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中华民族复兴

张宏良:中国向大众政治文明的伟大回归

作者:张宏良 发布时间:2020-03-30 15:17:24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对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的点评

  看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大中小学恢复劳动课的决定,不禁让人感慨万千,既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开始追赶先进政治文明而感到欣慰,也为中国教育这40年的弯路而感到扼腕长叹!这一天来的太不容易了,几乎毁掉了两代人才换来了这个伟大转变。

  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毛主席开创的古往今来最伟大的教育变革,是人类最先进的政治文明的核心部分,仅此一点就可以说是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可是毛主席逝世后,有人出于狭隘的政治报复,出于剥削阶级的根本价值观,也为了讨好当时的精英集团,彻底摧毁了人类历史上这个最伟大的教育变革,而中国教育变成了全世界最落后的教育,以至于彻底毁灭了两代人,把中华民族也推到了岌岌可危的生死边缘。

  当今美国为什么敢对中国如此咄咄逼人?不就是因为看到这种亡国教育摧毁了中国两代人吗?这两代人从小学到大学再到博士,劳动在他们的升学中不占一分,道德在他们的升学中不占一分,理想主义、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在他们的升学中不占一分,在决定他们一生命运的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考试中,唯一起作用的就是智力,严格来讲连智力都不是,而是一种背书能力。由此产生的没有道德,没有理想,没有信仰,没有坚定的意志品质,没有植根于祖国和人民的情感基础的两代人,他们的生活抗打击能力完全等于零,更别说什么应付血与火的斗争了。

  没有经过劳动淬火的学生,是不完整的学生,没有底层劳动人民情感基础的学生,是创造力永远没有激活的学生,是永远没有真善美冲动的学生,无论兜里揣着多少文凭,其创造能力也趋向于零。所以40年来形成了中国文明发展史上极其罕见的文化空白期,40年没有出现过一个哲学家,没有出现过一个理论家,没有出现过一个文学家,没有创造出一部哲学著作,一部理论著作,一部文学经典,连一部好电影、好戏剧都没有出现过。那些龌龊下流的知识分子天天妖魔化文革10年只有8个戏,可是现在40年过去了,却是连一个戏都没有。

  中国芭蕾舞团仍然只能靠《红色娘子军》吃饭,除了8个样板戏之外,中国拿不出一部能够与西方相抗衡的当代文艺作品。40年来占据中国文学最高峰的,就是“歌爹文学”和“阴毛文学”。就是这两个让子孙后代都会感到脸红的文学,都是现在教育培养的这两代人,所远远无法企及的文学高峰。而这40年恰恰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巨变时期,社会巨变越是惨烈就越是应该产生伟大的哲学作品和文学作品。数千万工人下岗,数百万妇女被逼良为娼,数亿农民离开土地涌入城市,无数家庭遭到暴力拆迁,社会道德崩溃,金钱成为上帝,无一物不造假,无一食没有毒……这种远远超过欧洲19世纪动荡变迁的历史巨变,原本应该产生超过欧洲19世纪伟大作家总和的伟大作家和经典作品,可是中国却连一个世界三流作家都没有产生,如果不是还有港台武侠小说,这40年简直就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空白。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反常现象?道理很简单,就是当今中国单纯的分数教育,从小学到大学再到研究生的20年强化训练,彻底清除了中国人区别是非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把兽性当做理性完全替代了基本人性。大家只要稍微观察一下就会发现,40年来中国教育灌输给学生的所谓理性,实际上就是没有天道、天理、天良的纯粹兽性,只关注丛林法则的优胜劣汰,而没有相互扶助的丝毫人性,这就强制把两代中国人变成了野兽和畜牲,除了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个人胜出之外,排除了所有人类社会高尚的东西,更是把扶助他人、奉献社会看作是一种人类社会格格不入的另类,从而完全颠倒了人与兽之间的关系。莫说是被教育者不会成为曹雪芹、吴承恩、莎士比亚、巴尔扎克,甚至连人的基本良知和爱心都没有,因为良知和爱心已经变成了被淘汰的代名词。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伟大教育改革来自于中国,并且已经在世界各国开花结果,甚至连美国那样最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学生上大学如果没有劳动积分,成绩再好都不会被录取,而创造了这个伟大教育模式的中国,背弃了自己创造的先进政治文明,走上了兽性发展的异化道路?这主要是中国知识分子集团特别龌龊下流造成的。当今中国知识分子是人类历史上最龌龊下流的一个集团,他们既没有中国先秦知识分子的那种天道使命,也没有西方知识分子那种为民呼吁的历史担当,完全把学问当作是满足私欲和兽欲的工具。而这种单纯分数的教育制度,恰恰最能满足中国那些教育精英把学生变成“男为奴,女为娼”的私欲和兽欲要求。而那位需要知识分子支持的划圈老人,恰恰又看到了中国知识精英特别是教育精英的这种龌龊要求,于是双方一拍即合,把中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教育模式,变成了强制学生“男为奴,女为娼”的最腐朽落后的教育模式,把中国的大学特别是研究生院,变成了第二妓院。

