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东方文化复兴

乌拉诺斯:亲历者谈毛泽东时代的新疆

作者:乌拉诺斯 发布时间:2019-01-31 08:38:55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3fec5725608209927aa349b24234abc8.jpg

c1e5826d3d8be12ec0c8ef5c0f56351f.jpg

 新疆画报1966年第2期 新疆民兵

        【摘要】从我到新疆到毛主席去世,整个新疆是平安无事的。因为当时我们充分相信依靠发动群众,关心边疆群众的生活,也充分发挥了生产建设兵团的作用。历史经验证明,我们需要采取各种措施使少数民族和汉民族不断地接近,同时培养一批懂得马列主义、彻底反对民族分裂的少数民族干部

亲历者谈毛泽东时代的新疆

乌拉诺斯   

(图片来源:网络)

        1970年7月,我被分配到新疆工作。母亲不在了,所以没有像多数同学一样,先回家探亲再报到,而是直接就去了乌鲁木齐。那时候学生分配工作以后有派遣费可以领取的,主要就是交通费住宿费等,也就是说已经享受正式国家干部的待遇,坐火车可以坐卧铺了。
到了乌鲁木齐,一下火车就有了一种到了异国他乡的感觉,大街上喇叭广播的是听不懂维语,满眼都是穿着五颜六色戴着头巾少数民族妇女,还有处处的瓜果飘香。我们一起去同学十分亢奋,在乌鲁木齐呆了三天时间,天天在街上,把乌鲁木齐大街小巷逛了遍,少数民族同胞都十分友好,没有碰到令人不快的事情。
分配到新疆的大学生要到部队农场劳动锻炼二年。新疆地广人少,驻疆部队的副食品大部分依靠自己生产,所以基本上每个团都有农场。等到人数够了,我们就坐上部队的汽车出发了。一大早上车,行程三百五十多公里,到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才到了当时我军陆八师步兵二十二团在乌苏县一个叫古尔图农场。
到了新疆才知道祖国疆土辽阔;到了新疆才知道什么是荒凉。
我们来锻炼的学生编成一个连,排行第十就叫二十二团十连。以我们学校的学生为主,因为我们学校位处西北,我们这两届毕业生和以往的分配不一样,多数分配在西北,分配到新疆的学生不少。另外还有新疆艺术学校的部分学生。班长付班长由学生担任,排长副排长,连长副连长以及指导员副指导员,还有卫生员通讯员均是团部派来的。农场比较大,有专门的机构。除了在乌苏境内有很多土地外,在博乐州精河县内还有一千多亩地。我们班十多个人在连副指导员和副排长的带领下就去那里负责播种管理那些土地。土地位于叫大河沿的一个镇上,过去在那里驻有一个营的部队,后来撤走了,营房就一直空着,我们就住在那里。
新疆种地的方法和内地完全不一样,粗放型的。小麦由播种机播种下去,主要管理就是浇水。它那里地不像内地,平平整整,而是高低不平,所以浇水很困难,水总是往低的地方流,放了半天水,浇不了什么地。而且,当地使用的一种叫砍土馒的工具,我们根本不会用。副排长就带我们去参观学习当地维吾尔农民怎么浇水的。只看见水在他们的砍土镘下非常听话,指到那里水就流到那里。当然,这农活不是马上能熟练掌握的。后来,当地的生产队长提出,说他们想试种水稻,他们插秧技术不行,问我们有没有会插秧的同志。我们很多人都是来自南方农村,插秧一点问题没有。于是副排长和那位维吾尔族队长商定,他们派二位维吾尔族农民来做我们的浇水顾问,我们去二位会插秧的同志去当他们的顾问。我和来自镇江的一位同学被派往生产队做顾问。
我们和生产队的社员同吃同劳动,不过晚上还是回营房住。那个生产队全部都是维吾尔族。早上一早出去劳动,中午就在田头吃饭,一般都是羊肉面条,加一些洋葱,因为在野外做面条比较方便。吃完中午饭稍微休息就开始政治学习。他们都是用维吾尔语说的,我们一句也听不懂。队里有一位初中毕业生,会讲汉话,他很愿意和我们交流,于是他就当起了我们的翻译。他说这是在批判一个“东突”分子,他从博乐州的一家印刷厂下放下来的。社员们都在发言,批判他分裂祖国的言行。这时我们明白,为什么在乌鲁木齐街头,没有警察武警巡逻,却显得那么宁静和谐的原因。只有发动人民群众才是反对民族分裂和民族分裂分子最有效的途径。武力不可能保证长治久安。你看,这么偏僻地方,最基层的群众都发动起来了,新疆能不平安吗?
