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中华民族复兴

你好,我叫志愿者

作者:《光明日报》武汉一线报道组 发布时间:2020-02-25 09:40:45 来源:光明日报 字体:   |    |  

  【“武汉闯关”系列报道】

  没人知道,口罩的背后是一张怎样的面容。人们看到的,永远是一双双充满笑意的眼睛;

  没人知道,广播的那头是一个怎样的姑娘。人们听到的,永远是一段段温情脉脉的朗读;

  没人知道,驾驶座上是来自哪里的兄弟。人们感受到的,永远是一次次安全平稳的接送。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这些忙碌的身影无处不在。当人们问起他们的名字,他们回答:“你好,我叫志愿者。”

  守护武汉,他们挺身而出

  今年25岁的武汉经开外国语学校教师董梦婷,是忙碌在武汉沌口方舱医院里的一名志愿者播音员。她每天早上6点钟从家里出发,前往方舱医院,和危犇、王雨慧、胡紫寒等志愿者一起为病人们提供播报等服务。

  “我们会在病人吃早饭、午饭的时候进行播报,比如公布新消息、读一些文章和感谢信,传播正能量,为他们加油鼓劲,同时也会向病人推荐科普书籍,并记录发生在舱里的暖心故事。”董梦婷说。

  前几天,住在沌口方舱医院里的一位患者徐海霞对董梦婷她们说,想为舱里的医护人员唱首歌,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经过一番协调和广播通知,徐海霞的要求很快得到了满足。“现在,M19床的病友徐海霞为大家带来一首《感恩的心》”“病毒无情,人间有爱,相信大家一定会早日康复,亲爱的舱友们让我们一起加油”……歌曲唱完,她们不忘及时为病人加油鼓劲。

  作为一名武汉人,董梦婷告诉记者,她身边有很多人都成了志愿者。“我身边的人要么坚守在战‘疫’前线,要么成为志愿者,我也想做一些事情,朋友、同事们也都很支持、关心我,每天都会问我‘到家了没有’‘今天身体怎么样、有没有不舒服’,我们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一定能够早日战胜疫情。”董梦婷说。

  “借用一位病人的话,‘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之光增辉日月’,我庆幸能有机会为武汉出一份力,我们也都坚信,武汉会好起来的!”胡紫寒说。

  在武汉,志愿者就像一束束阳光,温暖着这座英雄的城市,也温暖着身边每一个人。

  陈焕桃是武汉市汉南区湘口街双塔社区的一名退休干部。疫情发生以来,他不顾个人安危,连续多日奔走在大街小巷、各个小区,给居民量体温、消毒、送药,以社区防疫志愿者的身份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家里有没有从外地回来的打工人口啊?尽量少出门,出门一定记得戴口罩。来,把体温量一下。”每天早上8点半,戴着口罩、穿着志愿者马甲、拿着体温测试仪的陈焕桃总会准时出现在社区里,挨家挨户上门给居民测量体温。排查工作结束后,陈焕桃会再回到社区领取消毒药水,对居民楼的入口和楼梯、垃圾桶进行消毒,尽管经常会汗流浃背,但他从没有过一句怨言。“能够为居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贡献我的微薄之力,累点也值。”陈焕桃说。

  暖心的瞬间无处不在,武汉正在慢慢苏醒。

  “黄老师,我在宿舍放了几包医用外科口罩,放假前没拿回去,您把那几包拿去吧,就在南八506的一号床旁的桌子上……”近日,江汉大学教师黄韵雅收到了一位学生发来的捐献口罩信息。这段时间以来,黄韵雅一直在通过朋友圈等平台积极为武汉筹集物资、善款,得到了大量亲朋好友的支持。

  像黄韵雅一样,很多武汉市民的微信头像上多了四个字“武汉加油”,他们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尽自己所能,为抗击疫情贡献一份力量。

  这一刻,我们都是武汉人

  在武汉,有一些特殊的志愿者,他们不是武汉人,但为了支援武汉抗“疫”,他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赶到武汉。

  武汉的疫情一开始,就牵动着深圳一家民营医院护士陈蕊蕊的心。大年三十,陈蕊蕊主动联系武汉武昌团区委,希望能到武汉当志愿者。起初,武昌团区委为她的安全考虑没有答应。陈蕊蕊锲而不舍,继续申请,20多次后终于得到了同意。陈蕊蕊马上赶到河南信阳,与事先约好的3位来自河北、山东的医生志愿者会合,由河北沧州医生肖文谦驾车赶往武汉。

  2月11日凌晨到达武汉后,他们4人在武昌黄鹤楼街一家隔离酒店担任医护志愿者,每天为隔离人员量体温、送饭、观察身体情况,照顾他们的生活。工作时,他们需要穿防护服连续工作8小时,十分劳累。“我原来是武警部队护士,部队告诉我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管多困难,也要去作贡献!”陈蕊蕊说。

  半个月来,陈蕊蕊服务了93位隔离人员,她还用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为大家做心理辅导,鼓励大家加油,坚持下去。她的服务和鼓励感动了许多隔离人员。一天,一位隔离的60多岁的奶奶给陈蕊蕊一个小纸条,上面写着:“谢谢您!你们辛苦!我们会加油的,请您放心!”陈蕊蕊顿时觉得很欣慰。她告诉记者:“我有一个小心愿,希望他们身体早点好起来,疫情早点结束,让大家都能在这个春天去看武汉的樱花。”

