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社会主义复兴

刘逸:走向光明的革命——论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及其影响(一)

作者:马列之声 发布时间:2017-11-18 08:50:13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f23e0c726c3e14676c5dfe0b4ca38661.jpg

献给十月革命的继承者们

01俄国革命前夜的国内外矛盾

  在20世纪初期,世界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本国内生产力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本进一步集中,工业垄断资产阶级与金融资产阶级取得绝对的统治地位并开始操纵国家政治,开始更大地向世界进行资本输出、资源劳动力掠夺以及市场扩张,并试图建立世界霸权,一句话,相继走上了帝国主义的道路。

  发展为帝国主义形态的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彻底失去了曾经的革命性与历史进步性,取而代之的是比以往更明显的、更露骨的对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的剥削与压迫。在本国,帝国主义由于实行资本的集中资本的垄断,加上电气和工厂机器的革新及资本主义“管理科学”的问世,对工人阶级实行军事化的管理及更深入的剥削,不仅如此,金融资产阶级和工业垄断资产阶级通过对金融的控制对生产的垄断,两大资本势力合而为一建立了庞大的金融帝国,少数人操纵着国计民生,颇有封建社会的色彩,被余斌称之为“工业封建主义“。以往资本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们所描绘的蓝图被现实狠狠地烧毁了。资本主义辩护士们自以为在几十年前就摆脱了的东西实际上一直存在(无非是改变了表现形式、作用方式与范围),现在资本主义哪怕是发展到其最高阶段,也没有做到对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全部问题的完满解决,也绝不如资产阶级卫道士鼓吹的那样“自由平等正义博爱”;与封建社会同样基于生产资料私有制(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只是由地主领主们的私有制变成了资本家私有制)的资本主义依然内含着严重的阶级对立与社会矛盾,剥削压迫及其衍生物依旧渗透在社会的每一处。在国外,帝国主义国家为了更好地掠夺原料、劳动力和市场,为了更好地输出资本,同时也为了更好地转嫁国内矛盾,帝国主义是宁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保持贫穷落后的状态,以便他们继续依赖帝国主义继续为帝国主义服务,于是帝国主义不想这些国家发生革命,不希望这些国家的人民翻身,就乐于扶植这些国家最反动最顽固的势力,让他们做自己的代言人与助手。对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资本主义在他们那里的发展便受帝国主义及本国封建反动势力的联合压迫,资产阶级被迫受制于这两种势力,从而决定了这些国家的资产阶级拥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尚未完成革命的任务,就已经向反动势力所屈服

  于是,当时整个世界就存在三大基本矛盾:

  一, 劳动和资本之间的矛盾。由于帝国主义国家中,托拉斯和辛迪加、银行和金融寡头拥有极大的势力,对工人的管理、剥削与压迫更加严苛,同时在政治领域由于少数人对国家机器的操纵以及对文化、教育与社会舆论的加大控制,以往工人除了暴力革命外的斗争的手段已经完全不够用了。革命的问题便摆在工人阶级面前。

  二,各金融集团间以及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这些垄断集团及国家依旧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而存在的资本家集团,他们各自的利润或者说是根本利益是相互独立相互排斥的,尤其以垄断组织和帝国主义国家的形态出现的资本家集团,他们之间的竞争更为剧烈。这些猛烈的斗争的特点就在于前所未有的惨烈的帝国主义战争,他们要在已经瓜分完毕的世界中以武力进行有利于自己建立全球霸权的重新分配。这些战争又使各集团的势力相互削弱,使各国国内矛盾加速爆发,加速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到来,而且必须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来解决这些矛盾。(当然,具体的历史条件不同,革命的实现程度以及可能性也不同,但必须存在无产阶级的进一步的更大规模的斗争,才能解决这些尖锐化的矛盾哪怕是使这些不可调和的矛盾重新得到暂时的缓和。)

  三,帝国主义与殖民地或附属国人民的矛盾。帝国主义就是要这些发达国家对极广大的殖民地和附属国人民进行更残忍更露骨的剥削与压迫,以转移国内矛盾,同时榨取超额利润。但要进行对这些国家与地区的控制与统治,自己必须要对其进行资本的输出,这就为这些落后地区和国家带来先进的生产力与文化——尽管是建立在残酷的剥削与压迫之下,在铁路的建成,市场体系的形成,工业生产形成一定规模,工商业中心出现,本国的无产阶级自然登上历史舞台,各种知识分子也活跃起来,开始谋求摆脱压迫的出路,民族意识觉醒了,解放运动也悄然开始了。这样的矛盾是帝国主义自己为自己的灭亡埋下的又一颗种子,从根本上破坏帝国主义整个全球体系,把殖民地和附属国的人民变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国际后备军。