我们在大河沿一直待到秋收结束,有七八个月吧。蔬菜自己种,荤菜就得买。星期天就下乡买鸡蛋和鸡,改善伙食。维吾尔农民养鸡但是不怎么吃鸡和鸡蛋。我们就学了一句维吾尔语:“土红巴妈约克?(有鸡蛋卖吗?)。我们甚至到过很远很远汉族人从没有到过的偏僻居民点,从来没有出过什么事。副指导员和副排长也不觉得会出什么事。如果是现在,我想我们根本不敢到那么偏僻的地方。
1972年我被分配到新疆地震部门工作,和我们一起分配来的还有新疆大学和新疆工学院毕业的不少维吾尔族学生,虽然素不相识,因为没有了语言障碍(他们都会说汉语),大家相处得非常融洽。
地震工作需要常常跑野外,兴建新的地震观测站、地震震后考察,地震前兆异常落实等等都需要到野外去。那时我既年轻有没有什么家庭负担,所以一有什么野外任务,首当其冲。由于新疆地域辽阔交通又不方便,所以出去都是单位派车,一般都是南京产的嘎斯车。新疆真是大啊,有时跑几百公里都看不到人,因此吃和喝就成了大问题。所以,好不容易看到牧民的帐篷或农舍,我们就迫不及待的停下车钻进去了。老同志有一套办法;先给里面的人递上香烟(当地少数民族同胞当时一般很少舍得抽香烟,一般都是抽自己产的莫合烟,好像是烟的杆子分碎的小颗粒,用纸卷起来,然后用舌头在纸边添一添,包成一根烟,味道很呛人),然后用半不拉子的维吾尔族语问候,你们好嘛!这时少数民族的家庭主妇就会端上奶茶和馕,招待我们。我们也就把客气当福气,大吃大喝起来。多少年我们跑野外都这样,当然到了县或镇有招待所或饭店的居民点,不会这么去蹭饭。一般在路途上没有办法的时候才这么做。
本人几乎跑遍了新疆南北,从来没有遇到过少数民族同胞伤害。在乌鲁木齐上街,虽然和陌生的少数民族同胞少打交道,但是也从来没有遇到过麻烦,即便到少数民族聚居的二道桥以及南梁一带。和单位的少数民族同事相处也恨融洽,二个民族过年都放假,互相拜年。
从我到新疆到毛主席去世,整个新疆是平安无事的。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充分相信依靠发动群众,和民族分裂分子作斗争。依靠人民群众是毛主席的一贯思想,在战争年代是这样,在建设时期也是这样。仅仅依靠专政机关不可有效地和民族分裂分子作斗争。你用这种办法可以暂时解决一点问题,但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有依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的群众,才能长治久安。
第二,关心边疆群众的生活,要使边疆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关于这个问题,毛主席有过明确指示。他说,不但要使新疆人民的生活水平比解放前有较大提高,而且要高于新疆边境那一边人民的生活水平。为落实毛主席指示,中央在不断发展新疆工农业生产的同时,每年给新疆相当数目的财政补贴,并且逐年增加。...
 第三,充分发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建设新疆保卫稳定新疆中的作用。从新疆最北部的阿尔泰到最南面的和田,总共布下了兵团的十个师,一面生产一面保卫边疆稳定。以前,他们都有武装值班连。
 第四,从少数民族娃娃抓起,在少数民族群众中广泛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党和反对民族分裂的教育。
第五,采取各种措施使少数民族和汉民族不断地接近,比如维吾尔民族文字的改革。在我的印象里,新的维吾尔文字和汉语拼音有某些相似之处,在改革开放前的一段时间,新文字似乎马上要取代老的文字了。改革开放以后,维吾尔文字改革连同已经取得的成果都被抛弃了。
 第六,培养一批懂得马列主义彻底反对民族分裂的少数民族干部。其中,铁木尔.达瓦买地是他们的代表。

0d70e2706fc051f9b3aa94a7f8ee80c3.jpg

   老虎台武装部长牙生·库尔班向民兵布置任务。

  1970年起,南疆军区发动各族群众,在城市和农村建立了民兵组织,人数之多、声势之大前所未有。民兵组织在维护社会安宁和抢险救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特别是边防线上的民兵,家家都是哨所,人人都是哨兵。

