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建阳区举办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塘约道路”报告会

作者:宏甲文章  更新时间:2017-08-12 18:32:05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石头

 

a191251496a4436f6cd56d20f2d0a027.jpg

  编 者 按

  建阳区,另称潭城,地处武夷山脉南麓,福建省北部,闽北山区盆地中部。以“闽北粮仓”、“茶果基地”、“林海竹乡”著称于福建省。建阳是福建省最古老的五个县邑之一,宋代曾以“图书之府”和“理学名邦”闻名于世。

  建阳,是王宏甲的家乡。8月10日下午,建阳区举办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塘约道路”报告会,王宏甲为家乡人做专题讲座。对于“家乡”,王宏甲总有着深厚的感情,文后链接一篇王宏甲发表于《人民日报》上的文章《建阳,我的家乡》。

 

  8月10日,建阳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塘约道路”报告会在区政府小礼堂举行。报告会邀请著名学者、当代文学家、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塘约道路》作者王宏甲深度解读塘约经验,助力建阳脱贫攻坚。区委书记杨新强主持报告会。区四套班子领导,法院、检察院主要领导,各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各村党支部书记,部分区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区理论骨干等400多人参加了报告会。

  王宏甲,建阳人,2004年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作品曾获鲁迅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徐迟报告文学奖等全国大奖。他的最新著作《塘约道路》由人民出版社和《人民文学》相继出版刊发,并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召开“塘约基层建设经验座谈会暨《塘约道路》研讨会”。

  

bc5eb3c4d2476869e5243763594f0417.jpg

  报告会上,王宏甲紧密结合《塘约道路》和“塘约经验”,以朴素的语言、渊博的学识、丰富的阅历、独到的见解,运用大量的典型事例和翔实的数据,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为建阳的党员干部作了一堂“中国道路”的精彩报告。启人心智、发人深省。

39cb699aa94411e18d6f346324b495db.jpg

 

  区委书记杨新强要求:

  会上,区委书记杨新强要求:要充分认识报告会的重要意义。塘约经验是探索新农村建设、深化农村改革的典型案例,学习推广《塘约道路》,对我区抓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聚焦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用性,值得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研究和深化运用;要深刻领会“塘约精神”。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研究《塘约道路》,掌握精髓,举一反三,把塘约道路的经典经验、好做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主动作为,持续发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壮大集体经济,助力建阳精准脱贫攻坚;要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各级党组织要学习塘约村支部党员干部在农村建设中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精神,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建设团结向上、实干为民的农村“两委”班子,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牢固树立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来源:建阳新闻(张敏英)

  王宏甲:建阳,我的家乡

 

  写到家乡,我的笔就会温暖起来。我不知怎样来描述这种温暖给予我的恩惠,但我知道,我常因家乡而感到丰厚的拥有。

e74e1f790226fe816206695824d299c6.jpg

  家乡建阳,在武夷山南。公元前111年,当敦煌成为大汉王朝西北最边远的一个郡时,建阳成为汉帝国东南边陲最远的一个城堡。

ec53071dc8e948f4e770e45f86933d99.jpg

  武夷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八百年前,朱熹在建阳办的书院日后被诏赐为“考亭书院”。宋末建阳人熊禾撰《考亭书院记》说:“周东迁而夫子出,宋南渡而文公生。”开篇即道出了朱熹与孔子的关系。

b1a873ecf8caffe9012ce9c73134d934.jpg

熊禾,元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建阳崇泰里(今莒口乡)人

 

  朱熹一生注释与撰著甚丰,从千秋书海选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合刊并加注,倾注了他平生最重要的智识。朱熹与建阳的关系,有史可稽的是他青年时以“建阳籍”学子参加科考及第。1169年母亲去世,葬于建阳马伏天湖之阳,朱熹为母守墓,并于墓旁建数间草房取名“寒泉精舍”,这是他创办的第一所书院。

7fd465fafa3e70bdb7497420ff756ced.jpg

  寒泉精舍位于建阳马伏天湖之阳,朱熹创办的第一所书院

 

  “寒泉”一词出自《诗经》,代表母爱。朱熹在此守孝著述达六年,又往建阳云谷山办第二所书院“晦庵草堂”。从1169年到1178年,朱熹在建阳十年,完成了《近思录》等著作约近二十部二百多卷,这是他学术思想形成的时期。

  家乡的历史还告诉我,远承孔子和孔子以前之中华文明的不只是朱熹,建阳蔡元定便是助朱熹完成四书集注的大学者。

 

