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社会主义复兴

邓仕林:改革中保持普通一兵本色

作者:邓仕林 发布时间:2017-08-24 07:54:17 来源:解放军报 字体:   |    |  

 

1.jpg

图为作者(左)在与战士一起读报。肖志创制图

  改革强军战略进入实施阶段一年多来,我们这支军队面貌焕然一新,许多人的军旅人生也发生了种种变化。有的异地换防,有的交流任职,有的专业变换,有的甚至还未定岗纳编……作为基层官兵,面对个人进退走留上的许多不确定因素,“下一步,我该怎么办”“今后,我将何去何从”,成为大家普遍关心关注的话题。

  改革当前,面对单位的撤并降改和个人的利益得失,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甚至会有些忧虑,这都可以理解。但因此而患得患失,则不可取。伏尔泰说过,使人身心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沙粒。人生道路上,那些小小的、让人身心疲惫的“沙粒”就是私心。克服私心,就要常想出发的原点,回归普通一兵本色,“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坚定信念与信心,不改初心和初衷,催生动力与活力,不纠结于一己私利,抛弃那些小心思,以时不我待、敢于争先的责任担当,涵养跑好历史接力棒的大情怀。风清气正好环境,建功立业正当时。我们应该好好想一想参军的初心,重温当年的梦想和追求,重整行装,伴着改革强军的步伐砥砺前行。

  在这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历史洪流中,穿旧鞋是走不了新路的。置身改革大潮的我们,就是要顺应历史潮流,不纠结自己的“小九九”,更多地关注改革强军大形势,找准自己的坐标。改革的过程就是与困难“掰手腕”,面对改革,是行动表率还是停于表态?是主动担当还是犹豫观望?是大局为重还是私心暗含?每一个问号里,都是“大我”和“小我”的灵魂交锋。回答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直面自己的心灵。

  我是上世纪90年代末从地方大学入伍的军人,也是军队提出“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依托普通高校培养军事人才”这一重大决策的受益者。在组织的教育培养下,我从农村娃成长为一名军官,从青年学生成长为一名党员干部,先后经历了基层人武部、军分区到进入省军区机关工作,到作战部队代理教导员,再到如今在基层部队担任主官,从少不更事到懂得知责思进,一路走来,这一切都缘于部队的摔打与历练。说实话,思想的战场虽不见硝烟,却同样激烈,每一次工作的转岗,身份的变化,角色的转换,都有许多“故事”,但我始终给自己的内心装一把“尺子”,始终以普通一兵的本色砥砺自己。

  强军的接力棒已经传递到我们这一代军人手中,高效落实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面对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都是主人翁、责任人,都应该找准普通一兵的定位,满怀信心踏上征程,主动融入改革新环境、适应强军新节奏。

  当前,我国周边热点问题增多,海上方向安全威胁凸显,家门口生乱生战的可能性增大。改革当头,练兵备战的任务不是变轻了,而是更重了。敌人从不会等我们准备好了再打,战争也未必等改革完成后才会发生。改革强军深入推进之际,正是备战打仗的重要关口。每名官兵都应该时刻紧绷备战弦,日思夜想打赢事。

  保持普通一兵本色,看似简单,实则需要付出大量的汗水和艰辛。第一,心中要有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第二,要有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过硬军事素养。第三,要有顽强拼搏、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面对改革强军的时代洪流,我们所要做的是将自己融入改革大潮之中,以普通一兵的本色,做一名改革强军的弄潮儿。

  (作者为中部战区陆军湖北某预备役团政委)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