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艺纵横 > 正文

兵团这片沃土给了他创作的源泉

作者:记者 王瑟 见习记者 周世祥  更新时间:2018-05-16 11:42:40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石头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著名作家韩天航的创作之路

01.jpg

 

众多读者争相请韩天航签名。 本报见习记者 周世祥摄/光明图片

  “太阳暖融融地照着大地。树枝上已经吐出几片嫩芽,黄绿黄绿的。这儿春天的风,虽然有些干燥,但同样的也是暖暖的。有一只布谷鸟正在远处的林带里叫:‘布谷,布谷……’公路上,有一辆拖拉机,正从道路上拐进地头,发出隆隆的响声,繁忙季节,又将在暖暖的春风中开始了……”

  这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著名作家韩天航短篇小说《春暖》的结尾。小说讲述的是兵团职工郭忠槐、贾贵田、刘友平之间关于儿女婚事的故事。5月5日,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出版的韩天航小说集《春暖——韩天航中短篇小说选》(上下)新书发布会在五家渠市举行。全书分上下两册,约60万字,共收录短篇小说19篇,中篇小说10篇。创作时间从1980年到2015年,跨度近40年,题材全部来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者以独特的视角,通过描写普通兵团人的喜怒哀乐、命运沉浮故事,真实反映了兵团几十年来的发展变化以及兵团人的家国情怀。

  那么,这样一位兵团作家,是怎样发现兵团这座创作的富矿,并甘愿将毕生心力贡献于此的呢?

  扎根西陲 一生怀揣作家梦

  55年前的新疆,在大多数人眼中还是偏远、荒凉、艰苦的地方。一位上海青年却怀揣着“作家梦”,毅然决然地踏上西去的列车,前来新疆支边。他就是韩天航。

  韩天航的妻子金萍回忆道:“当时他不愿意上大学,就是想到新疆。他大哥说你学习不错为啥不上大学,太可惜了。他说我要到新疆,当作家。大哥反问他,作家是那么好当的吗?其实他16岁就开始写作,别的孩子还在玩游戏时,他的一篇小说就发表了。他那时写的是学生时代的男女同学。”

  韩天航回忆自己的创作初衷时说:“我是1963年从上海支边来的。来的时候我就是带着作家梦来的,因为之前写过一点小说性质的短篇,在上海的刊物发表了。那个时候兵团的作品在内地很难发出,也产生不了什么影响。我因为在兵团生活时间久了,心里就想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经过几年努力,我写了《我的大爹》《母亲和我们》《牧歌》等作品,都先后发表,并在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从此,我一直坚持把兵团当作我写作的最主要的源头,宣传好兵团人,为他们树碑立传。”

  在韩天航眼里,兵团是一个文学艺术创作的富矿,在这里可以源源不断地找到创作的灵感和材料。“应该说人性都是一样的。每个人从年轻时充满理想,为理想而奋斗,最后在奋斗的路程中慢慢老去,这就是人生价值的体现。兵团人生价值的体现,无私奉献本身就是自我价值的最高体现。无私奉献了,才能做出成绩,才能体现你的价值。兵团的意义在于,无论你从北京还是上海来,是子弟兵还是后勤,或者是大学生,只要到了兵团你的身份就是兵团人。所以我说每一个兵团人都是一部长篇小说,都有一个传奇的故事。我也是一个兵团人,到现在我白发苍苍了,成了一个老兵团人,为此我感到自豪。所以,写兵团,表现兵团人的生活,就成为我追求的目标与奋斗的方向。因为我要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兵团,喜爱兵团,走进兵团。”韩天航坚定地说。

  一次,韩天航去西安签一个电视剧合同,当地媒体将他写成“军旅作家”。他怎么说自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家,对方却不理解。他明白,作为只有200多万人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们对它的了解是很少的,这恰恰是宣传兵团最重要的意义所在。“还有的人认为,兵团就是一个团,有政委,有连长。兵团有多少人不知道,干什么也不知道。这让我产生一种责任,要把兵团宣传出去,让人们知道兵团人的付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种无私的奉献,是非常感人的。要让人们知道,兵团人做了些什么,创造了什么样的奇迹,把他们的英雄事迹、品格和胸怀表现出来。目标一确定,我写作的动力更强了,因为我肩负起了更多的使命。这从我的作品里也可以看出来。除了一部长篇小说《问问你的心》是讲诚信的以外,其他5部长篇都有兵团人的影子,都是他们的故事。”韩天航说。

