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东方文化复兴

中东硝烟下的和平使者

作者:记者 王炯 发布时间:2018-04-17 11:00:33 来源:光明日报 字体:   |    |  

——中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广获赞誉

1.jpg

中国扫雷作业手向法国维和官兵演示快速定位信号源。驻黎维和部队供图

2.jpg

中国驻黎医疗队一级医院为当地民众提供人道主义医疗援助。驻黎维和部队供图

3.jpg

中国维和官兵为当地村庄处理污水。驻黎维和部队供图

4.jpg

中国驻黎维和部队召开“蓝线”扫雷誓师动员大会。驻黎维和部队供图

  为了维护黎巴嫩南部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于1978年3月设立了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最初任务期只有6个月,但由于该地区冲突不断,联合国驻黎部队任期一再延长。如今,这支部队已有40年的历史,成为联合国历史上派出时间最长的一支部队。应联合国请求,中国于2006年3月起在黎巴嫩南部边境地区部署了一支维和部队,主要负责执行排雷,修建和维护道路、建筑物、停机坪等任务,并担负对黎巴嫩南部地区的人道主义救助任务。

  中国自2006年部署驻黎巴嫩维和部队以来,先后派出16批维和官兵,至2018年3月6日已累计打通雷场安全通道127条,发现并销毁地雷1175枚,未爆物及爆炸物残骸9000余枚,义务救治患者7万多人,并承担了大量道路和基础安全设施的修建、维护工作,为黎巴嫩人民撑起了一片和平的天空。

  本领过硬 开辟安全通道

  中国驻黎维和部队排雷连主要负责黎巴嫩、以色列边境“蓝线”安全通道的开辟和维护工作。“蓝线”是联合国、黎巴嫩、以色列三方共同商定的一条临时“停火线”,由300多个蓝桶连接而成,道路两侧的山地均被铁丝网封住,到处可见标有骷髅头的红色三角警示牌。黎以历史上曾多次爆发冲突和战争,双方在“蓝线”附近埋下了数十万枚地雷,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死亡地带”。自中国排雷连部署“蓝线”以来,已累计发现、排除地雷近万枚,创造了联合国驻黎部队扫雷“数量最多、速度最快”和“零伤亡、零事故”等多项纪录。中国军人编写的《扫雷标准作业程序》获得联合国官员和地雷行动中心的高度赞扬,被公认为联合国驻黎部队成立以来最规范、最科学的扫雷标准,法国、比利时等其他国家扫雷部队均到中国营地学习经验。

  2017年10月初,中国驻黎部队排雷连接到联合国驻黎部队直升机停机坪区域雷场清排任务,总计需开辟1万多平方米的安全区,要排除的防步兵地雷多达千余枚,任务期预计为7个月。这是联黎部队近几年来最大的扫雷任务,清排雷场面积、清排地雷总数、任务时间都创下了历史新高。为了高标准完成此次安全区域开辟任务,中国驻黎维和部队排雷连进行了充分准备,先后3次赴作业地域进行详细勘察,根据雷场情况和联合国扫雷标准程序制定了“多路展开、平行推进、全程控制”的人工清查方案,并设置了指挥所、休息点、停车场、厕所、垃圾坑、安全通道、医疗点,展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同时,官兵们为了提高排雷效率,每天早上6点从营区出发,下午三四点返回营区,早餐、午餐都在作业现场自行解决,雷场内4组人员同时展开作业,每天作业时间超过6个小时。看到中国排雷连战士勤奋刻苦的高效工作,中国营的雇员西山姆不禁感叹:“我终于明白,中国军人并没有什么秘诀,只是比其他人更努力、更敬业。他们到这里,是真正把扫雷当使命干。”

  每当中国维和部队成功销毁地雷的消息在联合国驻黎部队交班会上报告的时候,联合国驻黎部队司令迈克尔都起身鼓掌,为中国军人点赞。迈克尔还亲到扫雷现场看望中国扫雷官兵,充分肯定中国驻黎官兵的专业水平和工作精神,并感谢中国军人为联合国驻黎部队及黎巴嫩南部地区的安全与和平作出的重要贡献。目前,“中国式排雷”已成为联合国驻黎部队高效安全作业的代名词。第4次执行维和任务的扫雷三组组长王万兵表示,开辟安全通道,友军一天只能前进20厘米,中国维和官兵最快一天能前进20米。联合国扫雷行动处官员曾打趣道:“你们中国人要慢一点扫雷,再快我就要失业了。”