  帝国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存在着如此剧烈的三大基本矛盾,于是自身也成为垂死的资本主义。现今帝国主义似乎依然“生机勃勃”,这与资本主义自我调整依然存在回旋的余地、工人阶级运动遭遇重大挫折而陷入低潮、第三次科技革命、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密切相关,最根本的是自帝国主义诞生以来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顽强斗争与殖民地和附属国人民争取独立作出的英勇牺牲尤其是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和对劳动者权益的增进取得了显赫成就迫使资产阶级必须向被压迫的人民做出妥协,进行调整,同时由于帝国主义比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包含新社会的因素更多,因此是资本主义在当今似乎依旧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但是在历史的长河里,100多年并不算多,同时只要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即社会化生产与私有制的矛盾依旧存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依然存在,大国与披着独立国家外衣的附庸国的人民的矛盾依旧存在,资本主义的危机被依旧存在,且一次比一次具有更大的破坏力,一次比一次所造成的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更加不可解决。

  正是因为帝国主义带有这种那种的反动性质,积累了更深更大的矛盾,因而整个社会一旦陷入动荡,其破坏力便会高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好几倍甚至几十倍,而帝国主义间不可避免的冲突和摩擦甚至是全球性的战争便是这种破坏力最集中最鲜明的发挥,同时也是瞬间激化一切帝国主义社会矛盾的催化剂。恩格斯曾在1887年预言道:“……对于普鲁士德意志来说,现在除了世界战争以外已经不可能有任何别的战争了。这会是一场具有空前规模和空前剧烈的世界战争。”战争将会让成千上万士兵自相残杀,同时掠夺与大破坏将会席卷整个欧洲,整个社会经济“会陷入无法收拾的混乱状态,其结局是普遍的破产……王冠成打地滚落在街上而无人拾取,”没有人知道谁是胜利者,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普遍的衰竭和为工人阶级的最后胜利创造条件。”“在悲剧结束时你们也就垮台了,而无产阶级的胜利要么已经取得,要么已经不可避免。”看来革命条件已在很久之前在资本主义固有矛盾之上从而在由之发展而来的帝国主义的固有矛盾之上建立起来了。无产阶级革命已经不是偶然的事,而成为必然的事了。认为十月革命是所谓“反《资本论》革命”的人,不仅没有正确认识到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必然联系,不能正确认识到帝国主义由资本主义发展而来,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之前也做过相应的论述和预测,缺乏辩证逻辑思维,同时还忽视了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内在矛盾的国际性,忽视这些矛盾在全球范围内所起的必然作用。

a73a2f2c7999bcc368e787110de67150.jpg

  俄国便是当时帝国主义所有矛盾的集合点。

  由于当时的资本主义的扩张范围和深入程度,帝国主义各国力量旗鼓相当,不少国家尽管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漩涡,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但依旧没有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或并没有完全走上,因此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形态具有极强的地域性(至今依旧带有很强的地域性,但不如那时候如此地大),西方是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而东方则是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非洲拉丁美洲仍旧在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内。当时的俄罗斯帝国就夹在东西方两者之间,注定了俄国鲜明地带有“帝国主义看门狗”的色彩,既以俄罗斯帝国的武力威胁欧洲国家的革命势力,又协助帝国主义在东方的统治,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中的一环,由于国内的封建残余与贫穷落后,俄罗斯又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斯大林曾在《论列宁主义基础》一文中指出:“沙皇俄国是以最残忍最野蛮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各种压迫——资本主义压迫、殖民地压迫和军事压迫的策源地。”是“军事封建帝国主义”“沙皇制度把帝国主义各种最坏的因素集中起来,并使之变本加厉了。”沙皇俄国不仅自己本身为了参与列强扩张而用武力压迫周边各落后国家和地区,还充当西方帝国主义最大的后备军,允许外国资本自由进入,自由操纵具有决定意义的工业部门,还拿出千百万士兵供西方帝国主义者使用,以本国人民的血肉去保障帝国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的利润。由此以在帝国主义在全球的剥削和瓜分浪潮中分到一杯羹,“沙皇制度的利益就和西方帝国主义的利益交织在一起,终于融合为统一的帝国主义的利益。”帝国主义的压迫与封建主义的枷锁沉重地压在俄国人民身上,各种矛盾异常尖锐。

  作为帝国主义链条一环上的俄罗斯并没有像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一样拥有较高的社会经济水平,拥有庞大的工业生产体系和较为完备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恰恰相反,自彼得改革开始了现代化进程一直到农奴制改革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再到所谓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俄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差距依然很大,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中仍属欧洲的落后国家。因此俄国属于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俄国资产阶级力量较为弱小,封建地主阶级同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这种不稳定的联盟,是后来俄国政局动荡的重要因素之一。

