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社会主义复兴

艾思奇:大众哲学——第四章、现象和本质

作者:艾思奇 发布时间:2017-09-14 14:19:37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ceedee0274b36806eb5f786db3cbf039.jpg

  二十、七十二变

  看见七十二变四个字,读者大约总会想起《西游记》上的孙悟空来的。不错,我们现在要讲的,就是孙悟空,这猴子靠着那七十二般变化的本领,把一切的天神和魔王都哄骗过来,天宫,地狱,水殿,都被他闹得一塌糊涂,大大地使威严的神灵们扫了面子。后来是天上派兵来讨伐他,用尽一切的方法,耗费莫大的力量,终于把他制服了。

  这一切的故事,在《西游记》上写得很详细,用不着我们重说,我们现在要讲的只是那七十二般变化的厉害处。他忽然变作水中的鱼,忽然变作天上的鸟,忽然又成为一块石头,忽然又变成一座庙宇,能使人捉摸不着,而他自己就乘机为所欲为。就因为能变化,使人看不出他的原形,所以他可以偷吃天上的蟠桃,骗走赴会的大仙,天兵天将来讨伐他的时候,还吃了他不少的亏。变化是他最大的本领,也是他最厉害的武器,要制服他,必须先对付他的变化,否则只有无可奈何的一直让他闹到底了。

  果然,当天上派二郎神来和他对敌的时候,他们就看到了这一点。他们这次用了适当的方法才把他制服。第一,他们用了一面照妖镜,不论他怎样变化,始终能看出他的原形,使他无法藏身;第二,也靠着二郎神的聪明,二郎神能够细细观察他的变化,能够随时猜得透他变成什么。譬如当他战不过二郎神,逃到水边忽然不见了的时候,二郎神能猜中他一定变成鱼逃进水里去了,当他变成一座庙宇来骗二郎神的时候,二郎神由那庙宇背后的一根异样的旗杆(他的尾巴变成的)看出是他的诡计。在每一次变化里,二郎神都精细的看透了事情的根底,所以能够始终追逐着他,使他没有地方可逃。这样,曾经把天地都闹翻了的猴王才终于被擒了。我们讲了这一大篇,聪明的读者一定有点忍耐不住了,“鬼话!鬼话!”他一定要这样说:“谁相信《西游记》上的鬼话呢?这只是小说作者的幻想罢了。

  事物的表面上常是变幻离奇,和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一样

  请你讲点现实生活里的哲学吧!不要把我们带到幻想的云雾里去。”不错,我们现在马上得要把幻想停住了。不过,我所说的上面一篇,也并不完全是无理由的鬼话,请你们细细的想一想,你们在生活中不也曾遇见过七十二变的孙悟空吗?不!不了世界上决不会真有孙悟空这么一个怪物,你们那里真的会遇到他?不过,你们生活中所遇到的某些事情,不是也常常变幻离奇,几乎和孙悟空有些相象的吗?说小一点,用个人的事情做例子。

  你周围总也有一种人,平素对你是很不好,然而在某种时候不是忽然又会向你来陪笑脸吗?也有一种对你很好的人,忽然一个时候不是也会把你咒骂一顿吗?这是人们的态度或脸嘴的变化,虽然没有孙悟空的七十二般变化那么厉害,但这一类的变化,有时也会使你吃惊,会使你觉得你面前的人前后完全不同,仿佛竟是两个人。你如果从这些地方去想,就可以知道现实世界中也有很多事情是变幻离奇,用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来比较,也不为过分啊。

  表面上虽有变化,根底里却始终是一件东西

  孙悟空变成了鱼,你能说那鱼已经不是孙悟空而是真正的鱼了吗?自然不是,鱼,不过是他外表上的一个藏身的假面具,根本他还是孙悟空。一个根本对你坏的人,忽然来向你陪笑脸,你能说他真的已经不是昨天那个人了吗?也不是,如果根本对你坏,那么,就是在笑脸底下,还是藏着刀的!这就不能不小心。只看表面,不从根底上去注意,难免就要吃亏!世界上的事情常常就是这样,表面上看起来千变万化,而根底里始终只是一件事情,我们要真正明白这件事情,决不可单就表面来看,应该看透它的根底才是。

