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箭射到靶子上 教育做到心坎上

作者:刘德成  更新时间:2020-06-25 08:35:41  来源: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石头

——积极探索构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体系①

  抗战时期,无数八路军将士行军时以战友背包为黑板,休息时以自己膝盖为凳子,“有时间就口渴了一样学习党的知识”。见此情景,跟随八路军采访的外国记者史沫特莱惊叹:“这个队伍武器很不好,但灌注在这些人头脑里的理论,让他们多了一支胜利的箭。”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官兵进行科学理论灌输和正确思想引导,用真理说服人、感召人、武装人。对部队来说,党的创新理论好比强军兴军的好箭,当这支好箭射到了每一名官兵这个靶子上,就能增强科学理论武装的实效性、说服力、感召力,进一步激发官兵投身强军事业的强大动力。

  理论灌输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方法,也是我军抓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没有进步的政治精神贯注于军队之中,没有进步的政治工作去执行这种贯注……一切技术和战术就不能得着最好的基础去发挥它们应有的效力。”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环节、主要渠道和重要途径,理论灌输这个所有教育环节的“头”,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这个“尾”。党的历次集中教育告诉我们,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必须从“头”抓起。

  “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党的理论创新每发展一步,军队的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这是我军政治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和优良传统。习近平强军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最新成果。今天,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抓好理论灌输,就是要让全军官兵进一步对习近平强军思想高度认同、真诚信仰、坚定追随,这个“必修课”必须抓紧抓实。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画出最大的思想同心圆,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官兵头脑中扎下了根,全军官兵就有了最可宝贵的政治滋养和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就一定能够汇聚起推进新时代强军事业的磅礴力量。

  从部队调查来看,各级对理论灌输重要性的认识是统一的,但一些单位在落实上还有差距:重干部轻战士、重机关轻基层,人员上没能全覆盖;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实效,“记了一本子,管不了一阵子”;重单一轻连贯、重一时轻长远,把理论灌输与其它教育环节割裂开来,认为这个阶段过去了,灌输也就结束了。如此理论灌输,怎能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如何用其指导强军实践?

  习主席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我军早在1929年的《古田会议决议》中就提出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理论教育和思想启发相结合。灌输是启发的原则和目的,启发是灌输的有效实现形式,要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就必须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的有机融合。在理论灌输中注重启发性教育,是一种态度上的尊重,更容易拉近和官兵之间的距离;是一种情理上的交融,更容易打动官兵的心灵。为什么有的教育者讲得口干舌燥,结果却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原因就在于习惯“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的陈旧思维和做法,不注意调动官兵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积极性。

  加强理论灌输,必须创新方式方法,这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官兵的呼唤。不可否认,搞好带有某种强制性的理论灌输,确有一定难度,但我军一批批“播火者”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它并非“难于上青天”。当自己先把理论“掰烂了揉碎了”完全消化后再讲给官兵,官兵怎能不觉得理论有滋有味?当灌输时能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高深问题通俗化,理论怎能不入耳入心?理论并不是灰色的,灌输也不能“强按牛头”,只要以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度推动观念理念、方法手段、制度机制创新,就能增强理论灌输的生机和活力,从而真正把教育做到官兵的心坎上。

  (作者单位:武警北京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