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中华民族复兴

救死扶伤为人民——毛主席时代的公有制医疗体系

作者:红星照耀寰宇 发布时间:2018-09-03 14:08:55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6be04d56a311d85d3144b8e37a668862.jpg

  告诉卫生部,卫生部的工作只给全国人口的15%工作,而且这15%中主要还是老爷。广大农民得不到医疗,一无医院,二无药。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老爷卫生部,或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

  医学教育用不着收什么高中生、初中生,高小毕业生学三年就够了。主要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这样的医生放到农村去,就算本事不大,总比骗人的巫医要好,而且农村也养得起。现在医院那套检查治疗方法根本不符合农村培养医生的方法,也是为了城市。可是中国有五亿多人是农民。

  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放在研究高、深、难的疾病上,所谓尖端。对于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普遍存在的病,怎样预防?怎样改进治疗?不管或放的力量很小。尖端问题不是不要,只是应该放少量的人力、物力,大量的人力、物力应该放在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上去。

  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嘛!

1965年毛泽东六二六讲话


  陕西榆林孕妇跳楼自杀事件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关注,然而医患纠纷早已不是一个新鲜词汇,类似新闻层出不穷。恰逢毛主席逝世41周年纪念日,不知读者是否了解过毛主席时代的医疗是什么样的?当时出现过诸如此类事件的悲剧吗?当时的医疗和现在的医疗有何不同?今天,笔者就带大家一起来略看一二。

  新中国在战后初期,人均寿命不到35岁,婴儿死亡率高达25%,然而医疗体系却是几乎为零。为了解决人民群众面临的现实问题,新中国发展了具有重大革新性的公共卫生体系,在当时提出了医疗卫生事业四项指导方针:1.医疗卫生体系为工农兵服务;2. 预防为主;3. 中西医相结合;4. 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新中国建国前,农民和工人在社会经济地位上处于最弱势,传染病、寄生虫疾病、营养不良性疾病在工农群体中肆虐。在社会主义国家,自然把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工人、农民作为医疗卫生体系最重要的服务对象。同时为了充分利用医疗资源,还强调相对廉价的预防为主,而不是昂贵的治疗为主,把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预防而不是医疗部门。

  毛时代的合作医疗体系是为解决中国农村医疗资源不足问题而建立的,是为公社的农民提供预防性的服务、基础医疗和疾病治疗服务的筹措资金和支付系统。每年公社成员从自己的收入中提取0.5%~2%,缴纳给合作医疗体系,同时公社负担费用从30%到90%不等,平均水准大约为50%。合作医疗体系提供几乎免费的卫生教育、家庭生育计划、预防注射、传染病监测及报告和其他预防性服务,同时提供基本的医疗设备和药物。不论农民们的经济怎样贫困,合作医疗使他们都能拥有基本的医疗服务。

  赤脚医生是毛时代的医疗卫生体系的另一个代表。赤脚医生由正规的医师培养,他们通常的工作任务包括预性的工作,例如健康教育、卫生防疫、环境卫生、急救、公共卫生运动,以及为一般病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等。赤脚医生的人数在1978年达到了180万,平均在每个生产大队有三个赤脚医生。赤脚医生让大量的劳动人民掌握了较低水平的医疗卫生知识,有了基本的医疗保障。它适应了当时中国农村的需要:农村人多分散,如果生了病就往县城跑难免让人厌烦,合作社里的赤脚医生大大满足了这一个需求。另一个方面,赤脚医生过着和农民差不多的生活,选拔标准里面强调有浓厚的阶级感情,愿意为人民服务,这一点也是毛时代医疗的一个重要特点。

  新中国建立之初,只有少量受到西方医学训练的人才,而大多数又都在城市,还有数量在十倍以上的中医大夫们活跃于乡村与城市中,为了解决医疗困境,必须要依靠二者的参与。同时,传统中草药又相对西药更为廉价。结果,新中国在二十世纪50年代初就宣布了中西医结合作为新中国卫生医疗系统组织的四大基础指导方针之一。在毛时代,中医的深入研究,包括针灸和草药治疗方法,得到加强,人们不断发现新的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也促成了如青蒿素等高效药物的诞生。
  共产党深知,革命只有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才能进行下去并取得胜利,而要想迅速改善广大群众的卫生状况,仅仅依靠医生是不够的,因此“群众路线”同样被应用到卫生事业中。为了改善环境卫生状况,毛时代大量发动了公共卫生群众运动:消灭“四害”——老鼠、苍蝇、蚊子、臭虫;消灭了性病;控制住了疟疾、血吸虫病等主要地方病的传染源;给民众注射多种预防传染性疾病的疫苗,使人们免受天花、白喉、肺结核等疾病侵害。

  值得注意的是,在1965年之前,国家卫生部的投入大部分集中在城市,这种情况引起那些关注农村人民需要的国家领导者的不满。到1955年,毛泽东已经开始批评国家卫生部只关注城市医疗,而不管农村的医疗需要。实际上,到60年代中期,还只有20-40%的医生呆在农村,而农村人口当时占到总人口的85%。毛泽东的着名的1965年“6.26”指示开始严厉的批评卫生部的城市偏向,并指出了新的以农村为主体的指导方针。领袖的指示也激发了大量的城市医疗卫生工作者在“下乡”的运动中到乡村去,而中央政府在1966年之后有60%的卫生预算花费在农村,这与1965年之前的20-30%形成鲜明对比。

  不可否认,毛时代的医疗平均水平并没有现在那么高,但依旧取得了辉煌的成就。1949年之后中国人民在健康状况方面的改善在世界范围内有目共睹:很多流行性疾病,如天花、霍乱、性病等得到较彻底的消除,而寄生虫病如血吸虫病和疟疾等得到了大幅度的削减;平均寿命从1949年左右的35岁增加到了80年代早期的70岁;出生婴儿死亡率也从1950年估计的约千分之二百五十减少到1981年的低于千分之五十,等等等等。

  毛泽东将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心里,不拘泥于形式,不畏基础的薄弱。毛毛泽东经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学习历史,缅怀主席。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