  教育本来是人类最神圣最干净的事业,但是在当今中国却变成了最肮脏最私立的行当。而就在中国教育堕落到了古今中外前所未有的肮脏和暴利的时候,世界各国包括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更不要说是社会主义国家了——却拣起了被中国否定的毛主席的教育路线,就如同美国等西方国家吸收新中国特别是文革的大众政治文明因素,按照大众政治文明的历史要求改革自己的司法制度一样,他们也同样在效法毛主席所开创的人类社会最先进的教育改革,把大众政治文明的因素不断注入他们的教育体制,踏上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包括美国这个最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被人们认为是最金钱化的教育制度,都开始贯彻毛主席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先进原则,规定中学生考大学,必须要达到规定的劳动积分,如果没有社区开具的劳动积分的证明,即便是高考满分也绝不录取,已经十分接近于当初毛主席实行的工农兵大学生制度。

  可见,先进的政治文明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住的,中国文革所开辟的大众政治文明之花,之所以能在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开花结果,就是人类社会历史总是向前发展这个根本规律决定的。先进战胜落后,进步战胜倒退,革命战胜复辟,是历史发展的根本规律。尽管在某一个时期某一个国家,落后的倒退的复辟的旧势力可能会一时占据上风,但从长期来看,从历史发展的根本方向来看,落后的倒退的复辟的旧势力总是要被淘汰的,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规律。毛主席创建的大众政治文明在中国被否定后几十年就在世界范围内的复活,就成为全世界发展的根本道路,包括美欧等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都阻挡不了的发展道路,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辩证法的力量就是这么强大,文革的中国版被消灭了,但是文革的世界升级版诞生了,以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和法国黄背心运动为代表的的大众民主运动和大众政治革命,拉开了21世纪世界文化大革命满血复活的历史大幕。

  世界进入了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由精英政治文明向大众政治文明转变的历史巨变时期,在人类历史最彻底最波澜壮阔的大变革大调整过程中,谁代表先进政治文明,谁就会成为历史的胜出者;谁代表落后的政治文明,谁就会被历史所淘汰。毛主席正是看到这一点所以在晚年才为中国创造了最先进的大众政治文明,并以此为人类社会开辟了由黑暗走向光明、由丛林社会走向和谐社会的历史新纪元。虽然期间中国发生了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文明挫折,几乎到了有可能被历史所淘汰的生死边缘。但是,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经过长期铁血考验的伟大政党,中华民族是一个历经艰难险阻、经过无数生死考验的伟大民族,这个伟大的政党和伟大的民族进入21世纪以来,就迈开了“复乐园”的追赶人类政治文明的历史步伐,今天恢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这个重大改革,这个毛主席生前就一直在实行的伟大改革,就是中国重建大众政治文明的一个典型证明。

