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中华民族复兴

贵州省毕节市全面推广塘约经验

作者:宏甲文章公共号 发布时间:2017-04-09 16:01:22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e83799b225e6afdc76c75ad5eef69079.jpg

 

  王宏甲按:贵州省毕节市有1000万人口,是全国最多贫困人口的地级市。毕节市委书记周建琨原是安顺市委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就对周建琨说:“你上毕节,塘约精神也要上毕节。”

  今年2月以来,毕节市就开始全面部署推广塘约经验工作,分三个步骤逐步推进。第一是走出去,深入学习。组织全市几百名县乡村各级领导干部、支部书记,分批到塘约去学习调研,以产生触及灵魂的体会;第二是购买了一万多册《塘约道路》,发到毕节市所辖3区7县,要求各基层党支部组织学习讨论,各区县主要领导带头,谈体会、出思路、定措施;三是拿出具体行动,全面落实实施学塘约的具体方案。

  下面转发来自毕节市的相关信息

82900812ad74106e1774afdfe65c20d9.jpg

  学习塘约经验不断丰富精准脱贫的“毕节实践”

 

  4月6日,毕节市召开全市学习《塘约道路》经验座谈会。会议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讲师团团长刘群峰主持。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讲师团、市扶贫办等单位有关负责同志,部分县(区)分管扶贫工作的副县(区)长(副主任)、扶贫办主任、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各县(区)党委(党工委)宣传部(政治部)分管理论工作的副部长(副主任),驻村干部代表等,共30余人参加座谈。

  各县(区)、乡(镇)相关部门负责人在会上作交流发言。下面是座谈会上的部分发言摘要。

fbb8fb2fe15c1c6fa3b034c57d775e8b.jpg

座谈会现场

 

  刘群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讲师团团长)

 

  读《塘约道路》,本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和思考:一是中国的事,总是从土地结束,又从土地开始。塘约道路,其实就是毛泽东时代创建的农业合作化道路,如同当年的人民公社。但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深刻的变革。其间经历了“包产到户”。今天的路该怎么走,值得反思。二是穷则思变,但变化的最大源泉,还是来自“三农”中的内生动力。坐着等人扶,等人帮,终究是“扶不起来的君子”。三是村级组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村两委,处于脱贫攻坚主战场的最前沿,可谓主阵地,而决不能是“空壳村”,因为是“空壳村”,就没话语权,就没组织能力,就没威信,自然就不能组织起有效的进攻。塘约村的实际印证了这一点。四是学东南沿海,学中部,我们没有足够的基础、条件和机遇,但学塘约,你没有更多的此类的推托理由吧!因为都是贵州的贫困村,都是因外出打工者居多而留有诸多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都是土地撂荒,都有自然灾害,都是穷山村。那么突破口在什么地方呢?当然,学经验,不是照搬照抄,而塘约经验的确有许多值得借鉴的东西。如对土地,塘约经验为我们介绍了一个核心问题:测量、勘定是村的行为,是“确权”;颁证是政府行为,属“赋权”;交易是市场行为,属“易权”。通过“三权”促“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巩固了农村资源集体所有权,维护了农民土地承包权,放活了土地经营权。五是“培育新农民,发展新农业,建设新农村”,这三新,说到的新农村建设的本质,缺一不可。没有前面的两新,最后的那一个新,就立不起来,经不起推敲。六是作家王宏甲在书中所写的一句话,振聋发聩:一个好社会,不是有多少富豪,而是没有穷人。值得我们深思。七是王宏甲写的另一句话:一个领导者会阅读,这个地方才有前途。我们不能都是忙为借口,不去阅读,不去思考,不去借力,不去担当,不去突破,如此就是真正的没作为。

  付立铭(市扶贫办副主任)

 

