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中华民族复兴

《张钦礼传》二十三 | 他带领调查队行走5000里,吃村民剩馍剩菜

作者:简笔划公共号 发布时间:2017-05-15 08:09:30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张钦礼传》二十三 | 他带领调查队行走5000里,吃村民剩馍剩菜

ab507c194019c00be1df2ac9ba876581.jpg

  调查队无论到哪里,都是一路高唱《焦裕禄之歌》:

  星移斗转多少个冬夏春秋,
万古不变的是那黄河滔滔东流,
黄河岸边依然是他在披衣而行,
行走着他的向往他的追求,
啊!
焦裕禄啊焦裕禄,
你仍在查封口,
焦裕禄啊焦裕禄,
你仍在锁沙丘……

  社员们一听到这歌声,就知道县调查队来了。爱说笑话的“重新安排兰考大地”办公室主任张明常说:“打着旗,背着馍,沿着河。渴不着,饿不着。”

fb4d5893f282db644f99ed6bf1134f10.jpg

张钦礼组织社队干部到林县学习红旗渠精神

  经作者独家授权,简笔划(微信ID:xinhuarongmei)从4月5日起开始全文连载《张钦礼传》,与广大网友一起回忆那段尘封已久的往事。

《张 钦 礼 传》

(连载二十三)

刘占锋 著

二〇一七年二月


第五章 劫后的奋起

把引黄灌淤推到全县去

  几千年来,桀骜不驯的黄河,对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中华儿女来说,就是一头凶猛的怪兽,基本上是有害无利。使其“变害为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历史使命。

  早在1952年,毛主席视察兰考时就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

  1958年初,经国务院批准,河南、山东兴修人民跃进渠,两省11个县,出动民工75万人。河南由副省长彭笑千担任指挥长。这次治黄工程中,豫东地区第一座大型引黄渠首闸——三义寨渠首闸,在兰考三义寨西北黄河大堤上建成。它的建成,对当时豫东和鲁西南地区的开封、商丘、菏泽三地的农田灌溉发挥了重要作用,涉及面积高达132平方公里。

  时任兰考县县长的张钦礼深知这一工程在治黄中的地位与作用,不但亲自指挥了兰考三义寨渠首闸建设与开挖河渠任务,而且号召全县人民把它当作建设自己的新生活全力支持。

  施工期间,他几乎把全部时间都用在了工地上,挥锹拉土、打夯喊号,忙得像个“陀螺”团团转。为资助战斗在工地上的部队工兵营,在粮食同样紧缺的情况下,他决定主动挤出几万斤粮食给子弟兵吃。

  工程总指挥部设在夹河滩村旁。兰坝铁路线开来一列火车,载着发电机组发电,供工程和数万民工使用。由于发电用煤量大,卸下来的煤渣堆积如山。一天,张钦礼路过这里,看到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在拣煤核,就停下来,问,“谁叫你们来拣的?”

  “你是干啥的?”一位小学生反问道。

  “俺是来给黄河‘戴笼套’的。就是给黄河戴个笼头,牵着它为咱老百姓办好事。”张钦礼笑着说,还捏着自己的鼻子往前拽了拽。

  “是刘校长让我们来拣煤核的。”学生们顿时欢笑起来,指了指老文小学校长刘俊生。原来是刘俊生发现煤渣里有不少煤块没烧透,就带领师生拣煤核、开展勤工俭学活动。

  “你治校有方呀!”张钦礼见了刘俊生校长,连声称赞说:“发动师生拣煤核,既减少了浪费,减轻了学生负担,又以便宜的价钱卖给工地烧火做饭,支援三义寨渠首闸工地建设。更主要的是你让孩子们从小养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传统。好,好!”

