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社会主义复兴

艾思奇:大众哲学——目的性可能性和现实性

作者:艾思奇 发布时间:2017-09-16 08:42:26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5efca46a00d4e3bdf8bb415676f869bb.jpg

二十四、猫是为吃老鼠而生的

——目的性可能性和现实性

  我们对于世界上的事物,平常多半不注意去想,马马虎虎的过去便算了。若注意去想,就会觉得,即使最简单的事物,也是常常令人惊奇不止的。譬如我们渴了要吃水,世界上也恰恰就有水给我们喝,为什么恰恰就会有水喝呢?这不是很奇妙的事吗?老鼠伤害人的器物,恰恰就有猫生在世界上,可以替我们捉老鼠;为什么恰恰又有猫呢?这不是很凑巧的事吗?老虎豹子生来只会吃荤,没有活的动物的血肉,就过不了活,恰恰就在它们身上生着一些锐利的爪牙,使它们很容易捉着别的动物,鹿马之类的走兽,身上没有爪牙,容易受虎豹的伤害,但恰恰又生了四只善于跳跑的腿,使虎豹不容易捉着。虎豹的爪牙和鹿马的腿,用处虽然不同,然而恰恰能够适合它们生活上的需要,不是也很凑巧的吗?为什么能生得这样巧呢?这不是很令人惊奇的现象吗?
  惊奇是惊奇,事实也总是事实,我们如果细细的一考查,就知道,世界上的事物几乎都是这么凑巧的。于是我们就要求进一步解释,为什么一切事物会生得这样凑巧?有的人就会答复说:“事物所以生得这样凑巧,并不是偶然的,在它们未生以前,它们的用处已经安排好了,所以生下来以后就恰恰合着那种用处。水,在先就安排好了给人喝的,猫是生前就安排好了来吃老鼠的,虎豹的爪牙是安排好了来捉弱小动物的。……换一个方法来说,就是天生万物,在先本来就有了一定的目的,一件事物生出来,都是为要达到一定的目的的缘故。水是为给人喝而存在的,猫是为吃老鼠而生的。……”

  事物适合一定的目的,就叫做目的性

  这一个答复,告诉我们:世界上所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有一定的目的,并且也适合一定的目的。事物适合一定的目的,在哲学上就称做目的性。所谓“目的性”,是不是真的有这一回事呢?自然有的,爪牙适合于捕捉小动物的目的,水适合于解渴的目的,猫适合于捕捉的目的,这些事物,我们都不能否认,因此我们也不能否认目的性这一回事。

  目的性不能否认,但也不可夸大

  但我们要反对的是,有些人把这目的性夸大了,上面那一个答复者,就是这样的人,他把目的性夸大了,于是就以为,世界上除了目的性以外,什么也没有,一切事物,都是为要实现一定的目的才产生的。这种见解,叫做目的论的世界观。

  夸大了目的性,就成为目的论的世界观

  如果我们相信了这种目的论的世界观,相信一切的存在都先有一个目的,那我们就不能不问:这样的目的,是谁的目的呢?是谁规定的目的呢?答案不外是:“要能够管辖整个世界的全能全智者,才能够替世界的一切规定它们的目的。”
  这样的全能全智者,除了神灵以外,还有谁呢?于是我们就不能不向宗教投降,相信起神灵来了。这就是目的论的世界观所玩的花把戏!

  目的论的世界观排斥因果法则

  目的论的世界观既然以为世界上只有目的性,于是我们以前所说的什么“法则”呀,“因果”呀,都在排斥之列了。事物的存在,只是为要实现一定的目的,所以就无所谓法则,只要能实现那目的,它的运动变化就不必一定要依着法则;也无所谓因果,只要能实现那目的,它的发生就不必要有任何原因。一切都被高高在上的目的支配着,一切都被神灵的目的支配着。

  我们要反对目的论的世界观

  目的论的世界观是我们所要反对的,我们现在就要开始反驳了。人喝水,主张目的论的世界观的人(以后简称目的论者)说,“水是生来给人喝的,是为着给人喝的目的而产生的。”我们反驳说:“水能适合给人喝的目的,我们是不否认的,但为什么会有这种目的呢?那是因为人的身体先需要水,因为需要水,才会喝水,这是一种因果性和法则性。如果不先有这种因果和法则,例如说人不需要水的话,那么,水给人喝的目的也就根本不会存在了。这就是说,因果性和法则性是根本的基础,目的性这一回事,是可以用因果法则来说明的。没有目的性,因果和法则还是存在的,没有因果和法则,就根本不会有目的性。”