  读完《塘约道路》一书后,使我这个老扶贫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塘约村穷则思变,说变就变。他们把改革开放初分下去的承包地重新集中起来,全村抱团发展,走集体化的道路,变化和成效皆惊人。他们巩固了村集体所有制和加强了党支部在农村中的领导作用。他们做好“党支部管全村,村民管党员”,做好村民自治。我们也想变,我们创造的“四看法”,总结的“十子”机制,提出的贫困户脱贫“四有五覆盖”和贫困村出列“五通四有”形象指标,在全国、全省都有影响。但是,怎么才能做得更好,怎么才能够更好地在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中闯出新路子。我想仅针对贫困户脱贫要有安全饮水,有安全用电,有安全住房,有就业技能;入户路和院坝硬化全覆盖,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全覆盖,农村合作医疗及医疗救助全覆盖,教育资助等全覆盖,1-2项增收产业全覆盖。贫困村出列要通水泥(沥青)路,通客运车辆,组组通公路和村庄内便道全部硬化,通宽带及电话,自然村村村通生产用电;有美丽乡村创建点,有达标合格的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或有执业资格医生,有村文化活动室和文化信息员,有不低于3万元的集体经济等收入来说,我们主要认为,只要能通过各种办法整合项目资金到位,就能解决贫困户脱贫、贫困村出列的问题。读了《塘约道路》,进一步思考才进一步发现,要做好“四有五覆盖、五通四有”,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有上级党委坚强的领导和支持。二是要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要在建立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中进一步加强统的力量,壮大“村集体+合作社”,更有利于资源的整合利用,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促进产业的发展,走集体化集约化道路。四是要充分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

  王荣猛(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我认为塘约道路主要有以下四条路径。一是坚持“村党支部管全村”的领导路径。塘约村党支部2015年4月升格为党总支。村行政有村委会、合作社、老年协会、妇女联合会、产权改革办、红白喜事理事会六个机构,全部在村党总支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各机构“一把手”都是总支委员。塘约村党支部书记左文学是“一把好手”,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群众改变了塘约。正是加强党支部的领导作用,塘约才有今天的发展。二是实行“村社合一”的发展路径。塘约实行“村社合一”,把村发展与合作社发展完全结合起来,一村一社、一社一村,以发展合作社来推动村发展。2014年6月8日,塘约村成立了合作社,在合作社下组建了农业生产队、建筑队、运输队等各类专业队。通过合作社的方式,集中使用土地,调整产业结构,并建立一套完善的运行制度、利益分配制度和奖惩制度,以此确保所有村民从中受益。三是尊重“村民的选择”的动员路径。尊重村民的选择这一理念贯穿于《塘约道路》一书全篇、实践于塘约各项重点工作之中。塘约采取成立各种协会、经常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措施,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发展,不断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正因为尊重“村民的选择”,塘约在改革发展中拥有了老年人、党员、村民代表、返乡人员等四类帮手,这些人发挥了砥柱中流的作用。四是严守“红九条和黑名单”的管理路径。塘约结合实际完善《村规民约》,围绕整治滥办酒席、整脏治乱等村级事务,提出了“红九条”和“黑名单”管理方式,在执行过程中“下硬手”,坚持一视同仁,凡是踩红线的一律“拉黑”管理。探索了“村民管党员”的方式,加大村民对党员的监督力度,充分发挥党员队伍的作用。结合毕节实际,我们认为学习借鉴塘约经验,关键要做好立好《村规民约》这一个“法”,开好党员会和群众会“两个会”,算好增收账、民生账和资源账“三笔账”,用好老年人、致富带头人、本村在外成功人士和村民代表“四种人”,解决好扶贫措施不精准、底数不清、驻村干部作用发挥不好、党员等同于一般群众、党委村务不公开“五道题”,补齐后进村整顿、村活动阵地提升、基层基础保障、“空壳村”清零、“范本村”创建和村减负“六块板”等六项工作。

  赵璞 (黔西县副县长)

 