33eacc8b0de69e7209c0942bd1210877.jpg

英姿飒爽的女民兵
349631f46d4ebeb1d179db8e015163f4.jpg

英姿飒爽的女民兵

  1972年,南疆军区决定召开民兵代表大会,为了做好准备工作,袁国祥带着工作组沿塔里木盆地调研,拍了不少照片。袁国祥说,南疆地区各族人民深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参加民兵热情很高。民兵每年组织训练,在卫国戍边、消除骚乱、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生产建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4bb30d425f0f48ff49584776209c6878.jpg

  墨玉县民兵营长努尔买买提回到家后,他拿着这支中央军委奖给他的自动步枪,讲述见到毛主席的情景。

  出生在墨玉县的民兵营长努尔买买提,倡议并带领几十位民兵,进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的荒漠清除沙包和杂草,开垦出了大片田地,引来不少农户安家。他还作为民兵代表,到北京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民兵代表大会,受到毛主席、朱总司令、宋庆龄副主席的接见。

  南疆军区拜城县人民武装部少数民族民兵队伍的先进事迹,曾被中央电视台拍成电影。特别是老虎台民兵连抓战备教育、突击生产、深山护牧的场景和骑兵连战斗演习的镜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中苏关系紧张时期,边境线上不断出事,我军动员边境附近的人民,建立民兵队伍,一有风吹草动,军民协同,制止任何侵犯我国领土的挑衅行为。袁国祥说,少数民族特别是边境牧民,反侵略热情高,他们和边防战士并肩作战,是国境线上的好卫士。
民兵不仅训练抓得紧,还参与地方建设,为当地经济做出了贡献。

a5cc42f95ced7857926f9a56b6ce54a8.jpg

3870ddb0b26c8af885e978615f7e405c.jpg

ab1a8b36ca05db48d11c9f902f2398d1.jpg

20a6163b00c07d2140658e4a441e7efa.jpg

69f6590f90f849f48ec8b3b7a3310f31.jpg

3613f5c2d45c221b0160af1827377f52.jpg

塔吉克族少年 1970年新疆喀什库尔干 解放军画报社主任记者李秋蔚70年代在新疆期间拍摄的摄影作品

f0a8198a8e3af0c266b751b0a006ac1f.jpg

efe22cf84c130bccdd743965096dbcff.jpg

哈萨卡族女民兵 1971年新疆新源县 解放军画报社主任记者李秋蔚70年代在新疆期间拍摄的摄影作品

7d276f997dd3a9ee1f38af6e9a3ad455.jpg

c0683f60b36f2905e60a60959997a9de.jpg

1973年9月在新疆巩乃斯草原 解放军画报社主任记者李秋蔚70年代在新疆期间拍摄的摄影作品

1effcaa99e7e46ce926773d2c2051a1a.jpg

885d6e84938e4665a0c7a0bde079cf81.jpg

45d5473d9db268b8545db75b65f57937.jpg

  文革期间,驻守在祖国西北边疆的解放军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大人民紧密团结,共同建设边疆保卫边疆。这是某部战士和当地人民为改造土地在进行勘测。

294baafe1edb4a59a4eeea87da56a430.jpg

0a09222aac197a983ff08fc931c1a10c.jpg

23ed990420463427830aaabeabd265e6.jpg

f274cc1a001534b53669af43761cd777.jpg

新疆画报1972年第1期

b7a488da1cbc3fd5231f872a66d99321.jpg

从南泥湾到塔里木

37cf1b58677791d9e2cc04f1b658abb5.jpg

0e3b44add04c4cace022635359b57961.jpg

d6557782f14080be26d5652c0ddd5f22.jpg

新疆画报1966年第1期

9dc04183a1af37bb9c9e97505c5c45bd.jpg

41be89c803751dd7955d83df74dddf80.jpg

923a0076b4e43cfb418365e89e89511c.jpg

a1628d87aff8b83af539e29497639a0e.jpg

a489f2ea4ac5be24b59385dc184b007b.jpg

2780c1f9531c946781690882ccda9bb3.jpg

新疆画报1966年第2期

5b537401c4cdc577ac9bdd1b6f993610.jpg

16d1bf445f668822798562e1b61076b4.jpg

新疆画报1966年第2期 防空演习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