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中华民族复兴

《张钦礼传》十五 | 说我是为了捞名誉?兰考那么多干部群众宣传焦裕禄,又怎么解释

作者:简笔划公共号 发布时间:2017-04-20 15:09:43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a791952ddda219eb83ded8f168f4efed.jpg

  经作者独家授权,简笔划(微信ID:xinhuarongmei)从4月5日起开始全文连载《张钦礼传》,与广大网友一起回忆那段尘封已久的往事。

5b6f979889d8da991dba0e2b7ce835a7.jpg

《张 钦 礼 传》

(连载十五)

刘占锋 著

二〇一七年二月

  第三章 灾区有“金矿”

  艰难的送审路

  穆青让人把稿子打出清样,寄给周原,让他带着稿子到兰考核对。一再嘱咐:“必须保证全部事实绝对无误。”

  1966年1月14日,周原打电话把刘俊生叫到新华社河南分社,转达穆青的意图。周原说:“……焦裕禄事迹已向中央有关领导做了汇报,同意树立焦裕禄这个典型。新华社打算,要像宣传雷锋和王杰那样,不惜时间、不惜版面、大张旗鼓地、突出连续地宣传报道焦裕禄……。穆青让你做好三件事:一、征求县委、地委对树焦裕禄这个典型有什么意见?二、焦裕禄的报道将会在全国引起很大震动。兰考县委、开封地委应有个思想准备,要先走一步,组织学习焦裕禄。三、搜集焦裕禄的遗物和照片……”

  刘俊生立即回到兰考找县委书记周××汇报。周××反问道,“咱兰考能树典型?白茫茫的盐碱地,大片大片的沙荒,洼地遇雨成灾……。作为典型宣传出去,叫人家来看啥?这事我做不了主,你去向地委宣传部秦部长汇报吧。……”

  刘俊生立即赶到开封,找到地委常委、宣传部长秦××汇报。他说:“新华社记者说,要把焦裕禄同志树立为全国县委书记的典型来宣传。……”

  他刚汇报这么一句,秦××立即截断他的话,不耐烦地说,“别说了,别说了!焦裕禄到兰考才多长时间?干出了啥成绩?兰考是啥典型?宣传出去,叫人家来看啥呀?看你的沙荒呀!看你的盐碱呀!看你两个人合穿一条裤子呀!不知道张钦礼是咋给人家胡汇报的,我不同意!你去给地委书记汇报吧,我不听!”

  刘俊生找到地委抓宣传口的副书记延新文,将老话重说了一遍。延新文高兴地说,“那好啊!这是一件大好事!现在我就去找张申书记。下午开常委扩大会,你直接到会上汇报情况。”

  地委常委会上,刘俊生汇报后,秦××第一个发言。他说,“我是驻兰考‘四清’工作分团团长,我最了解兰考的情况。大片大片的沙荒、盐碱、内涝,农业产量很低,群众生活很苦,人口大量外流,工作没有什么起色,算不上什么典型。……”接着,又把上午他对刘俊生说的那一套不同意宣传焦裕禄的理由又说了一遍。

  地委书记张申针对秦××的观点,说,“不能那样说吧!兰考的现实还很困难,但人民正在改变这种局面。自然面貌不好,焦裕禄精神很好嘛!”

  “这样的好干部,中央、省委都同意宣传,我们开封地委为什么不同意呢?这是好事情。”常委们你一言,我一语,大多数都表示,“焦裕禄的确是一个好书记嘛!是应该宣传的。”

  最后,除秦××持不同意见外,其余常委都同意以地委的名义发一个文件,《关于学习焦裕禄的决定》。

  第二天,刘俊生赶到郑州,向周原如实作了汇报。周原将这些情况报告了穆青。穆青感到气味不对,让周原亲赴兰考核稿。

  周原到兰考,正好赶上县委常委扩大会,张钦礼主持会议,周原被邀请参加了会议并在会上宣读通讯稿。只有张钦礼在周原读到“五月初,焦裕禄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了。在这种情况下,他的亲密战友、县委副书记张钦礼匆匆赶到郑州探望他”时提出要通讯去掉他的名字外,县委常委们经过审查、讨论,通过了此稿。