  2014年遭遇了大洪水灾难、濒临绝境的塘约村,穷则思变,在村党支部书记左文学的带领下,全村群众卯足一股劲,拧成一根绳,打破陈规,闯出了一条新型集体组织道路,使得塘约能够从灾难和贫困中迅速崛起,灾后仅仅两年时间,便从一个村集体经济空壳村,蜕变成拥有200万资产、吸引90%的村民返乡安居乐业的集体化村庄。它的成功在于,村党组织能够大胆冲破观念的桎梏,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走出一条合适自己发展的“塘约道路”,它最宝贵的经验与精髓就是“三权”促“三变”,以农村产权确权、赋权、易权为抓手,围绕“三权”+党建+扶贫+产业+金融的发展思路,探索实施“村社一体、合股联营”的发展模式,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使得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更加巩固,党支部领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广大群众利益得到切实维护。“塘约道路”不仅是时值脱贫攻坚战中的珍贵事例,更是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成功范例。这条道路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2016年,黔西县将谷里镇、林泉镇和金碧镇作为“三变”改革试点,并以试点乡镇为中心带动全县有经营主体为载体的村开展“三变”改革工作,通过实践探索,“三变”改革工作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盘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推动集体、村民和企业利益紧密链接,实现了农民增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王大庆(七星关区副区长)

  通过对《塘约道路》的深入学习和到塘约村参观学习,本人有四个方面的深刻认识。一是塘约村在发展的道路上进行了有益探索,找准了一条发展路子。塘约村建立了村寨一体的合作社,村民自愿把土地的承包经营权等流转到新成立的合作社,改变先前土地产出率不高,商品率更低的落后状况,生产的组织化和产业化焕然一新,塘约村巩固了集体所有制,进而实现同步小康、共同致富。二是塘约村特别重视党的基层政权,选举了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塘约村在基层政权建设方面最重要的一条经验是党支部管全村,村民管党员;创造出驾照式评分扣分管理模式,塘约村的种种变化,村党支部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三是塘约村特别重视村庄治理,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塘约村通过村支两委和村民代表大会,研究制定了规范村民行为的“红九条”,实行村民自治。四是塘约村善于改革创新,用活了农村资产资源。塘约村通过“七权”同确,成立土地流转中心、股份合作中心、金融服务中心、营销信息中心,赋予土地产权流转、入股、抵押、收益权能,探索实施“合股联营、村社一体”发展路径和“稻鱼共生、休闲观光、科技示范”发展思路,创新“金土地贷”、“房惠通”和“特惠贷”等信贷产品,鼓励村民用自己的土地经营权参社入股,合股联营,通过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实现了从省级二类贫困村向“小康示范村”的华丽转变,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塘约特色的“塘约道路”。结合实际,我们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建好基层这个组织。二要用好群众这个主体。三要走好改革这条路子。

  唐光甫(市委讲师团副团长)

 

  本人主要从四个方面谈谈学习《塘约道路》的感受。首先是塘约道路的独特性。2014年,塘约村遭到了特大洪水灾难,面临绝境的塘约村,穷则思变,灾后仅仅两年的时间,从一个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变成了拥有200万资产,90%的村民返乡创业的集体化村庄。塘约道路“特”在以村为单位抓精准扶贫。其次是“人”在塘约脱贫中的积极作用。村支书左文学艰苦奋斗、敢闯敢干、无私奉献的精神是诞生《塘约道路》的关键,返乡农民工是塘约巨变的生力军。再次是中央政策在塘约脱贫中的“活用”。用好政策不简单,“用活”政策更不简单!我们在农村抓扶贫工程,最关键的问题是解决中央政策的落实、执行的问题。目前我们的干部在抓精准扶贫工作时,对政策的理解力、落实力、执行力三个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塘约在这三个方面堪称对中央政策理解、落实和执行的典范,我们各级干部应该好好学习。最后是启示与思考。《塘约道路》与“毕节实践”在很大程度上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毕节而言,激活创新基因,才能决胜精准脱贫;着力解决思想贫困问题,是推进毕节精准扶贫进程的前提;提高政策的理解力、执行力是决胜精准脱贫的基础;找准问题,因地施策是决胜精准脱贫的重点;科学编制严谨的产业规划,是决胜精准脱贫的根本;正确引领舆论是决胜精准脱贫的关键。当然,毕节的几千个村都不同于塘约,在毕节精准扶贫工程中发生的种种“奇迹”和创新,除了毕节人的智慧和勇气外,更多的可能还是要回到试验区建立以来的历史中去寻找答案,要找出“一以贯之”的“历史和人文的因素”。《塘约道路》不可以搬到毕节的每个村,但他的经验和精神可以复制到每个村。