  或许有人会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大中小学增加劳动课的决定,还不是原有意义上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距离这个目标还很远。但是浪子回头的第一步,迷途知返的第一步,胜过此后向前发展的千步万步。因为这是改变方向的一步,改变道路的一步,改变命运的一步,由黑暗转向光明的一步,由倒退转向前进的一步,由走向深渊转而走向顶峰的一步。所以仅管这一步跨度很小,距离目标很遥远,但是却是具有生死差别的最重要一步。虽然表面来看大中小学增加劳动课,与增加体育课一样本身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作用,但是只要有了这参加劳动的第一步,接下来就会有走进工厂农村,与工人农民一起劳动的第二步。而这第二步对于我们国家乃至对于整个人类社会来说,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劳动是道德的源泉,劳动人民是真善美的代表。这里的劳动是指与劳动人民一起的劳动,是直接进入生产过程的劳动,就是像毛泽东时代那样走进工厂与工人一起的“学工劳动”,走进农村与农民一起的“学农劳动”,走进军队与士兵一起行军训练的“学军劳动”,而不是脱离劳动人民的劳动,不是远离直接生产过程的劳动,不是像当今官员和知识分子那样穿上鞋套在电视镜头前种树的劳动。这种脱离劳动人民和直接生产过程的劳动,不仅不能够培养人们的高尚道德,不仅不能形成人们的健康情感,不仅不能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仰,相反还会产生对劳动的厌恶和对劳动人民的鄙视。只有与劳动人民一起走进生产过程的劳动,才能培养人们的高尚道德,才能打造人们完美的人格,才能形成人们健康的情感,才能产生正确的理想和信仰,才能真正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伟大作用。

  不过,虽然与劳动人民一起走进生产过程,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真正意义上的人,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真正目标和作用,有利于被教育者的健康成长。但是仅仅是在上学过程中进行这种短暂的“学工、学农、学军”教育还是不够的,还不能完全奠定学生全面发展的道德基础,特别是无法保证学生准确选择真正能够发挥自己所长的专业方向。所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第三步,也就是“修成正果”的最重要一步,就是高中毕业后先参加两年工作,到社会斗争和生产斗争的大风大浪中去锻炼两年,形成了对社会的认识、思考和想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之后,再带着这些问题去上大学,就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所选专业更加符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更加能够避免自己的所短和发挥自己的所长。这是“人人都能够成佛”的最伟大最了不起的教育改革。

  上苍造人是平等的,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完全是阶级社会的分工鸿沟造成的,盲目的被动的强制的专业划分和社会分工,使绝大多数人终生都找不到能够发挥自己所长的专业和工作,最终只能白白度过自己短暂的一生。这是人类社会99%的人最终都只能成为庸人的根本原因,也是社会最不公平的方面。庸人和天才并非是智力差别决定的,而是能否发挥自己专长决定的,只要能够找到发挥自己专长的地方,人人都可以成为天才,都能够得到拿破仑、爱因斯坦、曹雪芹、比尔盖茨那样的辉煌成就。而每个人如何才能够知道自己的所长适合于哪个方向,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所以毛主席开创的工农兵大学生制度,是迄今为止最能够发挥出自己所长的制度,是最有利于让每个人都能够获得闪光人生的制度,用释迦牟尼的话来说,就是人人都能够成佛的制度。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制度,是最能够保障每个人的人权都能够充分实现的最伟大制度。

  自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一再自豪地宣称: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中国共产党的骄傲。毛泽东不仅属于中国,同时也属于世界。其中毛泽东最伟大的一个地方,对世界政治文明最伟大的一个贡献,就是创造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制度。回归这个代表人类政治文明的伟大教育制度,是当下中国战胜新冠肺炎的重大疫情以来,第一个向人类政治文明回归,向社会主义回归,向毛泽东时代回归的重大决策。中国的希望就在这里,中国崛起的新起点就在这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跳板就在这里。

  2020年3月30日

  张宏良微信文章,微信号:zhanghongliang101

  关联阅读: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

作者:记者  来源:央视新闻

  据央视新闻消息,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2020年3月20日)

  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现就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加强劳动教育的新要求

  (一)重大意义。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长期以来,各地区和学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对此,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

  (二)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基本原则

  ——把握育人导向。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

  ——体现时代特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深化产教融合,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强化综合实施。加强政府统筹,拓宽劳动教育途径,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家庭劳动教育要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要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要多样化,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区和学校实际,结合当地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条件,充分挖掘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可利用资源,宜工则工、宜农则农,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避免“一刀切”。