  金萍说:“看见这么多人喜爱他的作品,我觉得他这么多年的辛苦没白费。他的作品,我是第一读者。读到感动的时候我会说‘哇,你怎么会这样写啊’。心里有种想喊出来的冲动。”

  笔耕兵团 跃然纸上军垦情

  “坡爬上来了,又是那无边无际的黑褐色的戈壁。这时我感到那辽阔宏伟的大地是神圣的,那荒凉而无垠的戈壁是深沉的,而那西下的太阳所燃烧着的一团团火是热烈的。这种神圣,这种深沉,这种热烈,给人一种浑厚的向上的力量。那一团团火焰突然炸裂了,大地仿佛震动着,叫喊着,那一股股黑亮黑亮的原油从地底下喷了出来,那原油越积越高,越积越高……突然,又变成了一座座井架,一幢幢楼房,那井架,那楼房在闪烁着亮光,赶走了天上的星星。呵,我见到的是不是戈壁上经常出现的海市蜃楼?”

  这是韩天航短篇小说《车行五彩湾》中的一个片段。很难想象,没有在戈壁荒原长途行车、油田长期工作的经历,如何能写出画面感如此之强的细节。

  兵团出版社编辑部主任昝卫江说:“韩天航从上海支边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一二六团,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和兵团广大职工结下深厚的感情。作为一个老兵团职工,他的创作生活基础来自兵团生产生活,他的创作灵感来自兵团生产生活,他的小说也几乎全部描写的是兵团人的生产生活,他是一个把全部情感融入兵团的作家,是一个全心全意为兵团写作的作家。”

  韩天航曾在兵团第七师中学担任教师、会计、党委宣传处干事等职。他的文学创作生涯的发源,也来自兵团生活的见闻和感受。韩天航的小说《母亲和我们》的女主角刘月季,就脱胎于真实的老兵团人。1950年2月,毛主席命令驻守在新疆的20万解放军就地转业,屯垦戍边。当时,许多战士还未成家,时任新疆军区代司令员的王震将军说了一句:“没有老婆安不了心,没有儿子扎不下根。”于是,便有了“八千湘女上天山”“山东大嫂”等新疆兵团史上的“第一代母亲”。处于花季的她们报名参军,西上天山,在大漠孤烟的西域边陲拓荒创业,组成了我国屯垦戍边史上的第一批家庭。新疆兵团从创始之初的10多万人,增长至如今200多万人,与一批批甘愿付出的兵团人息息相关。

  谈到作品《大牧歌》,韩天航表示:“开始我写了兵团男人的故事《我的大爹》,后来又写了兵团女人的故事《母亲和我们》。后来我想,写了男人、女人,但都是写农业生产方面的。我知道兵团的知识分子也很多,也是无私奉献的代表,所以写完《我的大爹》《戈壁母亲》后就想写知识分子这个群体。当时兵团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是畜牧专家,所以我就把笔瞄准了他。当然《大牧歌》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故事,而是许许多多在兵团奉献了一辈子的知识分子的故事。小说先在《安徽文学》《小说月报》发表,现在改编成电视剧后,一共是32集,正在中央电视台播放。”

  韩天航笔下,不仅有兵团人浓浓亲情,铿锵英雄情,还有兵团人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新作《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中,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俄罗斯族等主人公共同生活,共同劳动,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的乐章。

  故事讲述的是:在天山脚下辽阔的科克兰木大草原上,美丽的齐纳尔河畔,有一个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俄罗斯等多个民族聚居的村庄——托克里克村。村民们以善良的心和宽广的胸怀收养了逃荒而来的汉族孩子,待这孩子如亲生一般,给孩子以家庭的温暖。作品讲述了孩子们一起生活,一起受教育,各族村民积极投身于建设美好家乡的感人故事。