  徐如山(大方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塘约的变化,塘约的发展,关键是有一个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强的党支部和能够起模范带头作用的领头雁。在塘约发展的过程中,党支部发挥了大作用,支书左文学是领头雁。2014年6月3日特大洪灾发生当晚,塘约村的党员干部分头救灾,把老人、妇女和孩子转移到安全地带,全村无一人伤亡。危难之时显本色,群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共产党员是大家的主心骨,基层党组织是大家的依靠。塘约的变化,塘约的发展,重要的是穷则思变,向改革要动力,充分激活农村内生动力。塘约成立了村级合作社和土地流转中心,通过对全村土地、林地、集体建设用地、农村房屋、小型水利、集体财产等七权进行确权,通过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让确权、赋权、易权有效转换,把土地回归到村集体,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效益按照合作社30%、村集体30%、村民40%的比例进行利润分成。七权确权,巩固了农村集体所有权,维护了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放活了土地经营权。塘约的变化,塘约的发展,主要靠的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真抓实干。穷则思变,塘约无论是“村社一体、合股联营”的合作社,“七权同确”,“一清七统”,还是“红九条”、“红白理事会”、“黑名单”管理等,这些改革措施和管理办法,都是紧密结合塘约村原来的贫困状况和存在的陈规陋习进行的一场深刻的变革,都是塘约的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参与、认真总结、真抓实干,共同奋斗的精准总结。“塘约经验”正在成为贵州各地学习的典型。大方县正处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时期,要认真落实好“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按照“五通四有”、“四有五覆盖”的目标要求,聚焦现有农村贫困人口,统筹推进精准扶贫与区域整体开发。

  黄金舰(市人才办人才引进科科长)

 

  学习《塘约道路》,有几个方面的深刻体会。一方面是理性的回归。农村需要重建,如《塘约道路》的作者王宏甲老师所说:需要重建的岂止是广大的乡村,岂止是道路、房舍。我们的精神,我们的信仰,我们的生活理想,世道人心、公序良俗、民主法治都需要重建。物质匮乏,不怕。精神和公义缺失才可怕。今天的贫困村,我们说的贫困,主要是以经济指标来衡定,人文指标却没有引起重视。塘约实践,重新唤起农村的念想,我们的乡愁。塘约实践,让我们看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景与未来。为了生活,许多人一出去就是十多年,有的甚至几十年,尽管我们呆在城市,但我们所建设的城市却不属于我们,我们始终不是主人。然而,孩子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父母没有得到很好赡养,我们找不到来时的路,我们的家在何方,我们的根在何方,我们在为谁奋斗?另一方面是终极的道路。面对贫困“硬骨头”,也有不少地方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畏难情绪,甚至有的对困难和问题无计可施、一筹莫展。塘约村穷则思变,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带领全村跃入小康村行列的成功做法,为农村的脱贫致富蹚出了一条新路,为各地扶贫攻坚做出了示范。塘约村之所以能够攻破碉堡,实现了从省级二级贫困村向“小康示范村”的跨越,其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以党的建设为抓手,干群齐心、同心协力,从而一举拔掉了“穷根”、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李春阳(大方县凤山乡党委书记)

 

