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东方文化复兴

二十世纪左翼文学与社会主义文学经典(十二)

作者:作者:新世纪评论 发布时间:2017-05-25 13:03:16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de97e19c689906319d43d8b0ef4b0ba4.jpg

        新世纪评论:
“社会主义文学”又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一般指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以前的文学创作,秉持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注重文艺大众化,强调文艺的人民性,主张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在艺术上遵循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产生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作家和作品;其中又分为“十七年文学”和“xx文学”。如同对左翼文学那样,文学史家对“十七年文学”也经历了一个从贬斥到肯定和基本肯定的过程,由于政治的原因,对“xx文学”则始终持否定和贬斥的态度。

  作为曾经对20世纪中国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两种文艺思潮,左翼文学与社会主义文学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自不待言。随着资本主义全球化暴露出其难以克服的内在矛盾,作为资本主义价值体系支配下的文学艺术,在价值空心化和商业化的文化工业齿轮下,也越来越丧失了文艺应有的精神品格和批判力量。在此背景下,左翼文学与社会主义文学如何避免业已成为主流的资产阶级文学体系屏蔽,不断被边缘化和“博物馆化”,从而唤醒人民批判现实黑暗、反抗剥削压迫,追求平等公正,重新激活文学中消失已久的理想主义精神,便成为了一种“当务之急”。

  有鉴于此,我们拟编选《二十世纪左翼文学与社会主义文学经典》一书,对这两种重要文艺思潮中的经典作家和作品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梳理。全书分上下册,将由出版社正式出版,并授权硬壳笔记本和新世纪评论公众号陆续推送,以飨读者考。

9d37c59164381c8c8de2208717a34822.jpg

        萧军:现代小说家。原名刘鸿霖,辽宁义县人。1907年7月3 日生。笔名除萧军外,尚有三郎、田军等。在从事文学活动前,曾在吉林军阀部队当兵,后又考入东北陆军讲武堂“宪兵教练处”学习,并任教,广泛接触了社会人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到哈尔滨,以“三郎”笔名在各报投稿,开始文学生涯。1933年与萧红共同自费出版小说散文集《跋涉》。1934年夏,秘密逃出日本侵略者统治下的东北,任《青岛晨报》副刊编辑,后转赴上海,受到鲁迅的教诲和帮助。1935年8月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出版,小说描写战斗在东北的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的活动,在文学领域较早地突出表现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主题,因而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并成为他的代表作。1936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江上》、《羊》,塑造了东北下层人民质朴而坚韧的灵魂,初步形成雄浑、深沉的艺术风格。1936至1955年创作长篇小说《过去的年代》(1936年曾以《第三代》为名出版一、二部),展现了辛亥革命后东北人民由农村自发反抗到城市有组织斗争的历史道路,以题材的独特性、浓郁的地方色彩、生活画面的广阔、人物性格刻画的历史深度,显示了作者的艺术功力。
1938年,萧军由山西到延安,即随“西北战地服务团”去西安。后转四川,1940年再由重庆至延安,任延安鲁迅研究会主任干事、鲁迅艺术文学院教员等,并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抗战胜利后,由张家口赴东北。1947年在哈尔滨创办鲁迅文化出版社,创刊《文化报》并任主编。1948年冬,深入煤矿工人生活,创作长篇小说《五月的矿山》,热情歌颂了在人民解放的新的历史时代,东北工人中新的英雄性格的形成。1951年到北京从事文物研究和戏曲研究工作。通俗历史小说《吴越春秋史话》以及《萧军近作》等作品出版。

2b5e1cca6a924b615ffd37a7a805de58.jpg

萧军、萧红(中)与许广平(左1)在鲁迅墓前

火中诞生的中国小说



        这是埃德加·斯诺为小说《八月的乡村》写的书评。《八月的乡村》作者田军(萧军),313页。纽约斯密斯和达雷尔书屋(New York: Smith &Durrell)出版,每册2.50美元。