  随后,张钦礼在全县三级干部大会上拿着稿子在大会上念给干部们听。刚一念就泪流不止,念不下去了。卓兴隆接过来念,他哭得更厉害。周原只好自己念,中间几次哽咽无语。就这样,一篇稿子换了三个人才念完。在场两千多干部哭成一片。最后除订正了几个人名地点,大家都认为事实全部准确,一致举手通过。

  周××因在“四清”分团,没有参加县委审稿。周原又让刘俊生去“四清”分团找他汇报。周××说:“同意发表,但稿子需要再修改。稿子前半部写得太凄凉……,兰考新貌有点过分……。”

  “怎样改呢?”刘俊生小声问道。

  “怎样修改?用三句话六个字就可以概括。”周××说:“三句话。就是:党领导十多年都没有改变,焦裕禄一年多就改变了面貌,他比党的本事还大吗?写兰考面貌改变,是宣传县委集体领导和全县人民,还是只宣扬焦裕禄一个人?焦裕禄说了这、讲了那,兰考县委是集体领导还是焦裕禄一个人领导?”

  周××最后用六个字作了总结:“灾、难、病、苦、死、逃,充满全篇文章。”

  最终,长篇通讯还是被兰考县委和开封地委通过了。开封地委做出了《关于学习焦裕禄的决定》。兰考县委成立了以张钦礼为组长的学习焦裕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卓兴隆任主任,同时决定筹办焦裕禄革命事迹展览馆。

  但事情似乎没有那么简单。

  25日,张钦礼接到县委书记周××的通知,到“四清”分团驻地开会。一见到张钦礼,秦××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批评:“我是地委的宣传部长,把焦裕禄当作全国性的典型宣传报道,新华社一点也不重视我的意见。究其原因,就是张钦礼你们这些人向新华社瞎喷、胡吹的结果。你瞅瞅兰考现在的实际情况,沙荒、盐碱、内涝到处可见。大批出外逃荒要饭的人,叫都叫不回来。兰考穷到这种程度,还作为县委书记的榜样来宣传,不知道新华社是咋想的,叫我可不敢树立这样的典型。再说了,焦裕禄从上任到死,一年多的时间。除掉他到山东探亲和在开封、郑州、北京住院治病的时间,他在兰考实际工作时间不足一年三个月。他就是不吃饭、不睡觉,又能干多少工作?做多少事情?他就是条龙又能吸多少水?浑身是铁又能打多少钉?说他做了这,干了那,改变了兰考穷困面貌,谁能相信?鬼都不信!我看张钦礼你们向新华社介绍的情况有假,水分不少。你要向大家说清楚,你内心到底是咋想的?是不是也想借机出名呀!他新华社不是把你封为焦裕禄的亲密战友了吗?”

  “……你们压根就不该在县委会上通过那篇稿子。”秦××话音刚落,周××也开始埋怨,然后对张钦礼说:“事到如今,只得求你给新华社穆青打电话,请求他们文章就别发了。不然文章一见报,就不好办了。”

  “电话我不能打,要打你们自己打,我当不了新华社的家,人家也不会听我的。”面对顶头上司的责难与逼迫,张钦礼心平气和地说:“再说,通讯是县委常委会通过的,周书记事后也同意发表。你们现在又叫我打电话不让发,这不太合适吧?这不是否定常委会的决定吗?这也不符合党的组织原则呀!”

  周××恼羞成怒,说:“你眼里还有没有领导?我这个书记在兰考说了还算不算?”

  “周书记,我可不敢目无你这个领导。”张钦礼说道:“记者来采访焦裕禄事迹时,你借口工作忙,不见记者,叫人领着找我接待。我照你的指示办了,你又指责我介绍的目的不纯,有野心,你这叫我咋做人哪!再说,谁也没有不重视你的意见。那天新华社周原带着稿子来兰考征求意见,正赶上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我们就在会上通读了那篇文章。大家都认为事实准确,一致表决通过。会议是我主持的不错,可我并没有强迫谁!那是常委会的集体决定,符合党的组织原则。再说,你因‘四清’分团的工作忙,通稿时未参加常委会,这能怪我吗?党的领导是集体领导,你不在家由我主持会议,处理日常工作,这也是你事先明确过的。况且,常委会一开过,我就让刘俊生拿着稿子找你汇报,征求你的意见。这咋说我不把你的意见当回事,目无领导呀!”