  学习塘约道路,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对当前农村发展、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也有一些思考。一是农村改革势在必行。近年来,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突飞猛进,包产到户在之初带来的农村经济活力每况愈下,大多数农民仍然是以家庭为单位自谋生路,“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得不到解决,或者说“小生产在大市场面前的弱势”得不到转变,组织的力量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大量农村劳动力外流,农村人口老龄化、农业发展副业化问题日益凸显。“穷则思变”,农村作为当前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改革势在必行。二是农民重组迫在眉睫。塘约村探索实施“村社一体、合股联营”发展路径,以合作社的形式,把农民重新有效组织起来,进一步激活了农村自然资源、存量资产、人力资本,极大程度地释放了改革红利。大方县凤山乡自去年年初开始推行的“村社共建、产社共融”模式,也是通过农村三变,重新组织农民,构建农村“利益命运共同体”。三是产业发展刻不容缓。无论是此前提出的“三权”分置还是塘约实施的“七权同确”,无异于是农村改革的“深水区”,更是农村供给侧改革和农业产业发展能否成功的核心。立足实际选产业,抓住特色建基地,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扶贫开发整体效果的重要抓手。抢抓供给侧改革机遇,以产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协调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优化组合各种资源要素,以产业发展助推农村改革和发展。四是农村治理不能怠慢。当前的农村工作,必须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农村综合治理,达到共同促进的作用。塘约的“红九条”、全村酒席统一办理等等一系列村民自治措施,为塘约推进改革奠定了群众基础。

  敖进(金沙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学习实践塘约村“党支部管全村、村民管党员干部”的经验,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塘约村党总支统领下的行政组织有村委会、合作社、老年协会、妇女创业联合会、产权改革办、红白酒席理事会6个机构,6个机构一把手都是党总支委员,确保党支部建到协会和专业队伍(公司),强化了党组织对全村的管理和领导核心作用。本人认为,坚持党建引领发展,必须从最基层抓起,使最基层的组织、细胞和普通党员强化在党忧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的意识,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学习实践塘约村“‘红9条’村规”治“出文明新风”的经验,激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塘约村把村规民约作为村民自治的利器,将滥办酒席、不讲诚信、不赡养父母等不文明、不诚信、不道德的行为写进村规民约,编制塘约村“红9条”制度,凡违反“红9条”规定的村民一律纳入“黑名单”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考察管理,考察期内取消享有的荣誉称号及部分优惠政策,考察合格后方可退出“黑名单”。本人认为,农村的脱贫攻坚、致富奔小康,除了抓好抓实产业扶贫、基础设施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等硬件外,还必须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想脱贫、能致富、谋发展的内生动力,发挥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凝聚正能量,消除负能量,才能凝心聚力、形成合力实现小康梦。

  卢林刚(织金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安顺平坝县塘约村,原本就处在贫困之中,是省级二级贫困村,但2014年夏季的一场洪水更是毁坏了他们原本的生活,本是贫困不堪的村庄更是雪上加霜。逼到绝境的塘约村开始反思发展之路:改革。改革是中国历史进程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历史不就是在不断改革中前进的吗?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唯有探索改革新道路,才能改变如今的窘境。古有商鞅变法、永贞革新、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孝文帝改革、张居正改革、戊戌变法等等,古人尚且能够通过改革推进社会的进步,今人有何不能呢?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拔穷根”,走上“小康路”,塘约村在村支书左文学等的带领下,突破固有的发展模式,探索确权、赋权、易权之路,以“三权”促“三变”,激活农村沉睡资源,整合城乡资源要素,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让贫困中的农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正如“山穷水复疑无路”,改革之后实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塘约道路不仅是平坝塘约村的改革之路,也是改变塘约村及村民命运之路,更是激发和鼓舞中国无数农村和农民改变命运的动力。结合塘约村的先进改革经验,织金县今年将以“创新发展、同步小康”为统领,全面推进“小康六项行动计划”,以“六个精准”为切入点,按照“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力量下沉”的要求,坚持发展要素向贫困区域聚集、攻坚力量向贫困领域摆布、产业布局向贫困村组延伸、扶贫措施向贫困人口集中“四向发力”,全力实施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五个一批”工程,确保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出列、贫困乡镇“摘帽”工作任务。

  文章来源:毕节市人民政府网

  今贵州新闻客户端

  脱贫攻坚,七星关向230公里外的塘约学什么?