  表面上的变化, 叫做现象。根底里的东西, 叫做本质

  现在已说到哲学的本题上来了。我们今天要讲的是哲学上的两个重要范畴:现象和本质。我们已经说过世界上的事物在表面上常常千变万化,和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一样,这就叫做事物的现象。我们又说过一件事物在表面上无论怎样变,在根底里常常是这一件事物。坏人无论怎样装笑脸,他始终含有坏意,这种根底里的一贯的性质,就叫做事物的本质。现象和本质,这两方面,在一切事物里都有着的。再举一个大一点的国家间的例子,譬如用侵略国与被侵略国的关系来说,侵略国的侵略方法很多,有时用武力侵略,有时用政治压迫,有时用经济引诱,有时也讲亲善和提携,有时却无情地露出了鬼脸,表面上的花头的变化,也多得不下于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了。这就是侵略的各种现象,然而归根结底,不外是要使被侵略国做他的牺牲品,牺牲了被侵略国,来替自己的资本主义制度打一条出路,这就是侵略的本质。

  现象和本质是不同的

  由上面所说的一切,可以知道,本质和现象是不同的,也可以说是矛盾的,对立的。本质上明明是侵略,而现象上有时还会来和你讲提携,本质上是经济侵略,而在现象上有时只见武力的争夺,使你忘记了经济的本质,以为只是军阀的横行。本质上要来吃你的肉,现象上却和你非常和好。这一切,就是本质和现象的矛盾。但是,本质和现象虽然这样矛盾,却又不是完全互不相干的两个独立的东西。它们同时矛盾,而同时也有统一。就本质来说,本质是要借着种种的现象,才能够把它自己表现出来的。一个侵略国的行为如果不用种种的方法来表现,它的侵略的力量就不能发挥,如果不在必要的时候用武力、政治、外交等等的侵略方法,就不能达到它经济侵略的目的。

  世界上决没有单独的经济侵略,而不必通过种种其他的侵略方式的,世界上也没有任何本质能够不由种种现象的表现,而自己直接存在的。再就现象来说,现象也决不是在本质之外能够凭空地发生的。现象的本身,是本质的表现,所以它的内部也包含着本质的要素。

  但形象始终只是表现本质, 所以又是统一的

  孙悟空变成一座庙宇的时候,那根尾巴不好安排,只得将它变成一根旗杆插在庙后,因此庙宇虽然变成了,而这座庙宇和真正的庙宇却不同,因为真正的庙宇决不会把旗杆插在庙后,而这假庙宇,却因为离不开猴子的本质的缘故,不能不将这可疑的旗杆竖起来。

  当然,这是小说上的神话,但用来做一个譬喻,是很得当的。无论现象上怎样变化,总不能不带着一条本质的尾巴。根本对你很坏的人,无论他怎样笑脸,多少仍然露点恶意,只要你能够象二郎神那样精细,你一定可以在笑脸中看出几分恶意的尾巴来的。现象和本

  质,就是这样统一着。动的逻辑的第一个矛盾统一律,在这里并不失去支配的力量。

  现象里包含着假象, 如果不看透它的本质, 就要受骗

  本质必须要借着现象才能表现,因此,我们在世界上直接所看见的,只是各种的现象,本质并不是很容易的就让我们发现,事物

  的本质既不容易发现,因此我们生活在世界上,如果不肯细心,就要常常受现象的欺编,好象不小心的神灵和恶魔会受孙悟空的化身欺骗一样。前面已经说过,现象和本质并不是直接一致的,现象和本质有对立,有矛盾,现象世界里常包含着种种的假象,这假象,使我们乍看起来好象完全和本质相反。恶人的笑脸,侵略者的亲善,都是假象的模范,我们一不小心,受了假象的欺骗,就会把恶人当做好

  友,仇敌当做同志,结果就要吃亏。

  怎样能看透本质

  因此,我们对于一切事物切不要只看见一些现象就以为满足,我们应该抓着它的本质。怎样去抓着本质呢?要抓着本质,就要

  注意几点:

  第一要在现象中去观察

  第一,不要以为本质是可以在现象以外去找得到的东西,本质是在现象中表现的,所以我们要抓着本质,只有精细的观察现象,研究现象,从现象中去发现,象二郎神追孙悟空一样。第二,不要把各种现象孤立起来观察,而要研究各种现象的联系,因为本质是借着各种现象来表现的,每种现象只能表现本质的一方面,不能完全表现本质。