  “看来这个电话你是执意不打了。”周××听到这里,气急败坏地说:“其实,我早就料定你会如此。因为这篇文章一见报,焦裕禄出名了,你作为亲密战友也能跟着风光,穆青他们又能拿到一大笔稿费,可以说有名有利呀!我呢?你们考虑过我吗?我就是三头六臂、累死也填不满兰考这个穷坑!兰考有了成绩,那是焦裕禄的功劳;兰考穷困面貌改变不好,那是我无能。这好事是你们的,背黑锅的是我,做你的好梦吧!别以为我咋着不了你!”

  “考虑你是抗战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同志,被打成右倾平反还不到两年,我们也不想为难你。”秦××见状,软中带硬地说:“如果你执意顶牛作对,可别怪我们对你不客气。我现在就可以叫你停职反省,接受‘四清’检查。”

  “我咋了?!叫我停职反省,我犯啥错了?”张钦礼听到这里,实在忍无可忍,说:“我是党组织任命的干部,不是别人手中的抹布,想用就用,不想用就扔掉!我张钦礼不是吓大的,你看错人了。我告诉你们,我宣传焦裕禄没有错!我介绍的焦裕禄事迹没有假!焦裕禄是我的同志、战友。我宣传他的事迹,实现他的遗愿,这有啥不对!这对党对人民都是一件好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我所谈的焦裕禄事迹,都是我亲身经历的事实。请问,有哪一点不对,有哪一点宣传错了?再说,新华社的记者在兰考采访了那么多人,介绍焦裕禄事迹的也不是我一个。文章登不登报,发不发表,我有资格阻止新华社发稿吗?至于亲密战友一事,早在县委常委会通稿时,我就提出不要在我的名字前冠以亲密战友的称号。这亲密战友一词既不是我想起来的,也不是我加在自己名前的,这是事实。如果说我宣传焦裕禄目的不纯,是为了个人捞名誉、图风光。兰考那么多干部群众都在宣传焦裕禄,怎么解释?当年我是被打成‘右倾’,在兰考老君营劳改,差一点没死在那儿。但我当年讲的是真话,没干亏心事,即使被打成‘右倾’,我也没有屈服过、后悔过。我也知道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平反、复职,也知道得罪上级领导没有好果子吃。但我这个人向来是没事不找事,有事不怕事!我可以告诉你们,焦裕禄我宣传定了,我要宣传一辈子!”

  张钦礼将憋在心里多日的话,一气说完,拂袖而去。

  在场的人面面相觑。

  事后,张钦礼还是给新华社打了电话,不过内容不是秦××所要求的,而是再次强调通讯中一定要去掉自己的名字。

  这次地委宣传部长、县委书记设障,想方设法阻止大通讯发表的企图未能得逞。这场谁也没有说服谁的思想交锋,有人称之为拉开了《焦裕禄大通讯》40年论战的序幕。张钦礼也由此被卷到风口浪尖上,开始了他起起落落的人生历程。

  北京。

  稿子终于完成了。在穆青的感觉中,就好像是随着这位死者、这位优秀的共产党人、这位心灵的至交重新活过一遍,他心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在焦裕禄的身上找到了。

  正像他后来与青年记者谈心时说过的:我们是把他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典型来写的。突出了他作为一个党员领导干部身上的许多优秀品质。这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的形象,我们三个人是含着热泪写这篇文章的,我们把全部的思想感情都融入焦裕禄的事迹里面去了。为什么?因为他体现了我们的思想。

  稿子最后决定要发的时候,吴冷西考虑到当时的政治气候,对于是否能够如实地反映兰考的灾荒,实事求是地对待所谓阶级斗争等敏感问题,仍然觉得难以做主。于是,他找到当时主持中央书记处工作的彭真,当面陈述他们的观点。

  彭真对穆青是了解、欣赏的。1964年北京通县搞“四清”,穆青是新华社的带队人之一。当时,穆青将农村调查研究写了一篇文章《四清散记》,登在了内部刊物上。彭真看了,非常欣赏,说写得好,打电话让穆青到他家里去了两趟。第一次是汇报农村调查研究的情况、感受。第二次是给穆青布置调查研究的任务,讲“四清”的总目标。鼓励穆青好好研究理论,搞好“四清”。

  彭真认真看了穆青写的这篇通讯后,果断拍板:发!

