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大众化的典范

作者:向贤彪  更新时间:2020-02-10 10:26:54  来源: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石头

——读艾思奇的《大众哲学》

  今年是艾思奇诞辰110周年。近日,笔者重读了他的《大众哲学》一书,联想到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贡献,颇有一番感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加剧,中国革命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当时,刚刚走上哲学道路的艾思奇热心于哲学大众化的事业。1934年,艾思奇把在“量才业余夜校”的哲学讲稿整理成《哲学讲话》,分24期在《读书生活》杂志上发表。后来,艾思奇把《哲学讲话》修改后以《大众哲学》的名称出版。正是这样一本通俗哲学读物,启发激励了成千上万有志青年奔向革命战场、奔赴抗日前线,也成就了该书“一卷书雄百万兵”的美名。

  列宁说:“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大众哲学》最大的特点和优点,是把深奥的哲学道理用通俗的语言、生动的事例讲解出来;紧密结合日常生活,化哲学理论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强调实践的意义,说明“重要的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由于该书满足了正在进行民族解放斗争的人民群众对革命理论的渴求,一经出版就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连续多次再版,成为理论著作的一棵“常青树”。艾思奇也因此被认为是用通俗的语言、普遍而生动的事例,把“新哲学”介绍给当时的劳苦大众和广大学生的“大众哲学家”。

  今年春节前夕,习主席在云南考察时,专程来到艾思奇的家乡腾冲和顺古镇。他在古镇考察调研时指出,艾思奇同志是党的优秀理论家和杰出理论工作者,他倡导的思想与时代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哲学与人民相结合的精神,要继续发扬光大。艾思奇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要传播好马克思主义,不能照本宣科、寻章摘句,要大众化、通俗化,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同许多同志谈起艾思奇和他的《大众哲学》,无不有同样的感慨:是他的书把我们引进了哲学的殿堂。读艾思奇的哲学著作,让人感到哲学的生活化,浅显而易懂,让人感到哲学如阳光,掌握了哲学,能视通万里看得远;掌握哲学,能廓清迷雾,思接千载想得深。坚持读哲学,越发使人懂得了哲学就是“智慧学”“明白学”,学哲学可以让人有智慧,能够站稳立场、明辨是非。

  实践证明,一个不懂哲学的领导干部不可能头脑清醒、思路明晰。我们身边有不少同志工作很努力,天赋也很好,就是在学哲学、用哲学上功夫下得不够,因而很难透过现象看本质,不善于抓主要矛盾,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总有些欠“火候”,甚至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常常干糊涂事、吃糊涂亏、占糊涂便宜”。学好哲学,不仅能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更有条理、更有质量,而且能极大地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使思想得以超越时空,使精神得以振奋,使生命质量得以提高。这个质量更多的是志在做人、行在做事,力求掌握“神闲气静、智深勇沉”的本领,争取做“意趣清高、利禄不能动”“志量远大、富贵不能淫”之人,从而使人生更有价值。因而,在学哲学悟哲学用哲学上,有“学然后知不足”的清醒、“三更灯火五更鸡”的紧迫,是每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有的学习态度。