  第二要把各种现象联系起来观察

  要抓着完全的本质,必须把各种现象的总体联系起来研究。你今天看见朋友的笑脸时,就得要想想他昨天的凶相。

  如果你忘记了昨天的凶相,把今天的笑脸孤立起来观察,你一定受骗,以为他真是一个好人。二郎神碰见庙宇的时候,他一方面精细地观察这庙宇,一方面也要想他自己刚才在追逐一个猴子。如果他想不起这猴子,把庙宇孤立地观察,那他就不能够从庙宇后的旗杆

  联系到猴子的尾巴,因此也就无法看破眼前现象的根底。第三,根据以上两点,可以知道,要发现本质,不是现现成成可以马上发现

  的,一定要对于现象的发展有了相当的研究工夫,才可以达到目的。这证明质量互变律的作用,由现象的观察到本质的发现,这是质的

  变化,而这质的变化,是先要经过一番量的增加,即对于现象的观察研究的增加。对于现象的观察研究愈多,我们所能看到的本质就愈深刻,朋友的脸嘴多变几次,我们对他的性情了解也才愈真实。

  因此,我们要研究一种事物的时候,一定得要把它的各方面的现象尽可能的观察到才行,切不可抓着几点不完全的片面的事实,就要定下判断。关于这一点,《西游记》上的比喻就不能适用了。《西游记》上的照妖镜,完全是现成的,二郎神观察孙悟空的变化,也

  太容易了。事实上我们要抓着事物的本质,决没有这样现成和容易。

  神话本来不是完全可靠的。

  科学法则就是反映本质的

  在我们现在的社会里,有很多的人研究着各种的科学,科学的研究,就是要从这纷乱的现象世界里,找出各种事物的本质来。现

  象(和假象)就是事物表面上的变动不居的表现,本质就是贯串在这些现象根底里的比较固定不变的法则。

  科学上的各种法则,就反映着各种事物的本质。人类靠着科学法则,能够看透事物的本质,能够进而征服世界,就好象《西游记》上的天神有了照妖镜而能够制服孙悟空一样。人类要战胜自然,必须有自然科学,要推动社会,解决社会和生活上的问题,就必须学社会科学。

  观察现象和本质,要依着否定之否定律进行

  我们已说过,本质的把握不是现成存在那儿,而是经过种种的

  现象的观察研究才得到的,由现象的研究,我们达到了本质,把握到了本质以后,我们就利用它再来观察一切的现象。于是现象在我们眼中就分外清楚。

  由种种的脸嘴的变化,我们懂得了这人的根本性情,认识了他的根本性情以后,我们再来观察他的行为,那时就分外能够了解他了。在这里,我们又看见否定之否定律的作用,最初我们只看见现象,是肯定,是正。经过了观察研究以后,我们发现了本质,这是否定,是反。把握到了本质,我们把它当做照妖镜来观察现象,就是否定之否定,是合。到了否定之否定的阶段时,我们对于当前的事物,就能够把它的现象和本质统一起来观察,它的根底是怎样,从它的根底里所表现出来的一切又是怎样,我们都能看得透彻,不象以前那样单看见片面的现象而至于受骗了。

  质和本质的分别

  最后,我们顺便要解释一个疑问,这疑间是有很多人希望着解答的:即质量互变律中的“质”和这里的“本质”有什么分别?“质”是一个包括很广的概念。凡是能使一件事物显出它的特性而和别的事物不同的,都叫做质。现象中的各种不同,都可以说是有各种的质的不同,本质和现象的不同,也可以说是质的不同。所以“质”的概念是包括一切现象变化的,但“本质”却专门是对现象而言,本质是各种现象变化的根底里比较不变的东西,今天笑脸,昨天凶相,是质的变化,但决不是本质的变化。不过,本质也并不是永远不变的东西,它不过比较现象固定一点吧了。本质也有变动的时候,例如侵略国家的内部如果发生革命之类的事件,那么它对于被侵略国的政策,一定就会从本质上改变。而不仅仅是一时的现象上的改变了。

  本质不是一成不变的, 本质之后还有更深的本质

  还有,我们所能认识的本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我们对于一件事物的认识愈更进步,那么所能把握到的本质也愈更深。譬如