  他感动了全中国

   1966年2月6日下午4点半,正在家休假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齐越突然接到紧急任务,要求他马上赶回台里录音。齐越立即动身往台里赶。十几分钟急匆匆赶到机房,同事们已经打开话筒,备好磁带。通知有重要任务,赶到电台播音室,一个长达1.5万字的稿子,只能看一遍,就得开始录音。

  齐越,新中国第一位男播音员,从业20年,播送过许多重大新闻稿件。新中国开国大典就是由他和一位女播音员向全世界现场直播的。然而,这次录音却几度中断。他播着播着眼泪就下来了,后来就索性放声痛哭起来,录音员和编辑也都是泪眼模糊……

  2月7日清晨,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到处回响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齐越那铿锵有力、饱含激情的声音:“焦裕禄……你没死,你将永远活在千万人的心里!”焦裕禄,这个名字已经开始播撒在全国人民的心中。

  这时,在一版头题刊载有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并配发了《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学习》社论的《人民日报》也摆放在邮局和大大小小报亭报摊。人民日报发行部早在凌晨就开始向全国各地转运、投送……

  此时的兰考,与焦裕禄的名字一起瞬间成了全中国的热点。

  《人民日报》除了在通讯发表当天已经配发社论外,不到一个月之内,又连续发表了7篇社论。

  穆青再次亲临兰考,新华社河南分社暂迁兰考现场办公。

  其他新闻、出版、文艺单位也紧紧跟上,纷纷派记者、作家、画家,到兰考采访、报道,最多时达300多人,一时堪称中国新闻史上的奇观。

  中央各部委,全国各大中央局,中央军委各总部,各省、市、自治区,乃至地市县,都分别做出了向焦裕禄学习的决定。

  全国各地到兰考参观学习的干部、工人、学生更是成千上万。因为兰考是一个普通县城,途经快车不在这里停靠,滞留在郑州等候慢车的乘客人山人海。为此,铁道部做出特别决定,所有途经快车一律在兰考站短时停靠,同时增开郑州至兰考的专线列车。每天早晨六点开始从郑州发车,最后一班于下午六点从兰考返回。

  为了一个先进典型,新闻机关搬到现场办公,铁路运行秩序作出调整,这在中国新闻史上恐怕也是不多见的。

  根据穆青的建议,1966年1月31日,中共兰考县委颁发《关于动员全县人民,进一步掀起学习焦裕禄同志忠心耿耿为党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的决定》,成立学习焦裕禄生前革命事迹委员会。委员会由9人组成。决定张钦礼为主任;赵玉岭、卓兴隆为副主任;程爱云、樊哲民、张明常、柴朝山、翟振海、王朝森等为委员。

  焦裕禄的老同事张钦礼、潘子春、蔺永沛、卓兴隆、樊哲民等深深地为这个大好形势所鼓舞。他们看到,焦裕禄精神已经成为兰考人民脱贫致富、根除“三害”的强大动力;他们看到,大力宣传学习焦裕禄精神,就会赢得天下人对兰考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为改变贫穷面貌带来良好的契机和外部环境;他们看到,大力宣传学习焦裕禄精神,就能培养造就一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干部队伍,就能充分调动全县人民群众积极性,尽快实现焦裕禄的遗愿;他们认为,大力宣传学习焦裕禄精神,既是对焦裕禄的最好怀念,又是弘扬正气、树立新风,更好地贯彻党的宗旨和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举措。他们坚信:只要焦裕禄这面旗帜不倒,他们根治“三害”的斗争就不会停,就一定能够赢得最后胜利!

  面对每天成千上万的参观者,张钦礼决定:1.抽调出一大批服务热情、熟悉兰考情况、了解焦裕禄事迹的干部,组成“学习焦裕禄接待站”,由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卓兴隆负责接待工作。2.开展全民接待。招待所住满了,机关、工厂、学校要腾出房子来,打扫干净让客人住。凡是和焦裕禄一起工作过的同志,焦裕禄调查、访问、劳动过的地方的社队干部、党团员、民兵、妇女、老贫农、饲养员,要带头热情接待前来采访的记者和参观的人们,介绍好焦裕禄的事迹。  一次,前来参观者听完张钦礼的介绍,十分感动。他们问道:“焦裕禄同志最后嘱托,要把他埋在沙丘上,要看着你们带领群众把沙丘治好。请问,焦裕禄的墓在沙丘上吗?这个愿望实现了吗?”

