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忙练兵,打仗是否有底气?

作者:刘永生  更新时间:2019-05-13 18:00:04  来源: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石头

  值班官兵奔赴战位、保障车辆陆续入场、飞行人员有序登机……近日,空军航空兵某师在战备转进演练中,克服一味追求用时短而仓促准备的习惯做法,尽管用时比纪录慢了稍许,但基层官兵说:“开虚花必定难结实果,像这样真打实练,上了战场才有与对手过招的底气和胆气。”

  基层是战斗力的“刀尖子”,打仗时是要冲锋陷阵的。习主席强调:“基层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战备训练来进行。”近年来,全军基层部队练兵备战标准之实、力度之大、要求之严前所未有。从大型演习演训到群众性练兵比武,从联合演练到基础训练,“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许多官兵迷彩服成了“常服”,“黑不溜秋”成为肤色。

  按理说,苦吃了、汗流了、脸黑了,亮剑对敌的底气应该更足了。然而在一些单位,一些官兵对打赢的“信心指数”并没有随着“辛苦指数”而水涨船高。这当中值得剖析和研究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名连长的见解很能给人启示:要蓄足打赢底气,就必须“天天忙着想打仗”,而不是“天天忙得像打仗”。

  平时练的战时用不上。都说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可有一些营连,要素集成、快速捕捉目标等打仗必须掌握的本领,却很少出现在训练计划中。而像队列动作等内容却占去了不少训练时间。一名执行任务归来的基层干部感叹:“我们平时一半左右的训练内容,在打仗时都顶不上大用。”

  险难课目训练有欠账。除了因训练条件差没法保障外,“怕出事”是训练欠账的一个原因。在基层部队,不少官兵还有“年初出事白干一年,年尾出事一年白干”的顾虑。这些顾虑导致危不施训、险不练兵,“年年上一年级”的现象仍有发生。

  “练为战”变成了“练为考”。不按大纲来、只跟考核走;不为应战,只为迎考,是一些营连的“训练秘笈”。有的在制定训练周表前,会提前到机关打听下次的考核时间和内容。这是因为“偏训漏训一般没人追究,而考核掉了链子肯定要挨批。”

  敌情研究不够打“盲仗”。有的基层单位对作战任务、作战对手、作战环境若明若暗、知之不多;有的弱化、矮化作战对手,敌情设置一厢情愿,战场环境构设简单化,障碍一攻就破、要点一夺就占、敌人一打就垮;有的训练场地建设滞后,缺乏砺兵的“磨刀石”。不少官兵说,没有练武之地,哪来用武之力?

  “屋漏在下,止漏在上。”一些基层官兵打赢的底气不足,大多可以从实战实训不够上找到原因:或是指导思想有偏差,能实不去实;或是训练条件跟不上,想实难落实;或是能力素质有差距,想实不会实;或是安全顾忌难解除,想实不敢实。解决这些问题,固然离不开基层的主动作为,但更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和机关反躬自省。

  “脖子以下”改革落地后,一些基层营连缺场地、缺器材、缺骨干、缺教材的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移防部队、新组建部队更为突出。解决这些问题,单靠基层是不现实的,有的甚至需要军地合力来解决。今年全国两会上,就有人大代表提出,通过军民融合的办法来解决训练场地短缺的问题,打造我军的“欧文堡”。

  考核是训练的“度量衡”,更是备战的“风向标”。以实战化考评倒逼实战化训练,是推进部队实战化训练的有效一招。目前,陆军正在组织的等级考评,就是严格落实以考促训、以考促建、以考促战,通过全员参考、真考实比、评用挂钩,进一步立起备战打仗的鲜明导向,激发基层官兵矢志打赢的练兵动力。作为机关,就是应用好考核指挥棒,引导基层部队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部队最缺什么就专攻精练什么。

  “论事易,作事难;作事易,成事难”。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2020年目标任务的攻坚之年,也是“基层减负年”。越是大事多任务重,越是标准高要求严,抓基层越需要抓到点子上。“天天忙练兵,打仗是否有底气?”像这样的“基层建设之问”还有很多,这些都是摆在全军官兵面前的必答题,也是横亘在胜战之路上的“娄山关”。当我们敢于提出这类确实难解的问题,勇于求解这类棘手难题,就意味着必将迎来“基层兴则军队生机勃发,基层强则军队锐不可当”的光辉未来。

  (作者单位:94028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