  我们最初只知道某人本质上对我们不好,如果我们更进一步研究,还可以发现这不好的原因,这不好的原因,就是更深的本质。又如我们最初只知道侵略国在本质上总是要被侵略者牺牲,不管他的表面现象怎样,仍离不了侵略的目的,但如果再进一步研究,我们还可以发现侵略国之所以要侵略,是因为它的资本主义制度使然的,这一个发现,又是更深的本质的把握了。我们的认识就是这样能够不断地加深的。我们可以引一位动的逻辑的名著上的话来结束这一次的讲话。“人类的思想,是无止境地向前进行的,它从现象走向本质,从第一位的本质又走向第二位的本质,就这样无限地深入进去!”(引自《哲学笔记》)

  二十一、笑里藏刀

  ——形式与内容

  前次我们讲到,恶人在表面上常常也有笑脸,侵略者也常常会戴着亲善的假面具。结果就看出,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根本性质常常

  和它的表面现象不同。简单一点说,就是本质和现象的不同。本质上虽然是一个恶人,但表面上我们只看见他的笑脸,于是就常常受骗。所以,单单从现象上看事物,是很危险的。同样,单单知道一件事物的本质,而不注意它的现象的变化,那也不对。因为我们对付一件事情,必须要斟酌各种实际情形,用适当的方法去处理,才不至于失败。而这实际情形,就是指那各种的现象而言的。例如,当我们的敌人露骨地来进攻我们的时候,我们的对付方法自然也是毫不客气的抵抗。然而,当他要利用亲善的假面具来骗人的时候,我们就不仅只要用抵抗来对付他。抵抗是不能放松的,但同时也要努力设法来揭破他的假面具。因为,在这时,假面具对于他有很大的帮助,他可以用这假面具去骗得许多人来帮他,我们不注意这一点,那就等于让他多有了一种武器,无形中就要吃很大的亏。

  这就是单单知道事物的本质,而不注意这本质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现象,或不随时注意实际情形的坏处。事物的本质和现象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也要把它统一起来观察。“笑里藏刀”,这句古话很值得我们吟味。恶人的表面的笑,和内面的刀也完全分不开。我们不能单单懂得他的笑就算完事,也要注意里面的刀,我们不单单注意他的刀就完事,更要注意他的刀是藏在笑里面。能够把“笑”和“刀”都同时看得透,那就算是把现象和本质统一地认识清楚了。把一件事的本质和现象都一起看透了时,我们就可以说:“我们已经完全明白那一件事的内容了。”

  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就是内容

  到这里,我们已讲到这一次的本题上来了。这次的题目是内容和形式的问题。由上面的解释,就可以知道内容是指什么。一件事的内容,是包含着这件事的木质和现象的全部的。有的人仅仅看见一些现象,就以为懂得一件事情的内容,实在是很大的错误。旅行家对于地方的印象记,就是单单看见表面现象的好例,要从印象记里知道一地方的真正的内容,大都是不可能的事。我们常常说:某人看事情看得深刻一点,所谓看得深刻,意思就是不单只看见现象,更能渗透到本质里。愈看得深,就是愈更完全地认识了内容。

  一切事物都有一定的形式

  内容的意思已经弄明白了。接着我们就想到形式。无论找一件什么事情来,我们都可以看出它总有一定的形式,鸡蛋是椭圆的,桌子是方形的。泥土煤炭不成一定的形状,而不成一定的形状,正是泥土煤炭的形式。

  有许多事情乍看起来不容易看出它的形式,其实也有一定的形式。

  例如我们前面说的忽而亲善忽而野蛮的侵略者的行为,表面上变来变去,似乎没有一定的形式,其实细细的研究起来,就可以看出,现在的侵略者的行为无论怎样变,总离不了一个独占的形式。在从前,经济的恐慌还没有到今日这样危迫,战争的危机还没有到这样紧急的时候,一个侵略者和别个侵略者中间还可以稍稍马虎一点,把自己所侵占的地方上的门户略略开放,让大家分点油头。现在可不行了。世界上供人侵略的土地已经非常贫乏,一国独占还嫌有点不足,那能分润与人呢?于是乎侵略者对于被侵略国家,无论用露骨的武力侵占也好,或者用亲善的方法哄骗也好,总是想法子要一人独占。如果说从前的侵略行为采取分润的形式,那么现在的形式,明明是独占的形式了。