  一句话问到了张钦礼的痛处。他说,焦裕禄的墓现在还在郑州烈士陵园,还没有迁回兰考。这个问题,兰考人民也有这个要求,穆青、周原也多次建议,请相信,我们很快就可以把这件事办好。

  回到县委,张钦礼就以兰考县委名义向省委起草了一个关于把焦裕禄墓迁回兰考安葬的报告。他带上卓兴隆,把报告送给河南省委书记刘建勋,刘建勋当即同意了兰考县委的请求,对纪登奎说:“给他们办一办吧!”纪登奎当即就批准了兰考县委的请示。并派人通知郑州铁路局密切配合,备好火车专列。

  省委同意后,省政府一位秘书长专程来到兰考,为焦裕禄选择墓地。根据焦裕禄的遗愿,大家选了两处沙丘,但都距离县城太远,不便于人们祭祀悼念。

  张钦礼提出:“对焦书记的遗愿,要从本质上理解。焦书记要求将他埋在沙丘上,那是要看着咱把沙丘治好。继承焦书记的遗志,就是要根治‘三害’。这才是关键。不必拘泥于沙丘。”

  省政府秘书长问道:“钦礼,你就说说你的意见吧!”

  “县城北门外有个土牛,那是清乾隆47年时的黄河大堤。有一次,焦书记和我来到这里,兰考的风沙起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焦书记十分高兴,对我说,这个地方站得高看得远,我死了,埋在这里多好呀!”

  “这样好!定在这里更符合焦裕禄同志的遗愿。”

  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焦裕禄烈士陵园。

  2月26日上午,郑州市烈士陵园举行了起灵仪式。刘建勋亲率参加省三级干部会议的各地市、县负责同志,参加了起灵仪式并讲了话。

  随后,焦裕禄的遗骨装上四节车厢组成的专列。

  这是省委书记刘建勋、省委书记处候补书记兼省委秘书长纪登奎批示,经郑州铁路局特批的运送焦裕禄灵柩的火车专列。一节是省、地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一节是灵柩和护灵的焦裕禄家属等人员;一节是郑州国棉三厂的军乐队;一节是花圈和工作人员。火车头前边挂着焦裕禄的遗像,系着黑纱。车厢两旁贴着“向毛主席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的巨幅标语。

  灵车到达兰考后,中共兰考县委在焦裕禄墓地举行了隆重的安葬大会。参加安葬大会的有五六千人。墓前搭起了牌楼,牌楼两边写着:“挥泪继承壮士志,誓将遗愿化宏图”;横额写着“焦裕禄同志永垂不朽!”会场上还飘扬着四面红旗,红旗上分别写着:“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的道路”。这四面红旗,是焦裕禄生前在兰考树立起来的,在兰考人民除“三害”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提振信心、引领示范作用,也是以后彻底改变兰考面貌的榜样。

  安葬大会上,张钦礼致悼词。他语调悲怆,时不时泣不成声。当他郑重宣布:“除‘三害’三年规划胜利完成了。焦书记,你可以瞑目安息了!”顿时会场一片欢腾,一片哭泣。“向焦裕禄同志学习!”“焦裕禄精神永垂不朽!”“焦裕禄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口号声此起彼伏。

  人们所不知道的是,安葬大会筹备时还发生过一次激烈的斗争。张钦礼交代卓兴隆:“会场的挽联一定要写出全县人民对焦书记的感情,还要体现出我们一定要发扬焦书记的精神,继承焦书记的遗志,实现焦书记遗愿的心声来。”

  卓兴隆一番思考后,拟了这个挽联。张钦礼十分满意,就让卓兴隆他们写好,挂到会场两旁。

  这时,秦××也来看会场了,他看看这副挽联,念了一遍,说“谁封焦裕禄是壮士啦?他是病死的,咋能称为壮士呢?把它去掉!”

  忙会务的同志面面相觑,不知道怎么办好。张钦礼上前说道:“秦部长,焦书记临去世前还念念不忘兰考,要求把他埋葬在兰考的沙丘上,他为兰考人民死得这么悲壮,怎么就不能称壮士?!这个不能换,有问题我担着!”