90fe09f551d99c1bb409b171db046738.jpg

蔡元定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理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 ,建阳人

 

  朱熹晚年编《翁季录》,便是录辑自己与元定探讨学术的言论,以志互为师友之情。1196年朱熹遭庆元党禁,学说被定为“伪学”。蔡元定起而捍卫,被流放湖南道州。扙履步行三千里,抵达道州双脚流血溃烂病倒,历年余客死贬所。蔡元定素有注《易》《书》之志,惜未成书,只能嘱咐儿子们去完成。

  随父流放的第三子蔡沈,在1198年秋扶柩再行三千里回到家乡建阳。这件悲壮的往事让我看到,八百多年前,我家乡的文化英雄,汲汲于中华文明的传承,是怎样步步鲜血滴在追求正义的路上。

1b6dc1bddea4b4600ac3552150024c3b.jpg

蔡沈南宋学者。字仲默,号九峰,建阳人

 

  正是这精神,激励蔡氏一门四代出了九位贤儒。“五经三注,四世九贤”,讲的就是蔡氏子弟在五经中注释了三部经典(《易》《书》《春秋》)。四书五经,九部经典有七部在建阳注释并刻印成书,成为直至近代中国每个学子的必修书。请想一想,我的家乡福建建阳,历史上曾经有怎样的文化辉煌!

1d1e992a03f24413a5741549bbeadb7e.jpg

f0a64b965322e2dc009ea3a8e4c87172.jpg

蔡氏宗祠与注释的《书经》

 

  1192年朱熹62岁,再次选择回建阳办书院讲学,直到去世,葬于建阳黄坑。人们在朱熹墓前塑了两支大石烛,迄今耸立于斯,昭示着烛照千秋的形象。朱熹去世四十多年后,宋理宗皇帝把朱熹在建阳最后办的“沧州精舍”诏赐为“考亭书院”。朱熹一生在各地办的书院近三十所,理宗为何特别嘉奖建阳这一所?可以看作是国家对朱子思想形成与传播之地的认肯吗?建阳从此有“文公阙里”之称。阙里指曲阜阙里街,那是孔子讲学地。“文公阙里”是把朱子讲学与孔子讲学并称。

97654f3d389a8320b02f4db9f5b0b9ff.jpg

建阳考亭书院

 

  建阳迄今仍存“考亭书院”大牌坊,诏赐的四字传为理宗御书。为什么要赐名“考亭书院”?少时我以为这“考”与科考有关罢。后来才发现这个赐名殊不简单。甲骨文与金文里,考字的象形皆如老人扶杖而行。《尔雅》解释“父为考”,《礼记》说“生曰父,死曰考”。“考妣”即父母去世后的称谓。朝廷焉能不知“考”字的深邃含义,能轻易用之乎?理宗皇帝把朱熹晚年办的书院诏赐为“考亭书院”,俨然尊之以国家之父的最高荣誉来纪念朱熹。

93ebf9b68e5c16e68c25bcc5c9319243.jpg

  朱熹祖籍江西婺源,生于福建尤溪,童年曾随母寓居浦城,少年随母移居五夫,青年时在建阳结婚成家生子,夫人与长子去世后皆安葬在建阳。究竟何处是朱熹故乡?我想,真正的故乡是他心中的中华文化。

  朱熹为什么对建阳情有独钟?盖因建阳最适宜实现他的人生理想。中国印刷术起于唐而盛于宋,宋代是把前此千秋竹简上的中华文化刻印到书本的重要时期,建阳当时正是全国三大出版中心之一。朱熹与弟子注释的古代文献就在建阳刻印出版成为教本。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啊!

  注释,就是往通俗化、大众化前进!这是继孔子编纂六经,孜孜于将散失的上古文化找回来并通过教育传下去之后,又一次意义甚伟的文化运动,它使文化的广泛传播和更多人受教育成为可能。

  建阳因之“书院林立,讲帷相望”,来此读书的非止建阳子弟,而是四方学子负笈来学。两宋进士以福建为最,福建进士以大武夷文化圈为最,仅建阳、建瓯、浦城三地宋代进士多达1294人。这促进了建本刻书业的繁荣,天下书商贩者往来如织,建本因数量最多、成就最高、影响最大,而使建阳享有天下“图书之府”的盛名。这不仅是建阳的光荣,也是南平的光荣,福建的光荣!

e4e64d508330f427b5357461819303c5.jpg

  至今坐落在建阳书坊镇的“书林门”,曾是古代出入建阳崇化里(今书坊镇)的必经之路。离此门数百米处,至今还保留着一条碎石古驿道,与书林门一道,见证了“图书之府”昔日的繁华。