  再譬如说,对我有恶意的人,他们有时正面来攻击我,有时用笑脸遮藏了他的恶意。乍看起来也好象没有一定的形式的。细细的研究起来却不然。这许多对我有恶意的人,他们各人所取的形式不一定是相同。有的人对我恶意很深,他的攻击完全是势不两立的形式,露骨对敌的时候自然不免要拚个你死我活,就是用笑脸敷衍的时候也在勾心斗角地要打倒对方。这是势不两立的形式。但有的人也许还不到这程度,他对我的恶意不过是由于嫉妒,于是他的对敌只限于攻讦低毁,这样的形式可以说是不佩服的形式,却不是势不两立。

  再把荒诞的神话来做比喻罢。象《西游记》上那种完全虚构的故事,似乎说不上什么形式了吧?孙悟空的七十二变,算什么形式呢?但认真研究起来,仍然找得到的。孙悟空的故事可以分为大闹天宫时代和他跟唐僧取经的时代,这两个时代的变化,形式就不相同。乍看起来好象是一样的变,其实在闹天宫的时候,他的变化处处与天上的神对敌,始终是取着魔王的反叛形式,而在跟唐僧的时代,却反而与恶魔对敌,完全是在皈依佛教的信徒形式之内变化了。

  无论什么事物,都有一定的形式,到这里大致已说得很明白了。现在再说形式和内容有什么关系。

  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常常要被人误解。最重要的误解,就是把形式比做瓶子,而把内容比做瓶子里所装的酒。这个比喻的错误,就是把内容和形式看做可以随便分开的两件东西,两者中问没有深刻的关系。没有酒,瓶子还是瓶子,没有瓶子,酒还是酒。把酒装进瓶子去,仅仅是装满了瓶子。对于瓶子本身,也没有什么影响。用哲学的术语来说,酒和瓶的关系只是外在的关系,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却决不是这样隔膜的。形式是内容本身生来所具备着的一定的形式,决不象瓶子那样从外面装上去的东西。桌子的方形,在装造桌子时候就同时造成,不是先制成了桌子,然后再装上方形。

  形式和内容是不能分开的

  侵略者的独占的形式或分润的形式,也和侵略者的全部行为分不开。如果没有侵略的行为,什么独占分润之类的事情也根本不会存在。因此,我们可以说,形式和内容是不能随便分开的,这种关系,用哲学的术语来说,就是内在的关系,与瓶和酒的外在的关系不同。这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形式由内容决定

  形式和内容不但不能分开,形式是什么样,还得由内容来决定,酒是不能决定瓶子的,葡萄酒不一定要用圆玻璃瓶来装,五加皮也不一定要装在瓦坛子里。但内容却不是这样。一件事物的形式,常常要由内容来决定。在内容里,又以本质为基础(这在前次讲话里说过了)。所以,说得更完全一点,形式是由本质来决定的。对于怀恶意的人用低毁的形式攻击我,这是因为他在本质上嫉妒我。另一个人对我取势不两立的形式,是因为他在本质上对我有极大仇恨。侵略者取绝对独占的形式来行动,是因为经济与战争的危机在今日已紧迫到极点,使侵略者的野性在本质上达到了几乎疯狂的程度了。总之,一件事物的本质,是决定它的形式的基础,本质是什么情状,它就表现出什么样的一种形式。同样要知道一件事物变化发展的形式,只要把握到它的本质(当然也不能忘记了现象),就不难推测而知。

  形式也有相对的独立作用

  形式不能离开内容,并且受内容的决定,这不是表示形式完全是被动的东西,完全是附属在内容上,一点独立性也没有了吗?是的,瓶子可以完全离开了酒,自己绝对独立起来,而形式对于内容,却决不能够做到这一步。但是,如果说完全是被动的东西,完全受内容的决定,而自己却一点也不能够反过来对内容给以影响,那也是错误的。它只是不能完全离开内容,不能绝对自己独立起来罢了。相对的独立的作用,它还是有的。适当的形式,能够把内容很适当的表现出来,能够帮助内容适当地发展下去。