  “韩天航的小说主题如同新疆湛蓝的天空,炽热的太阳,坚韧的胡杨,始终保持着清新向上、昂扬奋发、坚忍不拔的特点,充满正能量。正如韩天航本人所说‘写好人是我一生的追求’,他小说中的开荒人、种瓜人、牧羊人、放马人、养鹿人、泥瓦匠等人物身上,无不隐含着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和对兵团历史的深度挖掘,这些再普通不过的兵团职工,在小说字里行间无不闪烁着令人深思难忘的人性光芒。没有真实兵团生活经历的人是很难创作出这样的作品的。作家韩天航近40年的创作,自始至终都坚守兵团题材,笔耕兵团深厚沃土实属不易。他是兵团人的骄傲,是令人尊敬的有家国情怀的作家。后期作家生活视野扩大后,反映在作品中的题材仍然离不开兵团,如中篇小说《洋楼与车库》,讲述的就是一个在兵团生活多年后回到上海的支边青年的故事。虽然这部小说是作家韩天航创作风格转变升级的标志,但骨子里还是兵团题材的延伸。”昝卫江说。

  登上荧屏 红色精神四海传

  一部好的文艺作品,总是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传播力,其中一个表现,就是被不同的艺术形式重新呈现。韩天航的多部作品都被改编成电视剧,在吸引小说读者的同时,也让电视观众有机会走进兵团的辽阔天地,一睹红色雄风。

  韩天航的中篇小说《回沪记》《棚户纪事》被改编为17集电视连续剧《重返石库门》;中篇小说《背叛》改编为电视连续剧《问问你的心》;中篇小说《养父》改编为33集电视连续剧《下辈子还做我老爸》,这部作品曾获11届全国电视片业优秀电视剧奖,湖南台2016年度收视率贡献奖;中篇小说《我的大爹》改编为电视连续剧《热血兵团》,入选全国第10届“五个一工程”奖;中篇小说《母亲和我们》改编为30集电视连续剧《戈壁母亲》,被评为第27届“飞天奖”一等奖,第11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由韩天航编著的《大牧歌》所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大牧歌》,5月9日起开始在中央电视台八套黄金强档播出。这是兵团七师继由韩天航创作的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的电视剧《戈壁母亲》之后的又一部军垦题材力作。

  说起对《大牧歌》的期待,韩天航表示:“小说在《安徽文学》发表后,有人说是重磅,就是比较好的作品,后来广西漓江出版社出书《牧歌》。这个书在广西被评为优秀图书奖,被兵团评为优秀文艺奖。”说起对此片群众反响的期待,韩天航说:“影响还说不上,得播出后看大家的反应。如果有可能,可以再看看书版《牧歌》。因为它反映的知识分子在兵团的奉献故事还是蛮感人的,看剧之后再看书会是另一种不同的感觉。”

  说起兵团文艺作品近些年的现状,韩天航说:“应该说兵团加大了宣传力度,再加上一些作品在全国有了很大的影响,大家开始关注兵团,写兵团作品的作家越来越多,质量也越来越高。兵团文化就是军垦文化,就是屯垦文化,这对我产生的影响很大。我从年轻时成为兵团人,到现在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兵团。必须承认,兵团和兵团精神也给了我很大的影响,所以我才能写出兵团人喜欢的军垦文化。从《热血兵团》《戈壁母亲》到《大牧歌》,里面充满了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品质。”

  兵团文联职工文定讴说:“韩天航的作品反映了兵团人的形象,兵团的温度,很有故事,很有细节,很让人回味。我是1959年来到兵团的,比他早来兵团两三年,就是艰苦创业的时期,所以读起这本小说很亲切。它再现了我们那个年代的历史,反映了那个时代我们这些年轻人的追求与向往。对这部电视剧我很期待,我一定要仔细看看。”

  兵团出版社董事长、社长强始学说:“20世纪60年代,韩天航从繁华的大上海来到艰苦的兵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创作素材、生活经历,他的作品欣欣向上、昂扬奋发、坚忍不拔,充满了正能量,诠释了兵团精神,传承了红色基因,弘扬了红色文化,引领了新疆先进文化。它们给世人展现了‘兵团是一座丰碑,一部史诗,更是一个文化符号’,兵团人的英雄事迹永载史册,兵团人的担当奉献光照千秋。”

  (本报记者 王瑟 本报见习记者 周世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