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中华民族复兴

毛泽东思想在德国

作者:通吃岛 发布时间:2018-12-01 09:15:16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cbe2a3e8448e4b92d5d1813172af2ad5.jpg

  1969年,舞台剧《图兰朵》在欧洲大陆演出。

  《图兰朵》是个经典的有着东方风情的故事,最初来自《一千零一夜》的姊妹篇《一千零一日》。20世纪20年代,它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改编成歌剧,成为最著名的歌剧作品之一。

  这本来是一个爱情故事:谁能答对元朝公主图兰朵的三个问题就能娶她为妻,否则将被处以死刑。最终,鞑靼王子卡拉夫靠自己的魅力征服公主收获爱情。

  然而,观众们发现,这次的《图兰朵》大不相同。

  故事仍然发生在遥远的神秘的中国,可是情节不再有浪漫的爱情,而是围绕帝国的棉花税展开。

  古老的中国有一位年迈的统治者,他帝国的运转全靠棉花税维持。

  某一年,棉花大丰收,棉花价格眼看要大跌。

  皇帝决定,藏起来大部分棉花,维持高昂的价格。

  人民迅速陷入贫困,难以维持生计。

  为了稳定民心,皇帝要求他的大臣们编造一个故事来隐藏真相欺骗人民。成功者能够娶到美丽的图兰朵公主享受荣华富贵,失败的则被处以死刑。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样的事件绝不可能发生在古老的东方帝国,这个《图兰朵》是在赤裸裸地映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b9aa36340672daf45f353efcffad75c8.jpg

资本主义大萧条中,大量牛奶被倾倒

  在《图兰朵》中,有一位农民领袖叫作“开河”。他从未在舞台出场,却是全剧中最光辉伟大的人物。饱受压迫的农民沈阿山这样评价开河:

  那开河又是怎么回事?这是他的书。我到现在为止对他的了解只是:笨蛋把他称为笨蛋,骗子把他骂成骗子。但他的人和思想到哪里,哪里就到处都是稻米和棉花,人们好像也很快活……用不了多久,我们所有的人都会有土地。也都能进行伟大的研究。这本书里就写着怎么才能得到土地。

  一个知识分子成为农民领袖,又和朝堂上那些知识分子不同。他认为知识不该为统治者占有,而应该为所有劳动者服务。知识一定要实践,要唤醒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

  知识分子、农民领袖、给所有人土地、写的书农民伯伯都能看懂……开河是谁?已经非常显而易见。

bf7448ef3e0e095bd36b4ffcbc48fe8a.jpg

(石少华先生著名摄影作品,毛教员在杨家岭)

  而这一版本《图兰朵》的作者,就是20世纪最伟大的戏剧理论家之一,布莱希特。同时他也是毛教员的崇敬者。读者里如果有学戏剧学表演的,一定很熟悉他的名字。

82e5e5c471373e517b47a31f7f0ea44c.jpg

  布莱希特从30年代起就关注毛教员和中国革命。1933年,国会纵火案发生,希特勒将脏水泼向德国共产党,全德反共情绪高涨。布莱希特作为马克思主义者,不得已开始了自己的流亡生涯,辗转欧美十数载。

  流亡中他听说了红军和毛教员长征的故事,心有所感,写下一首诗歌,《背面》。

  1934年,内战的第八年,/蒋介石的飞机/向共产党人地区投掷传单,/悬赏Mao的人头。/鉴于纸张匮乏而思想丰富,/遭受谴责的毛/经过周密思考,/命人搜集一面印字的传单,/在空白一面印上有用的文字,/让它们在民众中流传。

  (插一句,翻译过来很奇怪,丝毫看不出是诗。这是布莱希特研究专家张黎老师直译的,见《布莱希特与MZD》一文。诗歌翻译一向很难,不必说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就是古诗翻译成现代汉语也常常美感全无。译诗在这里求的是准确,所以直译硬译,大家关注含义就好)

  同样是流亡,同样是困苦的生活,毛教员对未来的乐观、对群众的信任一定给了布莱希特很多力量和希望。

2e23346f1f01773c2be3f6111ce8ca03.jpg

  重庆谈判之后,《沁园春·雪》在世界流传,西方世界惊叹于政治领袖和浪漫主义诗人的奇妙结合。

  1948年,布莱希特看到《沁园春 雪》的德文版,激动万分。原译者是一位医生,从英文版直译而成。布莱希特按照自己对艺术的理解,根据含义重新书写了一版沁园春雪,并在那天的《工作日记》中写道:

  他(汉斯·艾斯勒)送我一首Mao的词,作者写于他第一次飞越长城之时,这是一首非常精彩的诗,我要立刻加工改写。我预料随着东方的崛起,将导致一场艺术复兴,它的出现可能比人们预料得要早。

  (见张黎《布莱希特与毛泽东》)

  其实到这里,布莱希特对毛教员的关注仍然主要出于对东方革命的希冀和想象,其中有很多误解。比如《背面》那首诗中的思想确实是毛教员的,但是在传单背面写自己宣传语的事情却是发生在彭总身上的。比如他对《沁园春 雪》的理解有不少偏差,英文译本本身就不准确,布莱希特更是以为这是毛教员坐飞机飞过长城时的所见所想。

  50年代初,《矛盾论》德文版出版,布莱希特这才真正为毛教员本人所折服。尤其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问题,之前鲜有哲学家论述,毛的分析给了布莱希特极大的启发。他根据《矛盾论》修改剧本,补充自己的戏剧理论。

3e2769d91907945e20627bb4f40d9ada.jpg

a4aa4925c4f4cf81b02cab1f1d755b2c.jpg

  (布莱希特在《戏剧小工具篇》中反思道:许多人误解自己的理论,这常常是由于自己缺乏耐心以及对“矛盾主要方面”的过度关注。对于“矛盾主要方面”,他给出脚注,见Mao Tse-tung:《矛盾论》,矛盾的两面,其中必有一个是主要矛盾)

  1955年,《新德国文学》(NeuenDeutschen Literatur)杂志采访布莱希特,问他1954年读的最佳图书。他的回答是,Mao的论文,《矛盾论》。

  文章开头提到的戏剧《图兰朵》,也正是开始创作于1953年。可惜的是,1956年,布莱希特去世,《图兰朵》尚未完稿,只经历了几次简单的排练。他最终没能看到“开河”的名字和和思想响彻舞台。

  可布莱希特的去世绝不是结束,恰恰相反,那是毛主义在德国的开始。

  欧洲左翼知识分子一向反美。在美军入侵越南之后,这种反抗的情绪愈发强烈。美国是帝国主义的化身,是邪恶力量的代表。

  中苏交恶之后,大量欧洲左翼知识分子支持中国。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面目逐渐显露,紧邻他们的欧洲知识分子感到巨大的威胁。而远在东方的中国代表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他们在那里看到真正的纯粹的革命的希望。

  而且,联邦德国的知识分子有着独特的感触。他们对面的东德虽然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是这个社会主义是苏联强力支持之下建立的,是冷战背景下势力范围划分的结果。所以,他们也知道,东德人民对社会主义并无特别深厚的情感。

  可是中国不同。那里的社会主义,是Mao带领着最穷苦最底层的中国农民建立起来的。他们击败了强大的日本、蒋介石、甚至美国和联合国军。

  尤其是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占领布拉格之后,其帝国主义的姿态愈发明显。中国政府第一时间公开怒斥苏联,周总理发表著名的“六八讲话”,指出苏联早已变修,是“社会帝国主义”;中国支持东欧国家反抗苏联霸权,苏联侵捷和美国侵越没有区别。讲话的最后,“美苏必败,人民必胜”。毛教员几年后提出的“三个世界”理论此时已初露锋芒。

  这次事件是德国左翼的转折点。进步的德国知识分子为毛教员和中国所吸引,《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被翻译成德文,竟然在这个老牌工业国家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之间广为流传。“毛主义者”大批出现,甚至组建党派、学习红宝书、深入工厂******(河蟹几个词)。

0c124406467df0fe6c755607ec167c1d.jpg

在德国出版的毛教员著作和毛主义刊物

  1968年12月26日是毛教员的75岁诞辰。国内早已规定不准祝寿,但是德国的毛主义者们却准备了一份生日大礼。

  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德国大使馆在东德,西德的“大使馆”是国民党政府的。

  西德的毛主义者们突袭占领了蒋介石政府的“大使馆”,宣称这里属于社会主义中国。

60d6188053cfa87d9fc900800116d712.jpg

柏林街头的毛主义青年

  德国的这股毛主义浪潮一直延续到七十年代末。其实相比之下,这里的浪潮并不算太高,毛主义真正的中心在法国。阿尔都塞、福柯、萨特、波伏娃、巴迪欧、朗西埃……法国思想史,乃至人类思想史上这一个个重要的名字都将和“毛主义”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也是“通吃岛”下面几期的内容。

  (某名字是敏感词,出现次数过多会触发审查,发的速度就会很慢。为了避免麻烦,均用其他词语代替。老读者都知道,新读者见谅。)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