  如何让黄河变害为利,能不能利用它大规模治理灾害、改善生产条件,使兰考人民早日甩掉贫穷帽子、轻装上阵,为社会主义建设多做贡献呢?这是张钦礼一直魂牵梦绕的问题。

  1964年5月,焦裕禄逝世后,兰考县委由县委副书记、县长程世平主持工作。9月,开封地委决定在中牟搞“四清”工作试点,把程世平抽调到“四清”工作队,留张钦礼在家主持工作。

  1965年春,中牟县“四清”工作结束,程世平没有再回到兰考。5月,开封地委任命周××担任兰考县委书记、张维新副书记兼县长。此前半年多的时间,兰考县委的工作一直由张钦礼主持。

  这段时间,省委已经开始重视焦裕禄这个先进典型,人民日报、河南日报等媒体已多次对焦裕禄的先进事迹、兰考的工作进行突出报道,焦裕禄领导兰考人民除“三害”斗争的成果也开始显露出来。一部分人也产生了想歇歇脚的念头。

  1965年5月初,兰考县召开县社队三级干部会,张钦礼在会上提出了“全国学兰考,兰考怎么办”的议题,并建议大家到河南林县参观学习“红旗渠”精神。

  17日,参加县三级干部会的一些同志,在张钦礼的带领下奔赴林县参观学习。

  林县人民在杨贵的带领下,劈开太行山,修建“红旗渠”,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业绩。此时红旗渠的主干渠等主要工程已经修通,林县人民正热火朝天地大干配套工程。

  兰考的干部看到“红旗渠”这条人工天河,无不称奇、敬佩万分。

  林县县委书记杨贵、红旗渠指挥长马有金、县长李贵给兰考同志回忆了过去十年九旱、吃水贵如油的情景,介绍了开挖红旗渠、引漳入林后,生活得到改善,人民安居乐业的巨大变化。特别是杨贵那句“引来漳河水,誓将林县山河重安排”,使张钦礼一行既受到很大的震动,也有很大的启发。

  林县人民利用漳河水利资源,我们为什么不能利用黄河水,重新安排兰考大地呢?

  红旗渠精神把大家的心都烧得热烘烘的,开凿兰考的“红旗渠”,引黄灌淤,根除“三害”,已经形成共识。

  8月,就在兰考改天换地斗争就要打响之际,兰考县“四清”工作开始了。工作队员有开封地直机关和兰考、巩县抽调的2000多干部组成。县委主要领导干部大多参加了“四清”,只留下张钦礼、潘子春、蔺永沛主持日常工作。其实,这个时候,对张钦礼所谓“四不清”问题的调查已经开始。

  11月25日,经河南省委批准,兰考县文化大革命拉开帷幕,随后就进入了张钦礼和他的除“三害”战友们被批斗、坐监狱的艰难岁月。引黄灌淤也随之由县委大力推进的重点工作变成了当地的“自选动作”。

 历经各种磨难,现在,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了,有条件重新安排兰考大地了,张钦礼自然要把它作为重中之重,重新扬帆起航

  全县形势安定下来之后,各公社、大队很快成立了革命委员会,使各项工作步入正轨。县革委迅速给受冤枉的广大党员干部平了反,使大家能够心平气顺地做工作。

  县领导班子重新作了分工,潘子春、卓兴隆、樊哲民、张明常主管农业,张钦礼点将潘子春担任引黄灌淤指挥长;蔺永沛、赵甫坤、蔡尚裕、王玉明等主管工业,要求工业建设要上新台阶。从思想上、组织上和物质上为引黄灌淤和工业建设做好了准备。

  张钦礼重新组织一支由干部、技术员和老农参加的“重新安排兰考大地”调查队,对兰考除“三害”的成果和现状,再次进行实地考察。出发前,调查队在焦裕禄墓前宣誓。张钦礼、潘子春、卓兴隆各领一队,打着“重新安排兰考大地”的红旗出发了。