02a41ea368d9407faf39fbf1397690ba.jpg


这本杰出的描述战时中国的小说,作者是一位中国人,并被一位美国学者以优美的英文翻译而成。但是,这位译者并未透露姓名,因为他目前正被拘禁在日本侵占的某个城市的集中营里。这部小说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那些勇敢无畏、奋力抵抗侵略者的伟大勇士们,并且能够让我们对他们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田军的写作手法如同其他西方作家一样。埃德加·斯诺先生在为这部小说撰写的序言中告诉我们,当本书作者在学校里接受中国传统文学熏陶的时候,他就很崇拜西方的作家,如歌德、契诃夫、高尔基和绥拉菲摩维支,他的写作风格深受这些欧洲作家的影响。这本白话小说《八月的乡村》是第一部被翻译成英文的中国现代小说。
一些关于作者本人的事实令人关注。田军于1908年出生在偏远的满洲乡村一个农民家庭。在日本侵略东三省的“九一八事变”之后,1931年,已经当过6年兵的他加入了抗日义勇军,不久后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
尽管他诚恳地表示,他的文学作品唯一的“目的”是“帮助解放那些在不幸中气馁的人们”,但是他的小说中却很少看到这种所谓的口号。诚然,他书中的游击队长用保家卫国的正义言辞激励他的整支队伍去和敌人血战到底;但是,这很自然地融入了整部小说的故事线,并且是战争小说不可避免的元素。
《八月的乡村》是一个简单的老百姓的故事,几乎没有任何设计的情节。它以记叙文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平铺直述,讲述着谦卑的中国农民们为了救国,也为了自身灵魂的尊严和解放,摇身一变成为战士的故事。作品以它自身的魅力,或可堪称为一部史诗。不难想象,自从它在1935年出版以后,不仅成为中国新文学运动开始以来唯一一部深受广大劳动阶层追捧的作品,斯诺先生是这样向我们保证的,而且像《汤姆叔叔的小屋》一样,与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图景相辉映,激起了巨大的政治影响。
书中描述了中国人民在敌人无情残酷侵略下的生活情景,笔触充满了理解与同情。在灾难中,普通农民展现出的正直品格令人动容,令人敬佩。即使在对人性弱点的揭露上,小说也保存着一种容忍和体谅。例如一位名叫“唐老疙瘩(BoilTang)”的义勇军战士,当他看到日军对李七嫂和她的孩子施行暴行的时候,即使心如刀割,但也准备放弃他发誓要完成的守护家乡的任务,放弃那片土地上他应保护的彼此相爱的可怜女人。还有安娜,一个韩国女孩,牢记着同样的敌人对她祖国造成的伤害,毅然加入游击队。在她不为伤员包扎的时候,她就为游击队长做一些文书工作。在很短一段时间里,她忘记了自己的职责而爱上一位勇敢的战士萧明,但是,她很快又重拾战斗的决心,直到胜利或死亡来决定她是否将为自己选择的男人奉献余生。在这支小小的队伍里,她被尊敬,同时也出现在缺少和渴望女性柔情的男人们的低俗笑话里。对于她的爱人萧明,他对自己未能遵守自己战士的誓言而心碎而自责。他“从未想过爱情可以如此深切地刺穿一个人的意志力。要如何解释它,安娜?在旧书里这种折磨从未被提起,在我读过的所有故事里,也没有爱情可以如此直接地横挡在一个人应该去的路上,这条艰难的责任之路。”
但是,一位不得不离开自己田地的普普通通的士兵,给读者们最完整全面地展现了人们最寻常的渴望,也就是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对在谦卑而平凡的生活中寻找目标的渴望。就是这位善良的人,才是这部小说里真正的英雄。一位名叫“小红脸”的战士钟爱着他的烟袋,他无疑说出了所有人的心声,他一次又一次疑问道:“将来会有一天我可以自由地种田么?什么时候我才可以一边手握着犁把,一边嘴里叼着烟袋?一个老婆……孩子们……人见人爱的小王八蛋们……老婆也是美美的……让我感到暖和舒服!每当我想要吃什么小玩意儿,我只要告诉我老婆,然后我就有的吃啦。”

554828a056ad00bda4b8791d8d2a0154.jpg


这就是日本人在与之战斗的中国男人。从他所说的话听来,他是一个日本人难以打败的男人。书中有柔软的温情,也有悲怆的哀婉;有幽默诙谐,还有田军的拉伯雷式的旁白;在这一切之上,闪耀着男人们和女人们不可消磨的勇气,即使他们知道,他们必须以自己基本的人性之名而冷酷无情地血战到底,他们仍然保留着人性的光辉。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