  目的性根本可以用因果法则解释

  目的论者又说:“水是无生物,姑且可以依从你的说法,承认可以用因果法则来解释。然而在生物方面就不同了。例如虎豹的爪牙,能恰恰适合捕杀小动物的目的,是有什么原因使它产生的呢?难道说小动物本身需要它来捕杀自已么?人需要水,固然可以就去喝水,但小动物如果真的需要杀捕(当然是没有的事!)决不会因此就直接使虎豹生出爪牙来,那么,虎豹的爪牙为了什么生得这样巧呢?如果你找不出原因来,就只好信从目的论的世界观,承认这是神灵安排的了。”

  生物的目的性也可以用因果法则解释

  我们又反驳说:“生物的目的性,也可以用因果法则来说明。这不能不感谢英国的生物学家达尔文了。他首创了进化论的学说,把一切生物界的事实都用因果法则来说明了。现在的生物,是过去经过了长久年月的进化留下来的。在过去长久年月中间,不知有多少种类的生物,因为身体的构造不适于保护自己生命而灭亡了。例如鹿马一类的走兽,凡是脚生得短,不善于跑的,都被别的猛兽扑灭,又如虎豹一类猛兽中,凡是爪牙不利的,也终于饿死,剩下现在所存着的鹿马虎豹的种类,原来是过去无数年月中,生存竞争的结果啊。它们的长脚和爪牙,并不是神灵替他们安排好了的,而是在生存斗争中淘汰出来的啊。生物的目的性的东西,也仍是由过去现在的生物进化的法则所造成的啊。”
  不论无生物界和生物界,都是以法则性为根本基础的。目的性不过是因果法则中派生出来的东西,所以,目的论的世界观是不能成立的。然而目的论者还有话要说:“无生物界和生物界,都依从你们的意见罢。但我的目的性,还有一个大本营:就是人类。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先有目的的,一个人,不论一举一动,都必定先想到一个目的,毫无目的的举动,在人类是不会有的。如果有,那一定是疯子,或者是在梦游状态中。例如用读书的行为来说,人们读书,不是总先有一个目的的么?我要认识现实,认识社会,读书能达到这种目的,所以我才去读书,如果不能达到这目的,我就可以不读,我的行为,是完全依着我的目的为转移的。总之,我的目的是怎样,我就可以怎样做,我是自由自在的,不受什么因果法则的束缚。”

人类行为中的目的性的也可以用因果解释

  我们又反驳道:“人的行为是有目的性的,这我们也不能否认。但我们又要问,我们的目的是那儿来的?为什么我们在某种时候,只能有某种目的?为什么我们现在读书,目的是在于认识社会?而在前清时代的人,读书的目的却在于升官发财?为什么我们现在读书,不能妄想升官发财?这不是有原因吗?因为前清的社会制度可以容许读书人升官发财,所以那时的读书人都以此为目的,而现在却不然。这不是一种因果关系吗?把范围推广一点,就人类的任何目的来看,我们都可以找出它的因果性来。大事如象现在意大利进攻阿比西尼亚,它的目的是要独占阿比西尼亚,然而它为什么要独占这黑人国家,也是有原因的,因为不这样就不能解决意大利本国的经济危机。小事如象我们拿起碗筷来,目的是要吃饭,而要吃饭的原因,是因为肚子饿。总之,一切人类的目的,也是从一定的因果关系和一定的法则上派生出来的,仍然是以事物的因果性为基础。

  人要达到目的也必须看清事物的因果法则

  “不但人类的目的多由一定的因果关系上产生出来,就是要达到目的,也得要看清楚事物本身的变化法则,并且依着这法则去做,才有达到的可能性。例如现在的社会条件已经不是读书人升官发财的时候了,有的人看不清楚这一点,仍然妄想着靠读死书来升官发财,这样,他的目的就和事物的法则背驰了,这种目的是永远达不到的。又例如,有的人虽然看清了现在不是靠读书升官发财的时候,把认识现实当做读书的目的,然而他不知道要达到这目的,读死书是不行,还要常常注意当前的实践。因为不认识这种关系,只知道埋头死读,终于不能真正认识现实。

  做事能达到目的,就算是“自由”了

  这也是不能充分认识事物本身的法则,所以才不能达到目的。我们平常常听说人的理想和事实冲突,这冲突的原因,也正因为那人不能够认识事实的缘故。总括起来说:要免去冲突,使我们的理想能够自由自在的实现出来,就有两点要注意:第一,我们的理想必须是根据事实法则而来的理想,不要是空想;第二,我们必须看清楚事实本身的各方面的因果关系和变化法则,从这里面找出适当的方法来,能够使理想实现,我们就叫做得到了自由。

  自由是必然的认识

  因此,要能够自由,要达到目的,必须能认识现实,根据现实的变化法则去做。哲学上有一句有名的话,说:“自由是必然的认识”,就是这意思。我们能认识现实,能根据着现买的事实决定我们的目的,并且能依着现实的法则去做,那么,我们的目的就有实现的可能性了。