  除了特殊的地理环境还有特定的历史原因以外,在经济生产上俄罗斯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农业经济,当时的俄罗斯仍然是欧洲最大的农业国。在1913年即所谓俄罗斯资本主义发展高潮时期,农业收入占财政54%,工业仅占29%,城市人口只占15%。在进入发展资本主义轨道的俄国,工业成分依旧不占优势,农业生产依旧占统治地位,这就决定了当时俄国封建残余顽固难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阻,俄国资产阶级尤其是大资产阶级选择向封建势力妥协,同时谋求与沙皇实行对人民联合的统治,而沙皇自身为了谋求更大的经济利益同时巩固自己的统治,向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献媚,也乐意与资产阶级尤其是大资产阶级合作,同时自身也在进行资本主义化。这个时候,资本主义仅存那一点可怜的革命性也开始为反动所服务了,这样荒谬的矛盾的事实表现为出现资本主义化的地主阶级,原本属于相互对抗的两个阶级在俄国竟然成为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最佳拍档”。实际上沙皇政府已经是资本主义化的大地主阶级及大资产阶级联合的统治工具,是西方帝国主义在俄国的代理人。由此,资产阶级虽然没有令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没有把资本主义一切政治思想及原则贯彻落实,却已经在经济上占据统治地位,甚至成为统治阶级一部分,荒谬,却是现实!俄国人民还没有彻底摆脱封建势力的压迫,又要受资本主义的剥削,既苦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又苦于资本主义的不发展,现代社会的革命性俄国人民还没有享受得到,就已经开始忍受现代社会的反动性,又受封建残余的束缚,“不仅活人使我们受苦,而且死人也使我们受苦。死人抓住活人!”(《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序言)马克思当年对德国社会状况的评价依旧适合于当年俄罗斯帝国的情况。

  “必须改变俄国落后的面貌,尽快融入世界现代化发展的潮流,这是当时俄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然而封建残余、沙皇统治和金融资产阶级对俄国人民的联合压迫并不能使俄国的生产关系难以发生革命性的改变,上层建筑的根本变革也完全不能实现,不仅无法满足这种要求,而且还是对这种要求的反动。“沙皇政府的经济政策由于集中体现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极大压抑了广大人民的经济和生活需求,从而根本上阻碍了俄国经济的发展。就拿资产阶级走狗文人一直歌颂的“斯托雷平改革”,也是从根本上维护沙皇、地主和富农的利益,极大地剥夺贫农,造成一切利益归于统治阶级的虚假的繁荣景象,而农户相继退出村社,农业生产在后期开始严重受损,农业资本主义发展受限,到战争即将开始之前,改革也停滞了。“在工业领域,受沙皇政府卵翼的俄国资产阶级采用残酷手段剥削工人,工人每天工作12——14小时,有些企业甚至达到16——18小时。工资很少,一个月仅有6——19卢布,完全不够养家糊口和维持再生产能力。工人被剥夺参加自己组织的权力,如果罢工将被关押2——8个月。”(吴恩远《十月革命与俄国现代化进程》)由此可见,当时的俄罗斯帝国在工、农业领域上均存在巨大的阶级矛盾。这个时候,俄国工人阶级已经开始在社会斗争的舞台上活跃起来,他们随着俄国资本主义和大工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随着社会矛盾的发展而团结壮大起来,开始为自己的利益与诉求进行斗争,在19世纪后期,俄国工人阶级已经进行多次罢工以争取更大的权益,并席卷多个地区,更多的工人乃至劳动人民加入或支持他们。俄国在国际地位上原有的反动性中已经逐渐显露出自己的先进性革命性,这点集中体现在俄国工人的积极斗争活动之上,被考茨基预见到俄国工人的榜样作用。直至1905年,俄国无产阶级发动反对沙皇残暴专政的起义,直接提出了政治要求,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总演习。

  在国内外矛盾的共同作用下,摆在俄国人民面前的只有这样一条出路:必须推翻腐朽落后的沙皇制度才能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和人民的解放与自由,而推翻沙皇制度,就必须推翻帝国主义,要推翻帝国主义,必须是无产阶级革命以把作为帝国主义代理人的俄国资产阶级连根拔起。这样,推翻俄国封建统治便与反对帝国主义联系起来,与无产阶级革命联系起来,决定了反封建的任务必然转化为无产阶级革命。这就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十月革命提供了历史根据,证明十月革命具有必然性与正义性,是俄国国内外矛盾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并不是某些专家所说是偶然的少数人密谋的政变。针对这些专家的观点,用列宁曾经的话就能驳斥:“要举行革命,单是被剥削被压迫群众感到不能照旧生活下去的时候,还是不够的;要举行革命,还必须要剥削者也不能照旧生活和统治下去。只有当‘下层’不愿照旧生活而‘上层’也不能照旧生活和统治下去的时候,革命才能取得胜利。”列宁的话表明了革命绝非是主观任意的,没有这些历史矛盾存在,没有沙皇及大资产阶级大地主联合的压迫统治,没有人民起来反抗斗争,十月革命无论如何也不能成功。

  在复杂的且斗争颇为激烈的国内外矛盾的共同作用下,俄国各阶层各阶级的代表便开始为俄国的前途进行各自积极的或消极的探索,均为自己所代表的阶层阶级的利益行动起来,而作为俄国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无产阶级的代表布尔什维克,也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举起俄国及世界无产阶级前进的大旗。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