”就是再“无知”,上了飞机之后能不知道“飞机不能开窗”?社会阶层高高在上“董事长”被外卖小哥救了,还导致外卖小哥可能被差评,不说一定要物质感谢,至少你得帮人家跟平台解释一下,最起码口头上说声谢谢吧,哪有拉着人家用网贷的?

  而事实上,像这样的资本巨头,广告团队聘请的都是经验丰富的高学历知识精英。普通人都能一眼看穿的事,这样的精英不可能不知道。

  之所以还要这样干,一是前面说的“用户筛选”、“直钩钓鱼”;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正因为严重“反常识”、“反常理”,很容易让这样的广告通过引起巨大的争议,迅速走红。

  在流量经济时代,这样的套路十分拙劣却百试不爽,例如前不久笔者评论丁真上热搜现象,也提到了故意曝光“丁真旧照”引发热议,又如某某网红直播事故“不小心”露点,又如某某明星曝出轨丑闻,其实,这样的“丑化”和“自黑”都是为了“引流”、制造热度。

  某互联网金融巨头的广告事件敢说不是有意而为之吗?正式这样的强烈而广泛的争议,让某“金条”吸引了足够的关注,但人家就是很嚣张,“你明知我在露生殖器,你又能奈我何?”

  资本巨头挑战公序良俗的肆意妄为,已经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了,这是犯罪、得管!这是病,得治!再不治就病入膏肓了!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