  这次“重新安排兰考大地”与当年除“三害”调查队不同的是,上次是顺着洼地给涝水找出路。这次是沿着等高线,给引黄灌淤探路子。调查队所到之处都召开群众会,宣传利用黄河水利资源,治理沙碱涝,造福子孙后代的意义。并弄清楚了哪里是提水灌淤区,哪里是自流灌淤区,哪里是打井灌溉区,以及水量流速、淤区面积、灌淤进退水时间、桥闸建设、人力物力的投资等。使上上下下做到心中有数,众志成城,拧成一股绳。

  七、八、九三个月,正是天气最炎热的季节。调查队早出晚归,踏沙趟河,顶着烈日,冒着风雨,测量着各种数据,绘制着一张张图纸,规划着一个个施工方案。饥了他们啃几口干馍,渴了他们喝几口河水,困了就坐在地上打个盹。

  调查队无论到哪里,都是一路高唱《焦裕禄之歌》:

  星移斗转多少个冬夏春秋,
万古不变的是那黄河滔滔东流,
黄河岸边依然是他在披衣而行,
行走着他的向往他的追求,
啊!
焦裕禄啊焦裕禄,
你仍在查封口,
焦裕禄啊焦裕禄,
你仍在锁沙丘……

  社员们一听到这歌声,就知道县调查队来了。爱说笑话的“重新安排兰考大地”办公室主任张明常说:“打着旗,背着馍,沿着河。渴不着,饿不着。”

  吴颂平、孙明槎都是南方大城市长大的水利学院毕业的大学生。他们跟调查队员一样整天在烈日下奔波,白净的脸晒成了“红脸关公”。

  “颂平、明槎同志,你们受得了吗?”张钦礼问他们。

  “俺这是走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俺的脸由白变黑没有啥,兰考由穷变富最重要。”吴颂平、孙明槎大声回答。

  “你们这些白面书生,变成革命的铁疙瘩了。”卓兴隆听了,“哈哈”大笑。

  潘子春率队行进在兰东干渠上。没承想,他眼前一黑,一头栽倒,从大堤上滚了下来。裤子摔岔了,身上几处受伤。曹庆瑞连忙往潘子春嘴里塞了几粒仁丹,他才慢慢醒了过来。

  潘子春本身有糖尿病,早饭让给一个生病的挖河民工吃了。加上天热劳累,一不小心,摔倒晕了过去。张钦礼闻讯赶来,劝他回县城,找大夫看看。潘子春说:“这点伤不碍事,一会吃点东西就好了。”

  “潘书记,裤子摔破有裤衩,没有裤衩闹笑话。钦礼应当赔给你一条新裤子。”张明常在一旁逗笑说。

  “这好事我就别想。当年打张笔彩那一仗,我爬梯子往上冲,裤子挂破一拃多长。钦礼说,等抗战胜利了,奖励我一条新裤子。可到现在也没有兑现呀!”潘子春咧着嘴笑道。

  “这回咱就新账老账一起算,叫钦礼赔你两条裤子。”张明常笑着打趣,逗得大家都笑了。

  调查队是边调查、边设计、边定方案、边备料、边施工,一遍过去“五定”。调查队圆满完成任务后,三路人马会师于黄河大堤。这天正好是国庆节。他们就在黄河大堤上召开国庆节纪念大会。张钦礼、潘子春分别讲话。

  张钦礼讲的是政治,他说:“引黄灌淤、造福百姓的工作打响了。我们要以辉煌的成果向国庆节献礼。”

  潘子春讲的实惠,他说:“今天是国庆节,我请大家的客。到堌阳集上,一个人两个烧饼、两个糖糕,外加两碗胡辣汤。”潘子春话音刚落,大家高兴地齐声欢呼。

  调查队走一处、考察一处、宣传一处,召集老农开“诸葛亮”会,总结经验,商讨措施。发动和组织群众,坚定引黄大业千难万险不回头的信心。

  一天,他们走到与民权县交界的张油坊村,天已经黑了,群众已吃过晚饭。调查队的同志跑得又累又饿。老贫农代表张传岭闻讯赶来,说:“马上给大家安排饭。”