  造就这业绩的不止是学者,更有民众。以建阳书坊镇为例,其时雕坊比屋连檐,人口会集约三万,私家出版业前店后厂,书市“逢一六集”,即十日两墟。这种常态化的书市,对中华文化持续的切实的传播,有甚于如今大都市里年度性的展览式书市。为了让运载书籍的苦力在休息时也能翻看书,中国最早的连环画在建阳诞生,且是为促销而设的赠本。延至明清,那些讲造反的书在京都难以刻梓出版,遂使“水浒”、“三国”首先在建阳刻印问世。我能不为家乡的往昔自豪吗!

1b36567278d9e53ecc4ed043b1cf991f.jpg

  现存在建阳的“宋代雕版”

  

a1d01ebb645acd31fa52efb8946df2ee.jpg

  现存在建阳的“明清木刻活字”

 

  文化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在很多人印象中,欧洲国家的法制似乎一直比中国先进。可是,写出世界上第一部法医学著作的却是建阳人宋慈。

  为什么?宋慈青年时在建阳,常与家乡高士黄干、蔡渊、蔡沈等孜孜论学,探讨疑难。蔡渊、蔡沈即注释《易》《书》者。这样的文化氛围是我们理解宋慈不能忽略的。

  中国古代法官勘查检验制度可远溯春秋时期。欧洲中世纪盛行“神裁法”与“决斗”,决斗中一方杀死另一方,是不必负法律责任的。甚至到19世纪,俄国诗人普希金仍在1837年死于决斗。但在中国,武松斗杀西门庆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中国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为保留和传播中国悠久的勘查检验知识实有他国不能比肩的优势,宋慈就生长在书乡建阳,这为他集大成备下了极好条件,宋慈成为法医学之父,实属中国悠久文明发展之必然。

5a2cc56cd19e14d93a3cf3808e545a3c.jpg

 

  建阳宋慈广场 王宏甲著《宋慈大传》于2016年4月13日在建阳召开首发式

 

  凡此种种,都令我心中升起无限感佩,深感家乡先人对中国文化承前启后的贡献,实在是很大。

  承前启后,博大的基础首在继承。懂得继承,则需真正认识到前人智慧的光芒,才知它在黑暗中的作用。抚今追昔,总难忘刘克庄1224年到建阳任知县后,做的两件事值得建阳人千秋感念。一是建朱子祠,二是日后撰写的《宋经略墓志铭》。后者若无刘克庄撰写,我们今天对宋慈生平将沓无可寻。从前建朱子祠,当今建宋慈纪念园,均不是为了朱熹和宋慈。昔日建本出版之辉煌今已不存,唯史籍中尚闻宋代建阳曾“比屋弦诵”,令我们遥想那时家乡琅琅书声。

  今幸有李家钦辟建书林楼,它不止是四方来访者追念建阳书林,研究建阳善本深有象征意味的书香之地,更因收藏弘扬建阳古今人文而启沃新人。

e85326ffa6440027adfdcafa1a9fecb6.jpg

acfde5432f60254d437f2688bded8765.jpg

 

  儒释道是中国文化里相映相融的宝藏。释净空法师幼居闽北,今传教四海,馈赠的台湾精装本全套《乾隆大藏经》收藏于书林楼,令我们看到净空法师的童年也与我们同饮建溪水,共家乡万古缘分。

  我曾想,建阳有3383平方公里,新加坡只有618平方公里,建阳有5.4个新加坡那么大,我们是不可以轻看了自己的。中华民族之复兴,需各地每个家乡的复兴。

  自古以来,多少宫殿倒塌了,多少帝国崩溃了,多少曾经繁荣的经济消失了。四书五经没有丢失。百年前它曾遭遇西方文明的猛烈冲击乃受劫难,于今又回到中国少年的课堂。我再次为家乡先人曾经的造化深为敬佩。经济重要、科技重要,然则文化精神是灵魂,是制止经济吃人、科技杀人、权力跋扈的东西。祈家乡领导者对文化事业多有支持。千秋历史告诉我们,重文化、重精神,是功垂子孙万代的善举。

  2015年6月1日 写于北京

  原创文章,转载需获授权 王宏甲 补叙

  每个人都有家乡。建阳是我的家乡,愿我家乡——福建、南平、建阳每个读到它的人,都转发再转发,读之再读之。也愿我的朋友们帮助转发再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