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友杂谈 > 正文

立于细更要行于细

作者:欧阳征良 孙民  更新时间:2018-05-08 08:30:17  来源: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石头

  学习新修订的共同条令,官兵有一个很直观的感受:覆盖内容广,考虑问题细。从细小之处严起,从细微之处抓起,新的条令在这方面又进了一大步。

  条令是用来规范军人言行举止、规范部队各项工作的,实践性特点鲜明。制令如织网,网眼细密、网格牢固,有利于增强约束力,杜绝与之相悖的“土政策”。如果弹性大,相关规定模糊、惩戒措施缺位,就会给那些搞变通、钻漏洞的人留下空间。制度越明晰、越具体,就越有力、越便于执行。从井冈山“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的告诫、西柏坡“一不做寿,二不送礼”的要求,到中央八项规定、军委十项规定,这些规范之所以效果显著,一个重要原因便是“立于细”。

  细节体现标准,细节决定成败。在更加注重体系支撑、更加注重联合作战的今天,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细节的养成就在对条令的落实中。新条令全面细致的规范,契合了新时代强军备战的要求,有利于强化官兵步调一致的自觉,养成官兵精准发力的习惯。一件一件事情、一点一点修养塑造起来的军人作风,其重要性平时或许难以彰显,到了战场上却是极管用的。实现能打仗、打胜仗,离不开这种重要品质和能力。

  新修订的共同条令,让官兵更加清楚地知道“应当怎样做”和“不得怎样做”。比如,针对军人着军装打伞的问题,条令明确规定“不得在非雨雪天打伞,打伞时应当使用黑色雨伞,通常左手持伞”;对鸣枪礼的组织实施,明确了礼兵人数、鸣枪次数、枪口朝向和动作要领……如此细致的条令,把一名合格军人的应知应会应有,以规定的形式描述出来。立于细更要行于细。官兵视条令为镜子,对照标准、严格落实,就能从内而外具备“军人的好样子”。

  西汉的陆贾在《新语·慎微》中说:“垂大名于万世者,必先行之于纤微之事。”落实条令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各级必须摒弃一阵风、运动式、突击式的做法,坚持从官兵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抓起,抓严抓实、抓细抓小、抓常抓长。担当强军兴军重任的新时代革命军人,要树立“日常养成、久久为功”的意识,逐条逐项落实好,切实把条令规范变成自觉行动。

  (作者单位:郴州军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