  “天晚了,不要麻烦群众再做啦。谁家有现成的剩馍剩菜,端出来就行,大家实在太累太饿了。”张钦礼说道。

  张传岭老人在当街一吆喝,社员们都把馍、菜、汤从各家端了出来,送到调查队员的面前。一会儿,大家都吃得饱饱的,并各自付了粮票和饭钱。

  这支调查队由县西到县东,再由县东到县西,来回往返,历时70天,步行5000里,踏遍了兰考的每一块土地,每一条河道。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摸清了现状,总结了经验,为根除“三害”、完成引黄大业取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总结的典型经验有:三义寨公社引黄灌淤,改土压碱种水稻的经验;仪封公社吕拐大队和南彰公社史庄大队盐碱地上种棉花获高产的经验;大付堂大队在贫瘠的土地上建稳产高产田的经验;胡集老韩陵实现大地园林化的经验;仪封园艺场在黄河故道上建果园的经验……

  张钦礼据此在《兰考县革命委员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兰考第一个五年规划设想》中,对全县引黄工程的建设及完善作了详细的考察、规划和部署,提出了土、水、路、林综合治理,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作的重点是引黄灌淤造良田。

  期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影记者庞一农来兰考采访。听说张钦礼带着调查队下乡了,顾不得休息赶了过去,一路跟随,现场拍下了不少镜头。

  1968年春节刚过,兰考召开三级干部会议。会上,张钦礼讲林县、说三义寨,宣讲《中共兰考县委关于重新安排兰考大地概要》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兰考第一个五年规划设想,宣布引黄灌淤在兰考全面展开。

  全县10万大军上阵,分布在总干渠、兰杞干渠、兰东干渠、兰商干渠、五干渠、北沙河、黄蔡河等15条大中型干渠河道,清淤培堤、修建闸涵。一个冬春完成土方520多万立方米,修建闸涵300多座,为汛期引黄做好了充分准备。

  潘予春高兴地说:“过去打仗讲战机,食堂炒菜讲火候。我看咱抢在桃花汛前做好准备,那可要过个肥年了。放开肚皮吃白面馍就有把握了。”

  “引黄灌淤治沙碱比翻淤压沙来得快、效果好。只要上上下下认准这个理,就一定能成功。俗话说得好,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张钦礼点你的将,让你挂帅出征。这一仗一定能打赢。俺老蔺学萧何,保证给你当好后勤兵!”蔺永沛看着干劲十足的潘子春,接着说:“可我也得提醒你两句。过去你打仗,指挥的是士兵;现在你号令的是黄河。让它按照人民的意志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不说别的,光修桥建闸用的砖就不是个小数呀!”

  “你们说的都很对。三义寨已经总结出经验了。”张钦礼如此这般地一说,又回到蔺永沛的提醒上了:“老蔺提醒的对。这引黄灌淤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真难哪!毛主席说过,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仗要一个一个地打。有困难,找社员。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是咱成就千秋大业的保证。”

  潘子春、蔺永沛听了直说好。潘子春说:“钦礼,你真是个有心人哪!听你这一总结,俺信心更足了。”

蔺永沛说到砖,砖的问题就来了。各公社领导到县里开会,都反映砖困难。张钦礼领着大家到县革委院,说:“你们看,这路上铺的是砖,屋里地上铺的也是砖,都可建闸、修桥。我动员机关人员连夜把砖掀下来,你们明天派车来拉。”大家一听,说,“我们明白了,还是自力更生好!”