 

  塘约村,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辖区的一个乡村,距离七星关区230多公里。

  一个面积只有5.7平方公里的村子,为何受到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的高度评价?怎么就成了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口中的农村脱贫攻坚样板?

  又是什么,让塘约村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实现了从过去名不见经传的“穷山寨”到如今和谐富裕的“小康村”蜕变?

4c394e08a01146ca4a034510a2f93d37.jpg

 

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

  带着种种疑问,3月28日,七星关区组建考察团奔赴塘约村进行考察学习,希望借鉴该村发展经验,进一步为我区理清扶贫思路,找准脱贫路径。

  此次到塘约村考察,由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延、区政协主席吴贤耀带队,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晓园,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张铭,副区长王大庆,区直有关部门和38个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参加了此次考察学习。

e83052be46a1d615a422a3d5f2a26cdd.jpg

考察现场

  考察组能从230余公里外的塘约村获得什么?  近年来,塘约村围绕脱贫攻坚,创新体制机制,探索确权、赋权、易权“三权”促“三变”的改革经验,有效盘活了农村自然资源、存量资产、人力资本,走出了一条强弱联合、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

d641875af6486f0859b21aa8a1883a5e.jpg

考察现场

  过去的塘约“脏、乱、差”,变成了现在的房屋错落有致,道路宽阔整洁,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过去软弱涣散的塘约村级组织,变成现在村中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领导全村人民建设美丽家园;从过去的一盘散沙,变成现在的众志成城,齐心协力谋发展。  何为“三权”促“三变”?  所谓“三权”促“三变”,就是通过对农村各类产权进行确权、赋权、易权,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81988e22183a4fbe4b4911f00c568a19.jpg

塘约村

  确权,就是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民宅基地使用权、林权、“四荒”使用权、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农业生产设施设备、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等农村各类产权权属进行明晰,颁发权证,让农民吃下“定心丸”。  赋权,就是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等权利,同时对确权后的各类产权进行评估,确定其价值,赋予权利证书持有人在产权期限内按照规定用途依法使用、经营、流转、作价入股或抵押担保权能,并出台相关配套措施给予保障。

7460b0eaa092098bb7884d0c1c5e01f4.jpg

塘约村

  易权,就是建立和完善各类农村产权交易平台,除法律规定不能改变的权属外,让农村各类产权进入市场进行交易,使其在流动中增值,从而激活农村沉睡资源。  塘约就是通过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集体土地所有权等“七权”进行精准确权,健全土地储备、产权评估、利益共享、风险保障、金融支撑等配套措施,形成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村级产权交易平台,赋予“七权”流转、抵押、担保、入股等多种权能。

fc103c9cf7cb288cf0b0b9397692289b.jpg

塘约村

  找准发展载体促“三变”,按照“村社一体、合股联营”的发展思路,采取“党总支+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农民将土地流转到合作社进行合股联营、合作生产,经营所得收益按照合作社、村集体、村民的模式进行分成。

  同时,引进金融机构入驻塘约村,每年从村集体分红中抽取20%作为村级金融担保基金,探索“3+X”信贷模式,推动农村产权交易。

99d5e8a9630005a4d9f0a07431ed3218.jpg

塘约村

  如今,塘约村家家户户住上了漂亮的小洋楼。

  村集体经济从2013年的3.8万元飞跃至2015年的75.6万元,净增71.8万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不到4000元提高到2015年的7859元,翻了一番。  2016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到10030元,村集体经济增加到202万元。

  过去名不见经传的“穷山寨”变成了和谐富裕的“小康村”,成为农村脱贫攻坚的样板。

f6e4c710ad36bd3dd1b501d93dad398a.jpg

 

  借鉴塘约村“三权”促“三变”的改革经验,助推我区脱贫攻坚。

  历经此次特殊的“塘约道路”,七星关区将召开专题会议,通过领导示范带头,在我区推进塘约式示范村的打造工作。区四大班子主要领导每人将在全区打造5个以上塘约式示范村,四大班子其他班子成员每人打造2个以上,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书记、镇长各打造1个以上塘约式示范村。