  二、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

  (四)把握劳动教育基本内涵。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五)明确劳动教育总体目标。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六)设置劳动教育课程。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校要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其中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大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可在学年内或寒暑假自主安排,以集体劳动为主。高等学校也可安排劳动月,集中落实各学年劳动周要求。

  根据需要编写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明确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劳动教育要求。

  (七)确定劳动教育内容要求。根据教育目标,针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注重选择新型服务性劳动的内容。

  小学低年级要注重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小学中高年级要注重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到劳动光荣。初中要注重围绕增加劳动知识、技能,加强家政学习,开展社区服务,适当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职业意识。普通高中要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中等职业学校重点是结合专业人才培养,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高等学校要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用,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增强诚实劳动意识,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树立正确择业观,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懂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深刻道理;注重培育公共服务意识,使学生具有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

  (八)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建立公示、审核制度,确保记录真实可靠。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

  三、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九)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进行劳动,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鼓励学校(家委会)和社区等组织开展学生生活技能展示活动。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情况要按年度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鼓励孩子利用节假日参加各种社会劳动。家庭要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家长要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孩子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

  (十)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学校要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明确实施机构和人员,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明确学校劳动教育要求,着重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系统学习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根据学生身体发育情况,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统筹安排课内外时间,可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好劳动周,小学低中年级以校园劳动为主,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可适当走向社会、参与集中劳动,高等学校要组织学生走向社会、以校外劳动锻炼为主。

  (十一)社会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协调和引导企业公司、工厂农场等组织履行社会责任,开放实践场所,支持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新型服务性劳动,使学生与普通劳动者一起经历劳动过程。鼓励高新企业为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提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各类公益基金会、社会福利组织要组织动员相关力量、搭建活动平台,共同支持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

  四、着力提升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

  (十二)多渠道拓展实践场所。大力拓展实践场所,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充分利用现有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农村地区可安排相应土地、山林、草场等作为学农实践基地,城镇地区可确认一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作为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的实践场所。建立以县为主、政府统筹规划配置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资源的机制。进一步完善学校建设标准,学校逐步建好配齐劳动实践教室、实训基地。高等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服务社会功能,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和劳动实践基地。

  (十三)多举措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根据学校劳动教育需要,为学校配备必要的专任教师。高等学校要加强劳动教育师资培养,有条件的师范院校开设劳动教育相关专业。设立劳模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荣誉教师岗位等,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开展全员培训,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教师工作考核体系,分类完善评价标准。

  (十四)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各地区要统筹中央补助资金和自有财力,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加快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学校可按照规定统筹安排公用经费等资金开展劳动教育。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

  (十五)多方面强化安全保障。各地区要建立政府负责、社会协同、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安全管控机制。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风险分散机制,鼓励购买劳动教育相关保险,保障劳动教育正常开展。各学校要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清除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特别是辐射、疾病传染等,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强化对劳动过程每个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

  五、切实加强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

  (十六)加强组织领导。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各级政府要把劳动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做好督促落实。省级政府要加强劳动教育工作的统筹协调,明确市地级、县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劳动教育的职责,推动建立全面实施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

  (十七)强化督导检查。把劳动教育纳入教育督导体系,完善督导办法。对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保障劳动教育情况以及学校组织实施劳动教育情况进行督导,督导结果向社会公开,同时作为衡量区域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作为对被督导部门和学校及其主要负责人考核奖惩的依据。开展劳动教育质量监测,强化反馈和指导。

  (十八)加强宣传引导。引导家长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支持配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加强劳动教育科学研究,宣传推广劳动教育典型经验。积极宣传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提供劳动教育服务的先进事迹。注重挖掘在抗疫救灾等重大事件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大力宣传不畏艰难、百折不挠、敢于担当的高尚品格。鼓励和支持创作更多以歌颂普通劳动者为主题的优秀作品,大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不劳而获、贪图享乐、崇尚暴富的错误观念,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