  三义寨公社首先扒掉了公社围墙和屋里地上的砖,并召开大小队干部会、社员群众会进行动员。社员们说,“引黄灌淤工程是为造福俺老百姓修建的。我们再穷的人家都能找出几块砖。”

  于是,院墙上的砖扒下来,猪圈上的砖替换下来,垫床腿、桌腿的砖拿出来,车拉肩抬送到工地,分文不取。一下子解决了修桥建闸用砖的困难。

  堌阳公社领导吴思敬、赵新祯召开干部会一讨论,一致同意把公社院墙砖扒掉,支援引黄灌淤建闸门,自扒自运到工地。

  堌阳供销社主任张景春是个老同志,一看到公社的围墙都扒了,他就动员供销社的职工也把本单位围墙上的砖扒掉送到引黄灌淤工地。淤灌区的社员群众深受感动,院里屋里、犄角旮旯的砖都找出来送到了工地。

  爱动脑子的吴思敬吃住在工地,坐镇指挥。为了节约物料,他和技术员、老农、干部反复商量、琢磨,把四个淤区的进水闸建在一起,又连接豫鲁国道,形成连体的九孔闸。既省工省料,又便于管理。他的设计受到省水利专家的称赞。

  为了保证引黄灌淤工程用砖,县、社、队三级修建了24门大型新轮窑制砖厂17座,日产砖144万块,不但降低了成本,而且解决了大量用砖的需求。

解决了砖的问题,钱的问题也接踵而至。引黄工程、农田基本建设、打井、架电、建氨水厂等,都需要大量资金。国家投资有限,公社、大队积累很少,怎么办?

  张钦礼说:“这还得靠我们自己。可以发动大家把手里的闲钱集中起来使用,中间环节让银行、信用社的同志去办。只要群众认识到这关系着以后能不能过好日子的事,他们就会踊跃参加爱国家、爱集体的储蓄存款活动,用行动支持引黄工程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这个办法好。一是社员满意,钱存入信用社既保险又有利息;二是信用社满意,可以扩大存贷业务;三是公社和生产队满意,可以得到贷款解决困难。”银行的同志也很乐意开展这项业务。

  县银行先在红庙公社大李庄大队搞试点。大队副支书兼妇女队长赵凤兰推迟盖房,带头存款200元;支书卞西山把卖树的钱储蓄200元;女青年陈建华推迟结婚储蓄150元;社员王中海刚盖起三间新瓦房,钱不多,就把卖鸡蛋、卖鸡的30元钱存入信用社,很快形成了群众性存款热潮,全大队一天就存款3000多元。

  1973年11月初,兰考县委在大李庄召开储蓄存款现场会。樊哲民和地区中心支行行长魏铁柱到会讲话,推广大李庄的经验,表扬爱国家、爱集体的先进典型。

  会后,各公社、大队储蓄存款形成高潮。张君墓公社万土山大队贾马口生产队一个社员就向信用社存款4080元。全大队社员共储蓄存款60861元。全县半个月动员群众储蓄存款244.62万元,有效地解决了资金不足的困难。

  1975年12月,开封地区在兰考县召开农村储蓄工作现场会,推广兰考经验。参加会议的有各县的生产指挥长、银行行长和营业所主任二百多人。

  省人民银行农村金融处及各地区银行领导光临指导。开封地委常委、生产指挥部副指挥长刘璋讲了话,兰考县委副书记樊哲民介绍了经验。兰考自力更生解决发展农业资金的困难,在当时的贫困县可算是个奇迹。

  兰考的经验对开封地区和全省都有借鉴意义。随后,省分行在全省给兰考县人民银行批款购配越野吉普车一台作为鼓励。  为了解决高岗地的引黄灌淤和高地枯水区的浇灌问题,1968年,爪营公社在东坝头建设一座提灌站,安装两台大流量的水泵,直接从黄河里抽水,灌溉改良坝头、雷集、张庄、高寨、爪营以西的土地。

  1975年,在省河务局的支持下,又在城关公社的二坝寨南,红庙公社的土岭、关东,葡萄架公社的董庄,张君墓公社的三营,南彰公社的刘桥、吴河等引黄渠道上建起了16座大型提灌站,安装的都是半个流量的低扬程水泵,配套60马力的柴油机。一个站两台水泵可浇灌改良土地1万多亩,三营提灌站4台水泵可灌溉改良土地2万多亩。(未完待续)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