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为产业工人成长成才搭建舞台

作者:记者张士英  更新时间:2020-02-23 09:40:48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石头

完善政策体系 加大财政投入 提高技术工人待遇

  【全面深化改革·落实在基层】

  黑龙江是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产业工人约有429万人,占全省职工近六成。近年来,黑龙江省致力培育一支政治坚定、规模庞大、技术过硬的产业工人队伍。特别是2017年以来,黑龙江省聚焦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加大财政投入、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取得一定成效。

  政策激励发展有保障

  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印发后,黑龙江省迅速行动,省委深改委专项推动,省总工会牵头落实,在全国较早出台《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中明确构建产业工人技能体系、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技术工人待遇。

  黑龙江省总工会会同省人社厅等相关部门,相继出台《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等系列配套措施,为产业工人发展提供保障。

  黑龙江省系列政策出台后,各地市迅速跟进。哈尔滨选择东北轻合金有限公司、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等10户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评价改革试点,打破学历、身份等界限,将现场能力考核和工作业绩评定列入评价体系;牡丹江恒丰纸业集团自主设立评价标准,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评聘,并兑现技职津贴;大庆职业学院与大庆沃尔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推进校企合作,联合组建沃尔沃学院,并引进国际一流水准的SWE培训平台作为企业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实现了提升技能工人素质和企业发展的“双赢”……一系列改革政策的出台实施,破解了很多长期制约高技能人才队伍发展的瓶颈问题。

  同时,黑龙江省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任务列入省委深改委重点改革督察计划,纳入年度省直机关目标评价体系和市地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责任指标考核,保证改革加快推进落实。

  强化培训能力有提升

  为提升产业工人能力素养,黑龙江全省建立省总工会、省人社、教育、财政等13部门联动机制,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18年培训59.6万人次。

  黑龙江省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实施“98113”龙江技能振兴计划,即组织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贫困家庭子女、退役军人等9类重点群体,开展8类专项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到2020年建成100个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10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培训技能人才300万人次,实现产业工人政治地位、职业技能、思想境界三个提升。

  同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现代学徒制、双元培育改革试点。全省各级工会充分利用工会院校、职工学校、技能实训基地等资源,广泛开办“工匠学院”。三年来,省总工会投入1100万元开展职工技能培训,工会干部学院培训1.2万人次。

  黑龙江省总工会还从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劳模”、龙江工匠等先进模范中选出精干力量,组建职工宣讲“轻骑兵”,用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产业工人头脑。黑龙江省委党校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纳入主体课程,为产业工人创造学习理论平台。

  创新载体成才有平台

  在中航工业哈飞秦世俊劳模创新工作室门口的一张合影中,16名工作室成员喜笑颜开地站在数控机床前。工作室一侧墙上“创新无大小、创新无边界”几个字格外显眼。作为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秦世俊参加工作以来,实现技术创新、小改小革660余项,首创的20多种新型加工方法被纳入产品工艺规程中。

  目前,像秦世俊这样的工作室在黑龙江已有1662家,创新团队5.2万人,承担技术革新、科技攻关项目9.6万余项,创造经济效益8.6亿元。

  为给产业工人成才搭建平台,黑龙江省总工会创新载体,通过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提供各类技能竞赛、“名师带高徒”等活动,让一批技术骨干、能工巧匠脱颖而出,成长为企业的骨干力量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

  2019年,为服务黑龙江省“百大项目”建设,省总工会组织开展了“当好主人翁、建功新龙江”百大项目劳动竞赛活动,吸引全省4.7万人参赛。“我们把项目建设的难题、瓶颈和短板,作为劳动竞赛的聚焦点,紧扣企业发展所需,通过竞赛的正向激励破解难题。”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宋希斌说。

  黑龙江各级工会引导鼓励职工积极参与“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活动。大兴安岭一线工人白伟东的《异形承载木梁拼板制造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齐齐哈尔北方华安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孟祥志的《某型号迫榴炮特种弹系列零部件高效加工技术》项目,获“第五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优秀项目”。

  (本报记者张士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