  救死扶伤 传递生命力量

  中国驻黎维和部队部署12年来,驻黎医疗队人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中国医疗队传递和平友善的治疗救助工作却从未间断过。中国医疗分队所属的一级医院一直免费对外开放,不管是黎巴嫩民众,还是居住在当地的巴勒斯坦和叙利亚难民,只要经门岗检查,就会被专人引导至门诊就诊。联合国驻黎部队首席医务官保尔在对医院门诊和住院部进行实地察看后,对中国驻黎部队医疗分队救治患者的辛勤付出和卓越成效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诚挚感谢。

  为了更好地救助当地患者,医疗队还专门配备了远程医疗救护系统,遇到复杂情况可通过远程会诊系统与国内包括解放军第三二四医院在内的三甲以上军队医院实时联通,享受知名医学专家的手术指导。纳瓦罗是西班牙驻黎维和部队的一名上士,其在执行维和任务不久后便因眼睛疼痛到中国医疗分队的医院治疗。起初,纳瓦罗只想请医院眼科医生帮助他取下右眼的角膜接触镜,可当他取下接触镜之后,中国医疗队医生发现他的眼部已经感染,如果不及时治疗就有失明的危险,于是决定立即将他收院治疗。但由于角膜上皮缺损严重,从住院第五天开始,纳瓦罗的病情逐渐加重,医院通过远程会诊系统综合国内专家集体讨论,最终给出了更具针对性的用药和处理意见,帮助纳瓦罗及时稳住病情,使他能够坚持到返回西班牙治愈眼疾。纳瓦罗的西班牙医生在看到病历的角膜图片后,对中国驻黎医疗分队一级医院的用药和及时救治措施予以了高度评价。

  此外,一级医院还在当地雇员的配合下,坚持每周定期定时到日不肯、库雷拉、辛尼亚等附近村庄开展义务巡诊,为当地没钱看病的病患提供医疗帮助。当得知辛尼亚村的哈桑老人大腿骨折卧病在床后,中国军医便定期上门为他检查换药,此举使辛尼亚村全体村民深受感动,辛尼亚村村长卡萨姆感慨道:“整个联黎部队,像中国维和部队这样真诚帮助我们的不多。东方朋友对我们的帮助是全方位的,是不夹杂任何私心的,中国维和军人是和平使者的典范,在黎巴嫩的价值无法用语言表达。”

  不畏艰险 展现大国担当

  在黎巴嫩南部地区,许多当地民众遇到困难都会向联合国驻黎部队请求帮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村民在陈述完自己的困难后总会再加问一句:“能不能指定中国驻黎部队帮助我解决困难?”这充分说明了黎巴嫩当地民众对中国驻黎官兵的爱戴和信任。

  有一件事常让新到中国驻黎部队的雇员感到困惑,那就是中国扫雷官兵经常到营区附近一个果园开展扫雷日常训练,而果园的主人侯赛因和家人不但坚持不收取租金,还经常拿着水果慰问中国维和官兵。这是因为2006年黎以战争期间,侯赛因的果园曾被投入大量高度危险的子母弹。子母弹又称集束炸弹,是指在弹体中装入数个到数百个不等的网球般大小的子炸弹,其中10%至30%的子炸弹不会爆炸,这些分散在平民区中的未爆弹相当危险。由于子母弹性能不稳定,清除起来非常困难。当时联合国缺乏相关的标准作业程序,很多国家的扫雷部队因担心其中的风险而拒绝提供帮助。正当侯赛因一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中国维和官兵挺身而出,排雷连的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一寸一寸地把果园里的子母弹全部排除。从此以后,侯赛因及其家人与中国维和官兵结下了无比深厚的友谊。

  此外,中国驻黎维和部队还承担了许多当地村庄道路抢修、基础设施建设、处理污水等枯燥、艰苦的人道主义援助项目,基本做到了“哪里需要帮助,中国维和部队的军人就出现在哪里”。建筑连战士张土伟是家里的独子,但入伍7年来始终未能陪父母过一次传统节日。不论国庆还是中秋佳节,他都在开拖车、扎钢筋、斗酷暑,与尘土共舞。他在给父母的信中写道:“在维和任务区,亲眼看见难民的处境、亲身体验战乱地区的形势后,我深深地为我们党和国家感到自豪。面对重重困难和生死考验,你们的儿子没有退缩,所有战友都没有退缩,因为我们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强大的军队。”

  敢打敢拼、不畏艰难,开辟安全通道的过硬本领;不分彼此、不辞辛劳,义务救助当地病患的无私精神;不惧危险、甘于奉献,全力开展人道主义援助的责任意识;尊重当地民众风俗习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钢铁纪律——中国驻黎维和部队赢得了联合国驻黎部队司令部、黎巴嫩政府及当地民众的高度赞誉和尊重,充分彰显了中国的大国担当,为硝烟弥漫下的中东带来了一道和平与发展的曙光。

  (本报特拉维夫4月16日电 本报驻特拉维夫记者 王炯)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