  看着张钦礼急红了眼睛的样子,秦××没有再坚持什么,但心中的不快还是显而易见的。

  焦裕禄逝世以后,宣传焦裕禄事迹,弘扬焦裕禄精神成了张钦礼和他的战友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从机关到学校、从工厂到农村,他们走到哪里,就把焦裕禄事迹宣传到哪里。白天他们不辞辛苦地工作,晚上他们满怀深情地写回忆文章。

  2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张钦礼题为《我们的好班长》的回忆文章,文章分六个小标题:1.一个乐观而豪爽的人;2.先做调查研究,不开无准备的会;3.对待不同意见的态度;4.同志间的谅解和友谊;5.他坚信群众的力量和智慧无穷无尽;6.焦裕禄同志学习你,做你的后来人。文章全面记述了焦裕禄在兰考工作的点点滴滴,是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重要补充。

  《河南日报》也于2月18日,发表兰考县妇联主任程爱云的《他心里装着咱这一半人口》;爪营公社书记王启德的《为革命忠心耿耿,为人民廉洁奉公》的文章;2月21日,发表焦裕禄亲自树立的“四面红旗”的文章,深切怀念焦裕禄。它们是:韩村贫下中农代表、贫协组长杨青山的《全靠自己一双手》;秦寨大队党支部书记赵新贞的《决心要比困难大》;赵垛楼大队党支部书记赵培德的《看准了就抓住“死不丢”》;双杨树大队党支部书记王发祥的《在毛主席著作里找到了道路》。

  随后,张钦礼的《回忆亲密的战友焦裕禄同志》《永远听毛主席的话,做群众的小学生》;卓兴隆的《焦裕禄同志教我好好学习毛主席著作》《在和焦裕禄相处的日子里》;张思义的《焦裕禄同志的二三事》;朱礼楚的《要使思想感情在群众中扎根》;魏鉴章的《为兰考人民献出一切力量》;赵培德的《焦裕禄同志的革命精神永远是鼓舞我们前进的动力》;肖位芬口述的《照着他领的路子朝前走》……还有李忠修、李国庆等写的文章,都先后被报刊媒体刊发。尤其是通讯干事刘俊生,不但报刊文章发表的多,还撰写、出版了《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焦裕禄的故事》等书。新华社社长穆青为《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一书题写了书名。《焦裕禄的故事》成为全国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推荐图书。刘俊生还多次带队到北京、上海、郑州等地巡回报告焦裕禄的事迹。

  焦裕禄精神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  1966年9月15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亲切接见焦裕禄的二女儿焦守云,并合影留念。

  1966年2月,董必武同志为焦裕禄题词:“吾爱焦裕禄,毛公好学生,利人如不及,忘我若无情,路线依群众,方针是斗衡,一心为革命,敢与困难争。”

  1990年5月4日,陈云同志题词:“向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同志学习。”

  1990年6月15日,邓小平同志为纪实文学《焦裕禄》题写书名。

  1990年6月16日,李鹏同志题词:“让焦裕禄精神更加发扬光大。”

  1990年6月,李瑞环同志题词:“学习焦裕禄同志尽心为人民。”

  1991年2月9日,江泽民同志题词:“向焦裕禄同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991年6月19日,温家宝同志瞻仰焦陵。

  1994年3月11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同志参加焦裕禄纪念馆落成暨焦裕禄铜像揭幕仪式。

  1994年5月,乔石同志题词:“学习焦裕禄同志廉洁自律、勤政为民。” 2009年4月1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来兰考视察时,瞻仰焦陵并接见焦裕禄工作时期的老同志,重申学习焦裕禄的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决定在全党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习近平同志把兰考县作为他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联系点。 2014年3月17日,习近平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他说:“焦裕禄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他虽然离开我们50年了,但他的事迹永远为人民传诵,他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的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

  他还特意朗诵了1990年7月15日读了穆青、冯健、周原采写的《人民呼唤焦裕禄》所填的词: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习近平

  中夜,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是时霁月如银,文思萦系……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随着穆青、冯健、周原《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传播,中国大地掀起了一个持续最久的宣传、学习、教育热潮。焦裕禄已经成了矗立在亿万人民心中的丰碑,成了中国共产党人优秀领导干部的光辉榜样!

  (未完待续)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