  认识现实, 就有达到目的可能性

  这里,我们又讲到了一个新的问题,即可能性和现实性的问题,我们说“目的有实现的可能性”,意思是说我们现在的目的可以在将来实现出来。在现在,这目的只是一种可能性,而在将来,它就要转变成现实性了。因此可能性就是指将来可以实现出来的意思。而现实性就是指一种可能性已经实现出来的意思。

  真正的可能性一定是能转变成现实性

  这样,我们可以看出,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有多么密切的关联了。真正的可能性,一定要能够转变成现实性。例如寻找职业的人,说自己要找一个教师的位置是有可能性的,那他的意思一定是说:他自己有做教师的能力,如果真正有了这一个位置的时候,他可以担任
下来,而不至于失格。这就是能够转变成现实性了。如果他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人,要说自己有做教师的可能性,那我们一定要笑他,说他所谓的可能性是假的,因为这种可能性是不会转变成现实性的。

  故可能性不能和现实性分开

  有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常常把可能性和现实性完全分隔开,以为两者是完全没有关系的,他们常说:“所谓可能性,只不过是指我们头脑里想得通的事罢了,不必一定要可以实现的。如做店员学徒的人,认为自己也可以变成慕沙里尼,因为慕沙里尼是人,自己也是人,这不是很想得通的吗?又譬如说,自以为可以象美国的福特一样地做一个汽车大王,因为福特是人,自己也是人,这不是也很想得通的吗?”但是,这一类单只想得通的事情,要实际做起来却做不通!换一句话说,就是不能够转变成现实性的。有些人以为这也是可能性,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可能性,只是抽象的可能性,只是假的可能性罢了。

  抽象的可能性就是和现实性分开了的

  抽象的可能性是把可能性和现实性完全隔开了,只看见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对立,看不见两者的统一。我们在前面《两种态度》那一篇讲话里,已经说过,凡是只看见对立而看不见统一的,就是观念论的态度。所以抽象的可能性是陷入观念论的错误了。但另一方面,
又有一种机械论的态度,是只看见统一,而看不见对立的,这种见解,以为可能性和现实性已经完全是一个东西,以为凡是有可能
性的,也都是现实性的,这也是我们所要反对的一种错误。

但可能性和现实仍不是一件东西,两者仍有对立

  其实可能性虽然和现实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两者还是对立的,可能性并不就是现实性。因为有可能性的事情,不一定全实现,自己有了做教师的本领,不一定就真的会有教师的职业,读书虽然有帮助认识的可能性,然而读书的人不一定都能够使认识社会的目的实现出来啊。为什么呢?因为可能性的本身是矛盾的,是有几方面的。读书在一方面有帮助认识的可能性,另一面也有读成书呆子的可能
性,更一方面还有受邪说欺骗的可能性。

  因为可能性有矛盾, 故不一定能够成为现实性

  后两方面和前一方面就是矛盾的,不把后两方面消灭、克服,就不能把前一方面转变为现实性。自己有做教师的本领,就有了做教师的可能性。然而社会生活的不安,又会使人有教师位置也找不到的可能性。不把社会生活的不安克服了,职业问题的解决也是不能完满实现的。再拿革命运动来说,一种革命运动的发生,一方面有成功的可能性,而另一方面也有失败的可能性,这是谁也容易明白的。要把成功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不是也要先克服了那失败的可能性吗?

  要使可能性成为现实性, 必须打破阻碍和矛盾

  现在明白了:可能性并不就是现实性,要使可能性转变成现实性,必须要把阻碍的可能性打倒了或克服了才行。怎样才能做到这一步呢?这一方面要客观事实上的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又要有主观的努力。还是先用读书的例子来说吧:要借读书认识现实,一方面必须要可以找到好书来读,这是客观事实方面的条件,另一方面要自己有好的读书方法,和认真的努力,能够选择,不至于误读了坏书,这是主观方面的努力。这两方面都全备了,帮助认识的目的才可以实现。再说到革命运动的问题吧,革命的成功,一方面社会的发展中必须具备成功的条件,必须要有广大的民众不满于现状而要求革命,同时旧制度的维持者也缺乏维持的力量了,这些都是必要的客观条件。然而单有这些客观条件,还是不行的,最重要的:是另一方面这些广大的革命民众还得要有一个正确的领导,积极地起来努力向着正确的道路走去,这是主观的努力,没有这主观的努力,客观的条件无论怎样好,还是不会成功的。

  新社会虽然有可能性, 但不是坐着等待就可以实现的

  旧社会必然要没落,新社会必然要产生,这是社会科学证明了的。然而因为是必然要产生的,我们就可以坐着不动地来等待吗?如果我们不积极地起来努力,旧社会的保守的可能性不是就要加强,而新社会产生的可能性不是要减弱了么?我们切不要因为兔子多而
容易捉,就想打“守株待兔”的主意啊!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一九三五年十月《读书生活》一卷)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