  像陈蕊蕊这样,从四面八方前来支援武汉的志愿者还有很多很多。他们不图回报,不惧艰苦,只为了心中那一份情义——不管来自何方,这一刻,我们都是武汉人。

  今年38岁的付伟,是湖北省秭归县茅坪镇西楚社区一名普通退役军人。“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建设项目急缺弱电相关技术人员,要求能迅速进场……”2月1日,从事弱电安装和检修工作的付伟在一个工作微信群里看到一条紧急通知。“我可以去!”付伟立即报名。怕家人担心,在2月2日志愿参建者集合这一天,付伟只偷偷将消息告诉妻子,并请求妻子不要告诉父母。

  当晚11点半,付伟到达武汉雷神山医院施工现场,第二天一大早他便投入到弱电配线作业中。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工期紧、强度大,分秒必争,付伟主动要求分配到夜班突击组。为赶工期,雷神山医院的施工是24小时无缝衔接作业,也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难度。一个病区要拉200多根网线进入机柜,需要把像“蜘蛛网”一样搅在一起的网线一根根捋清楚,线和图纸都要对上。尽管工作精细而繁重,但他们没有丝毫马虎。作业中,付伟和工友大多都是全程站立,高强度的作业让他们每天都累到双腿肿痛麻木,步行返回两公里外的工棚休息时,往往都是和衣躺下就睡着了。

  “早一分钟建好医院,早一分钟救治病人!”付伟说。2月8日,首批医疗队员陆续进驻雷神山医院,来自武汉市的首批患者也顺利入院治疗。付伟收拾工具撤出医院,凝重的脸庞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志愿服务,让所有人成为“生死之交”

  现在,在这座因为疫情而变得空旷的城市里,人们之间的联系却变得更加紧密。一个人想出来为它做点事情,很容易就能找到一群同道中人。

  “武汉正在面对一场艰难的战役,与其在家里当一条‘闲鱼’,不如出来做点事。”90后小伙贾威说。通过微信公众号,他加入了青山区志愿服务群。进群当天,群里就已经有了100人,随着时间推移,这个群已经扩大到了300多人。

  贾威说,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群里有没有“接龙”——一个任务发布出来,底下马上就会形成一条报名回复的长龙,“手慢根本抢不上”。

  大家从线上聚集在一起,在志愿服务时才能相见,建筑师、装修公司老板、教师、行政人员……各行各业的人都出现在了这个“网友见面现场”。来自四面八方的一群陌生人,在干活儿的时候,却格外地齐心。搬物资时,大家排成一条长龙接力,一箱七八十斤重的菜,过了十几道手,稳稳当当。

  “如果不是参加志愿服务,我们根本不可能认识。”贾威说,他和一些在活动中相熟的群友有着特殊的默契,有任务,不用问“搞不搞”,都是“一起一起”。“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志同道合的我们,真成了生死之交。”

  作为志愿者,让贾威最感动的是,他们传递出去的温暖得到了温暖的回馈。在大桥上值守测温的时候,许多司机测完温,突然从车窗内扔出一些东西,有时是几盒口罩,有时是几袋面包,然后迅速离去。虽然一句话都没搭上,但贾威明白,这是他们对志愿者最诚挚的感谢。

  志愿服务不但把志愿者们变成生死之交,更把这座城市的所有人变成生死之交。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受到感召,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之中,守望相助,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万钧是洪山区水务和湖泊局党政办的一名干部,从2月6日开始,他下沉社区,接管洪山区珞南街元宝林社区玉兰苑小区南区。他和物业公司一位经理、3个保安,要负责服务和管理212户598位居民,仅靠他们自己,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于是,他在小区群里发起了招募志愿者的倡议。

  最开始,万钧说的是招募党员志愿者,很快就有二十五六位党员报了名。紧接着,许多不是党员的居民也纷纷要求加入,一下子就集结了58名志愿者。他们给自己拟定了一个口号——“我们是玉兰苑南区志愿者,我们在一起。”

  玉兰苑小区的居民大多是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的教职工,志愿者很多都是教授、高级知识分子,在万钧看来,他们都“比我有才华有知识有能力”,但没有一个人拿架子或是“掉链子”。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副教授范琼自告奋勇担任统计组组长,统计和分析需要照顾的家庭以及住户需求;武汉理工大学国际交流处副处长项凡毛遂自荐担任帮扶组组长帮助老年住户,还发挥外语特长联系留学生住户……志愿者的团结和奉献精神,让万钧感动不已。

  “前天我组织了一次拉网排查,一下子来了21名志愿者,分头挨家挨户上门逐一核对。大家都是冒着危险在为小区的居民服务,我常常被他们感动得偷偷流泪。”万钧说,“他们平时就是邻居中的某一个人,也许互相都不认识,但在这个时候为了他人,都勇敢站出来了。”

  有志愿者这样说,需要我的时候,我一定出现;不需要我的时候,我退隐江湖。志愿者就是这么一群可爱的无名者,积极奉献,不求回报,甚至不求留下一个名字。但他们依然留下了什么,爱和善意已经悄然播种,我们期待着春天来临时绿树成荫。我们不认识你,但我们要谢谢你,我们的志愿者!

  (报道组成员:本报记者蔡闯、安胜蓝、张勇、刘坤、张锐、王斯敏、晋浩天、章正、李盛明、姜奕名、卢璐、陈怡光明网记者季春红、李政葳、蔡琳)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