  “要靠全体人民的力量发挥出来,不只是靠大户。让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村民,才会产生村民自身的内生动力。”这应该是最重要的,也正是七星关区向230公里外的塘约学习的地方。

  毕节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海东

  走进塘约脱贫道路 谋划大关致富前途 黔西县大关镇镇村干部赴塘约村考察学习

d96b8faa7a0c85450bf29027aab42e31.jpg

  “一个好社会,不是有多少富豪,而是没有穷人。”带着对《塘约道路》书中脱贫故事的好奇,2月18日,在县人大副主任杨开祥的带领下,大关镇班子成员、各村(社区)支部书记、驻村干部共47人远赴塘约村,对塘约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乡风民俗整治、专业合作社创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先进工作经验进行了认真学习。

40a68d107f37d801b3915a7d383b817f.jpg

  考察团先后实地考察了解了塘约村的村级阵地建设、莲藕种植基地、羊肚菌种植基地,以及小镇建设的基本情况、发展规划、功能定位、村规民约“红九条”等方面的内容,听取了当地的经验介绍。一路走来,考察团带着问题,边走边看、边思边议,收获良多。随行考察人员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和借鉴塘约村建设先进经验,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深入挖掘自身特色优势,不忘初心,厚植根基,推动大关镇经济建设加快发展。

2eb192f7a3642da900ae88499e528025.jpg

  考察学习期间,还召开了座谈会。会上,塘约村支部书记左文学就塘约村“三变6+1”脱贫模式、“一建四改治八乱”“五有四化三提高”美丽乡村建设情况、村规民约“红九条”乡风民俗整治情况、土地确权流转中心成立情况和蔬菜、水果种植经验等作了介绍。考察团和塘约村两委就如何更好地推进精准扶贫、基层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合作社打造等工作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会议氛围和谐而热烈。

0bcd1aa0dc0dbb7ca07c9e8c4f719913.jpg

  杨开祥指出,塘约村充分加强发挥党支部的领导作用、对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进行创新实践、整合城乡资源成立合作社抱团发展的“穷则思变”历程,对黔西县的基层建设、脱贫攻坚、经济发展等具有借鉴意义。并要求大关镇各村支部要从各村的实际出发,放长眼光,选准产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坚定信心,转变作风,脚踏实地,求真务实,聚焦重点环节,精准施策发力,确保如期完成精准扶贫工作任务。

d27c2f0782ceccd41e80903afa431c40.jpg

  “塘约道路”学习考察之行,得到黔西县委、政府以及平坝县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收获很大,取到了“真经”,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进一步增强了大关镇合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文章来源:平安大关 (熊智煌)

 

  纳雍县民政局 召开《塘约道路》学习会议

fde9d37cebfab7ca80680ec0c9e28dff.jpg

 

  为了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学习毕节市第二次党代会精神紧密结合,切实学习贯彻落实以“大党建”统领“大扶贫”、“大安全”、“大大展”的战略部署。2017年2月13日,纳雍县民政局组织召开了《塘约道路》学习大会,党组班子、中层干部和全体党员参会,会议由局党组书记、局长潘登主持。

  会议对《塘约道路》创作背景、主要内容作了简要介绍。《塘约道路》记述了贵州安顺市塘约村,通过巩固农村集体所有制和加强党支部在农村中的领导作用,全体村民自愿把承包地确权流转到新成立的“村社一体”合作社里,利用“七权同确”,全村重新组织起来,抱团发展,走集体化道路,做出的突出创造性作为,为当前扶贫攻坚工作开创了新路子,新模式。

  学习会议要求,全局干部职工要将《塘约道路》纳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自学范畴。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要充分发扬“三自三敢三敢”精神,借鉴“塘约”的成功经验,把《塘约道路》作为扶贫帮扶的鲜活教材,结合民政工作实际,创新工作方法,做好兜底保障工作,努力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纳雍民政。

  文章来源:

d89f6fb47a75758ec45985f542a9305c.jpg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