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东方文化复兴

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作者:张连国 发布时间:2018-09-14 08:45:09 来源:解放军报 字体:   |    |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大家谈①

  一个迈向现代化强国的民族,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来振兴?一支书写新时代篇章的军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来担当?

  “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军队是个大学校、大熔炉,落实习主席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这一重要指示,就要把大爱、大德、大情怀融入培养“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全过程,使广大官兵自觉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爱、德、情怀,人人都有。然而,要使一名革命军人心有大爱、身具大德、胸含大情怀,绝不是只在前面添一个“大”字那么容易。它需要经历“不倦之意持久功”的教育、“壮意留于待来人”的传承以及“千磨万击还坚劲”的砥砺。

  “我很爱我的妻子、母亲和女儿,我很爱她们”,但为了践行“造不出核潜艇,我死不瞑目”的誓言,黄旭华20年没有出现在父母的面前。他是隐姓埋名人,更是国家“沉默的砥柱”。黄旭华对祖国的大爱,如同他领衔研制的核潜艇,悄然无声,力量无穷。2010年,面对祖国的召唤,黄大年毅然舍弃他人羡慕的异国高薪岗位,第一时间回到祖国。“殷殷志士甘为国家鞠躬尽瘁,拳拳赤子愿为民族负重前行。”为何要回国?黄大年早在给同学的毕业赠言中就作了回答:“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黄大年个头不高,但他对祖国的大爱,“山一样的巍峨”。

  静水深流,大爱无形。当年,多少先烈用“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大爱,延长了自己“生命的音响和光华”,也浇灌出祖国的胜利之花。今天,如果每一名革命军人都能像黄旭华、黄大年等那样,少些“卿卿忍相见,镜中双泪姿”的小爱,多些“只计天下利,不求万世名”的大爱,又何愁做不到受命忘其“难”、临阵忘其“惧”、受惑忘其“私”?我们英雄的人民军队,又怎能不在这“爱的洪流”中,奔涌向前?

  大爱是帆,大德是舵,只有高扬人生之帆、把稳人生之舵,一个人才能大爱常存,大德永驻。

  八一前夕,中国军网记者在采访老红军时,请他们对当代官兵说些寄语。结果,受访的20名老红军寄语中都有同一个关键词——“有品德”。无独有偶。前不久,某军事院校在面向社会征集学员的德育培养标准时,96%的网民希望军人“应该有大德”。

  “人无德不立。没有崇高理想和良好品质,知识再多也无法成为优秀人才。”小德川流,大德敦化。对军人来说,只有具备这样的大德,才能成为国之魂魄、民族脊梁,才能经得起枪林弹雨的考验。当一名军人涵养起这样的大德,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什么考验不能经受、什么诱惑不能抵御?

  生活中,人们常用“有情怀”来赞许那些优秀的人。何谓“情怀”?《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

  情怀之大,见于细微。1948年,毛泽东同志来到西柏坡,住进了一座农家小院。工作人员为了让小院更整洁干净,决定拆掉院里的磨盘、猪圈、鸡窝等。毛泽东同志语重心长地说:“中国革命的形势发展很快,我们不会在这里住多久,这些东西都不要拆掉,我们走了,房东还要用。”

  情怀之大,见于危难。电影《党的女儿》中,主人公玉梅临别前对孩子说:“孩子记住,妈妈是党的人”。“是党的人”这句话,映照了玉梅一生为党的大情怀。

  所谓家国担当、心怀天下,正是革命军人应有的情怀与抱负、胸襟与视野。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官兵不耽于“小天地”,告别“小格局”“小情趣”“小盘算”:毕业之际,军校毕业学员积极申请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刚到部队,更多年轻干部打起背包主动到基层“墩苗”。在这里,大家读懂的是时代潮头的波澜壮阔和钢铁边关的风飞雪舞,读懂的是百姓的万家灯火和祖国的和平安宁。

  “丈夫须兼济,岂能乐一身?”始终把使命扛在肩上,把责任举过头顶,我们就一定会在爱国无私、忠诚无畏、奉献无悔中,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作者单位:69230部队)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