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秒

作者:记者 任珊  更新时间:2019-06-11 08:44:19  来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石头

 

1.jpg

张涛(左)和王龙(右)

  “安心地走好每一秒。”

  这是10年前从警时,师父教给张涛的一句话。师父叫杨秀奇,全国劳模,已干了20多年社区民警。

  10年间,张涛当过刑警,破过重案,做过社区民警,如今是西罗园派出所打击办案队副队长。无论是冲锋陷阵,还是鸡毛蒜皮,张涛都没忘师父的话。

  如今,张涛也收徒弟了,他和徒弟说的第一句话也是——

  “安心地走好每一秒。”

  一秒钟很短,常被人忽视,但没有每一秒,也就没有日日夜夜。就好像微不足道的细节,常常会决定事情的成败。

  2015年,王龙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毕业,研究生学历,被分配到西罗园派出所。拜仅大他3岁的张涛为师。拜师那天,除了“走好每一秒”,张涛还告诉王龙一句话,“要学会和老百姓聊天。”只是,王龙当时并没往心里去。

  一天,入夜。

  王龙值班,电话响了,一位的哥和乘客发生纠纷,报了警。

  王龙赶到现场一了解,原来,男乘客晚上喝了酒,打车回家。到家楼下,男子说没带钱,手机也没电了,要上楼拿钱。可的哥觉得他喝多了,想赖账,不让他走。

  王龙见二人也争不出个子丑寅卯,就决定先把俩人都带回派出所调解。

  “我又没犯法,干嘛要去派出所?”

  “他要赖账,凭什么让我进局子?”

  “你这警察怎么处理的,我要投诉!”

  ……

  乘客和的哥都很不满,大喊大叫,甚至挑衅王龙……

  王龙有点懵,但也不能退,好说歹说,把俩人带回了派出所。调解室里,两人不依不饶,大吵大闹。

  王龙脸上挂不住了,掏出手铐,以涉嫌寻衅滋事为由,把耍酒疯的男子铐了起来。

  正好,张涛从外面回来,他把王龙叫到一旁,问了问前因后果。

  “嘿,斌子。”张涛扭头喊了一句,被铐着的男子猛一抬头,见是张涛,不好意思地笑了。“啊?师父认识他?”王龙一愣。

  “他车费多少?”张龙问的哥,然后从兜里掏出钱,付了车费。的哥也没多事,做好登记就离开了。

  “怎么着斌子,喝点酒又折腾是吧?”张龙问道,斌子支支吾吾,打着哈哈。原来,斌子是派出所的“常客”。遇到张涛,斌子也不耍酒疯了,赶紧赔不是,保证马上回去把车钱取来。

  斌子走了,王龙站在一旁,低着头,不说话,他觉得给师父丢人了。张涛拍了拍王龙的肩膀,语重心长,“派出所的工作可不是简单地抡铐子抓人,咱不能处处以执法者自居,得换位思考,多从当事人角度出发。”

  此时,王龙猛然想起拜师时师父说的话,他终于明白了“学会和老百姓聊天”的意思,“我们的工作除了执法,还要缓解矛盾,只有先学会说话,处理好细节,才能化解纠纷。”听着师父的话,王龙使劲点了点头。

  第二年,派出所成立打击办案队,张涛、王龙组成“师徒档”,联手办案。

  有一段时间,辖区连续发生多起技术开锁入室盗案件,张涛和王龙调取了数百小时的监控录像,一帧一秒的排查,然后大量走访,终于锁定了两名嫌疑人。

  嫌疑人租住在北京西站附近,师徒俩蹲守了一周,当嫌疑人再次准备外出作案时,师徒俩觅得机会,将嫌疑人抓获。

  嫌疑人嘴挺硬,就是不松口。零口供,作案工具也没找到,案子陷入僵局。

  张涛没放弃,盯着监控,重新梳理嫌疑人的行动轨迹。终于发现,嫌疑人在被抓前曾将一吹风机寄回广西老家。张涛立即行动,经多方协调,将吹风机截获。一查不得了,吹风机里竟藏着大量赃物。

  有了赃物,就可以坐实案件,但张涛还在苦苦寻找作案工具。

  “这不都有赃物了,咱干嘛还要耗费精力找作案工具?”王龙不解。

  “咱们抓贼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拘他们几天?”张涛反问。

  见王龙不说话,张涛缓和了语气,“找不到作案工具,证据链就不闭合,就不能彻底处理嫌疑人。而且,咱如果不能把这种案子摸透,以后还有类似的贼祸害老百姓。”

  搜查作案工具时,王龙格外卖力。暂住地搜了几遍,没有;嫌疑人作案的现场是一栋24层高的居民楼,一层一层地搜,来回搜了六趟,王龙终于在楼道里一个通风管道旁找到了作案工具。王龙开心极了,不仅因为破了案子,更因为又学会师父一招儿——办案要有韧劲儿,要能钻研,缜密搜索,细心观察,就一定有所收获。

  “我师父这人,感情也挺细腻,特有耐心。”王龙说。

  去年6月26日,派出所接线人举报,一女子在潘家园附近居民楼里贩卖冰毒。张涛和王龙立即会同禁毒大队民警,赶赴现场,将涉嫌贩卖毒品的嫌疑人于某抓获。

  于某带着个4岁的孩子,根本不承认自己贩毒。孩子也许是被吓着了,不停哭闹。张涛停止讯问,出门买了好多零食,递给小男孩儿,轻声细语地安慰,小男孩看着零食,止住啼哭。张涛又让王龙带孩子到休息室玩。直到照顾孩子睡着,张涛都没再讯问于某。

  “谢谢您了,我说。”于某被张涛打动了,如实交代了贩毒行为。

  每一秒,是细节;每一秒,是细致;每一秒,是细心;每一秒,也是细腻……

  走好每一秒,速度不一定慢。从警短短4年,王龙已快速成长为派出所的骨干力量,他喜欢自己的工作,愿意做一根步步不差的“秒针”,为辖区居民守护好每一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