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中华民族复兴

“国叔"讲故事——荒无之地的三线建设,每天都是荒野求生

作者:国家记忆 发布时间:2017-09-13 21:02:33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8de1c6039b00a0f6445e287f504e1492.jpg

  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

  我是“国叔”

  今天“国叔”将会在这里和大家聊聊

  《国家记忆》的那些事。

 

  今天我们要聊的,

  还是即将今晚8点在《国家记忆》栏目中播出五集纪录片:《大三线》

  

dd69baa99f0c3ee4ce7b29a0503f68ea.jpg

  昨天我跟大家浅聊了究竟什么是“三线”。

  今天我就来说说“三线”初期建设中的故事,

  当“三线”建设者们来到了人迹罕至之地,

  吃穿住的问题究竟是如何保证的?

  在恶劣的环境中究竟遇到了怎样的困难,

  后来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9a74ce64aa0048cd528fcd544bc4dec0.jpg

  随着从“解决吃穿用”到以“战备为中心”的国民经济第三个“五年计划”的重大转变,一场历时16年,直接涉及全国13个省、自治区,数百万人口的工业大迁移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展开了。1965年春,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线建设者纷纷踏足这个西南小镇。贵州大山深处的六盘水,10万建设大军集结完毕。

fd3a4c22efb42696de4f701b080136b5.jpg

六盘水的三线建设者们

  为开采这里的煤矿,人们在群山中开始了一段荒野求生的历程。这批来自东部繁华之地的时代精英,闯入了这片充满神秘色彩的“夜郎之地”。在这里,他们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是荒芜,生产还太遥远,生存才是当务之急,而第一步就是建房。

b75434642f8da7567bc50acc796145bf.jpg

108d42c372390399842bb03887fcf877.jpg

b47f2e18a6f7d617969b5b527304757d.jpg

  这种建筑叫“干打垒”,就是用泥巴、石头和竹木砌墙。今天在很多三线老厂的生活区还能找到这种已经被废弃的建筑,三线建设初期,能住进“干打垒”的建设者已经算是幸运的了,油毛毡,席棚子,甚至猪圈都暂时成为三线建设者遮蔽风雨的“家”。

734c8ade08488eb8d2c10fcc11be67b8.jpg

10c0237ad8e8a09941f3fc6299121fb7.jpg

4616d7f00aed380ed79f180b28a3fc84.jpg

  西南山区腹地,蛇鼠毒虫遍地横行。这些几乎从未见过毒蛇的建设者,不得不每夜与毒物相伴而眠。很快,建设者便学会了与这些不速之客和平共处。夜里,如果在屋里发现有蛇与己同榻,这些来自北方的汉子有时会你一句我一句地相互打趣一番,为枯燥的长夜添了一份乐趣。

958369cff1dbdbaab8071ad2351707b0.jpg

5d202984b9083d18ff17606488622ec6.jpg

  在纬度、高海拔的六盘水,即便是在最炎热的夏季,平均温度也不过是20度出头,在阴雨连绵的雨季,有的时候一下就是两、三个月。湿冷的天气让三线建设者们在夏天也不得不穿上棉袄。由于每天都要穿着湿透了的棉袄连续工作十个小时以上,所以他们的身体开始出现各种不适的症状。

3c5df1d52e2fe44de9fe1734323b45b5.jpg

40574fd00b6ed9c35e1cb9d1fa15f8ff.jpg

a74f0aec67962acf67573a8df55d75fd.jpg

图片丨天气恶略的六盘水

  由于每天都要穿着湿透了的棉袄连续工作十个小时以上,所以他们的身体开始出现各种不适的症状,在不断适应当地环境的过程中,建设者开始总结经验,很快每一个建设者都有自己贴身的“三件宝”——水鞋、雨衣、破棉袄。

88704e56f0102c1078030d3374ad3abb.jpg

  当六盘水开始进入雨季的时候,位于川滇两省交界,由毛泽东亲自命名的钢铁基地攀枝花却在经历着酷暑的炙烤。西南高原的烈日让每一位三线建设者都扒了一层皮,如果要说六盘水的建设者有防雨三件宝,那么攀枝花的建设者们也有贴身携带的防暑三件宝。

5633628041c7f02675e705a81a6b2937.jpg

12e8414ce0214b2ed7b17127807e7a23.jpg

c2c738337320a3924a4f751a75f7310b.jpg

0f7616ec758cc29057f016b7099465ea.jpg

  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三线建设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攀枝花钢铁基地、六盘水煤炭基地、重庆常规兵器工业基地为中心,成昆铁路为连接的“两基一线”的工业布局。刀耕火种的千年西部中国,在这一历史节点,一步跨入了工业文明的时代。

fc94edb83d29ad6fee751c5a4c6a249f.jpg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