  形式能帮助内容发展

  一个嫉妒者用讥讽攻讦的形式对付他的对手,就很适于发挥他的酸素作用。他如果不用这一种形式,而改用比较缓和的容忍的形式时,他的嫉妒的力量就不能发挥,如果采取势不两立的形式,又成为过火。所以,单单讥讽攻讦的形式,对于嫉妒的发挥是很有帮助的。由这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形式对于内容的反作用或反影响,这也是形式的相对独立作用。

  但形式的反作用还不仅只是这一点。

  形式也能限制内容的发展,甚至于加以束缚

  内容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前次讲话已说过,本质和现象都会变化,所以内容也不断地变化。但形式却是比内容更固定的东西。内容在变化,形式不一定也会跟着变化。桌子一天天腐朽下去,而方形却可以保持很长的时间。嫉妒者忽而鬼脸忽而笑脸,他的行为始终离不了讥讽攻讦。形式既然是固定着的,所以内容变来变去,总跳不出这一个形式的范围以外。这样一来,形式对于内容,显然能够有一定的限制的力量,它把内容限制在自己的范围之内了。

  在前面我们不是说过,形式和内容是统一的吗?现在我们却要说这统一之中同时也有矛盾了。内容是要不断地变化,发展的,而形式却要限制着它,这不是矛盾吗?这矛盾的存在,使得内容和形式不能永久调和在一处,到了一定的时候,它俩就要发生冲突。譬如说,嫉妒者的醋意,就是会变化的,它能够一天一天的加深,深到可以变成仇视的心情。到了这一种程度,他一定觉得,单单的向对方取讥讽攻讦的形式,是不够了。如果他一定要使自己的行为维持着这种形式,他必然会觉得极不自由,他觉得他的发展增高了的敌意,是被旧的形式束缚着了,这时的形式,就成了内容的桎梏,不把它打破,内容就永远无法发展。在这种情形之下,形式的反作用是最极明显了。

  本质的发展,使内容和形式冲突起来

  内容要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才和形式发生这样激烈的冲突呢?这问题,在前面已经答复了一部分了。内容决定形式,是以本质为基础,在本质维持着一定状态的期间,内容的变化,可以不至于和形式有过分的冲突。如果本质将由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阶段的时候,那么,形式和内容激烈地敌对起来了。这时,新阶段上的本质要求建立新的形式,但旧的形式却束缚着它,妨害它的实现,只有打破了这旧形式,才能达到目的。嫉妒者的本质转变为敌视心情的时候,不能与单单讥讽攻讦的形式相容,原因就在这里。

  一件事物的本质何以会由一阶段转变到另一阶段呢?用我们以前讲过的矛盾统一律来解答,是很容易的,因为本质这东西,也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事物渐渐发展下去,它的本质的矛盾也愈更愈更地增大,于是变成另一种更高的本质。在嫉妒的心情中,多少总包含着一点仇视的萌芽的,这是嫉妒本质的矛盾,这矛盾,就是使嫉妒转变成仇视的根本动因。

  内容和形式冲突的结果,是要打破旧形式

  内容的矛盾的发展,使本质从一个阶段转变成另一阶段。本质转变的结果就使内容和形式敌对地冲突起来,使形式成为内容的桎梏,于是不能不打破旧形式,建立新形式。

  这样,要攻破一种旧形式,决不能单单从形式上来着手。而应该促进它的内容的矛盾,在旧的内容里种植新的萌芽,使它生长发达起来,然后就可以破坏旧的形式,要想建立新形式也不是凭空地可以做到的,新形式的建立,是要有新的内容做基础。

  利用旧形式,克服旧形式,是在艺术上很重要的问题。例如新国家苏联要请梅兰芳去公演,公演后又指出中国戏的许多优美的地方,这可以看出他们对旧艺术形式的重视。然而重视旧形式,并不就是要对着形式屈服,而是要从里面找到一些积极的东西,用来促成新艺术形式之建立,例如苏联说中国戏怎样好,并不是指全部而言,他们也曾说里面有许多封建的,落后的,和现实生活远离的东西是怎样要不得,而那打渔杀家之类的写实的作品,则应该加以发展。因为这些地方是很好的萌芽,可以发展成将来的新艺术。

  为人做事,也有它的内容和形式,怎样应用这种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都可以照上面所说的类推,这里篇幅不够,不能多讲了。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